第一百六十二章 乃蛮(上)(1 / 2)

 乃蛮部是一个雄踞漠北西面辽阔草原、山地和森林之间的强盛部族,他们至十二世纪末,已有了三百余年的历史。

早在中晚唐时期,漠北草原上强盛一时的庞大汗国——回鹘汗国,被居于他们更为西北边的野蛮部族黠戛斯人所击灭,回鹘十万精锐军队战死,大量的回鹘部众崩溃流散,分别往南、往西迁移。

之后,按照常理,兵马强盛一时的黠戛斯人应该取代回鹘人,在漠北草原上重新建立起同样庞大的汗国才对,但由于他们自身的野蛮和残暴,黠戛斯人并未在漠北草原上统治的长久,仅仅数十年间,他们的兵马势力就很快退出了漠北草原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重新缩回了他们传统统治的西面之地。

在向西北退回位于谦河(今叶尼塞河)的传统游猎地,而途径阿勒坛山(阿尔泰山)时,或许是由于内讧,也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有一部分黠戛斯人在阿勒坛山附近的森林草原之地停留了下来,他们没有跟随主力人马回往谦河,而是选择了就地游牧和狩猎于此。

这部分留下来的黠戛斯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断吸纳逃亡的回鹘人、北方森林的豁里人,以及一部分来自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康里人,由此他们逐渐壮大了起来,他们因为当年长期受到突厥、回鹘两大汗国的统治,虽然现在这两个汗国都灭亡了,但却促使这些黠戛斯人在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彻底突厥化了,他们已然变成了操突厥语的部族了。

在这些居于阿勒坛山南北的,黠戛斯人之余部猥琐发育时,漠北草原却是进入了真正的无主混乱时期,没有一个强权能够彻底统一辽阔的草原,这为他们的独立发展壮大和兼并吸纳其他部族人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直到漠南契丹人的辽朝兴起时,这些所谓的“余部”已然成为了漠北西面的第一大部、强部了。

至辽太祖时,契丹铁骑向西征伐,兵锋甚锐,由此,这些居于阿勒坛山的黠戛斯人余部不敢反抗契丹人,他们选择了屈服,而当他们朝见契丹帝王时,契丹人第一次知道了他们的部族名——粘八葛。

这个部族名按照他们自己的语言是“八”的意思,由此可见,当时,这些黠戛斯人余部已然形成了部落联盟,是由八个部落联合组成的,所以,他们自称为“粘八葛”。

粘八葛部开始向辽朝称臣纳贡,因此在辽太祖之后,他们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了辽朝的官方记载当中。

粘八葛部,这个居于阿勒坛山南北游牧、狩猎的部族的名字,亦是由契丹人传播开来,始为世人所知。

而“粘八葛”这个部族名,按照他们自己的通俗语习惯,又可音译为“乃蛮”,这仍旧是“八”的意思,就像现今的河北省可以被简称为“冀”一样。

乃蛮人自从被辽朝征服后,开始世代向辽称臣,敬献贡物,期间,他们虽然参与了克烈部脱斡邻勒汗之祖父,马儿忽思在辽道宗时发动的反辽大起义,但是很快这种起义就被契丹人给镇压了下去,马儿忽思也被契丹人捕至上京处死,于是,乃蛮人又不得不重新向辽朝臣服。

这次反辽起义之后,又过了十余年,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女真人骤然兴起,辽朝的兵马无法抵挡,于是契丹人中的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支人马逃到了漠北草原,并在漠北十余部的拥戴下建立了政权。

耶律大石本想凭借漠北各部力量与女真人抗衡,但彼时的女真人已然占据辽朝漠南的大片土地及燕云汉地,因此实力大增,兵强马壮,耶律大石深知短期内南下攻打金国不可行,恢复大辽无望,为局势所迫,他不得不放弃了据漠北以复国的计划,开始向西谋求发展。

旋即,耶律大石带着军队从漠北中部向西迁移,途径阿勒坛山时,他通过恩威并施的高超手段,降服了居于此地的乃蛮部,使得乃蛮部出兵,加入了他向西开拓疆土的军事计划。

再后来,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而乃蛮部,也就再度受到了西辽的统治,向西辽的皇帝们称臣纳贡。

在受西辽羁縻统治时期,乃蛮部仍旧拥有着相当的独立自主权,而也因为依托西辽的庇护,乃蛮人得以不断向北攻伐与他们分属同族的乞儿吉思部(即黠戛斯),向西攻伐哈剌鲁部(即葛逻禄)、康里部等突厥语族部落,掳掠人口、抢夺牲畜财货,他们的势力变得更为强大了,以至于他们可以把目光稍稍转向东方,时不时的可以插手漠北中部、东部草原上其他大部落的事务了。

而也就在这一时期,东方的草原上发生了大事。由于金人在集中兵力攻打南方的宋国,无暇顾及北方草原的事务,这就使得漠北草原上各部之间的厮杀更为惨烈了,于是,在一次东方草原的塔塔儿部与中部草原的克烈部之间的战争中,时为克烈部可汗的忽儿札忽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忽儿札忽思就是脱斡邻勒的父亲,在这次惨败中,甚至连忽儿札忽思的长子脱斡邻勒、妻子亦勒马哈敦也被塔塔儿人俘获了。而忽儿札忽思自己,则狼狈不堪的带着残余的十数个亲兵,向西逃往了乃蛮部。

此时,统治乃蛮部部落联盟的核心氏族是别帖乞部,而乃蛮部可汗便是出自别帖乞部的必帖克台兀秃古豁儿赤不亦鲁黑汗。在他的这个复杂难记的一长串名字中,必帖克台是他的本名,兀秃古是“老而有经验”的意思,豁儿赤意为“箭筒”,不亦鲁黑则是突厥语梅禄的异译,也是突厥的一种大官号,有统管兵马的意思。那么合起来,他名字的意思便是:必帖克台,一个老而有经验,掌握箭筒并统管兵马的人。

忽儿札忽思逃至乃蛮部后,很快他就跪在了必帖克台兀秃古豁儿赤不亦鲁黑汗面前,向他请求出兵帮助自己打败塔塔儿人,恢复克烈部。彼时塔塔儿人强大,而必帖克台出于对塔塔儿人向漠北西面的草原,也即是向乃蛮的游牧地进军的忧虑,就答应了出兵帮助忽儿札忽思。

必帖克台的想法是,忽儿札忽思虽然流亡于乃蛮,但他作为克烈部最正统的统治者的身份犹在,他还是一面召集克烈部逃散部众的最好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