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严重正常(1 / 2)

 一个艺术家,即使是一个三流的作家,也是自由的。

他可以做自己想做之事,可独立完成之事。他可以选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工作。如果他觉得没有状态,无论是身体不适,还是兴致不高,大可以休息。

这也是我写作的原因之一。

然而,情况好像没有那么乐观。

且不说一个作家要有能力写出好的作品,要有足够多的人读他的作品。毕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且能满足自己的正常需求,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单说这“自由”,随着长篇写作的深入,我逐渐更能体会卡尔维诺说的“写作是最使人疲劳和神经紧张的工作方式”了。

你在电脑前写作的时候主动进入文字的世界,与你的人物在一起,自不必说。但是,当你关上电脑时,却无法关上大脑,文字、人物和情节会主动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有时候,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就发几分钟呆,琢磨得差不多了,记下来,再接着干刚才的事情。

有时候,看到一处风景,会想怎样描写它,可否用在书中某处。

看小说、电影时,常常会不断抽离出来,分析、学习其人物、情节、文笔(对白)、结构等,有所得就赶紧记下来。

抱着同样一个目的,你可以在知道剧情的前提下n刷一部电影,看拉片,看它的门道;可以反复看对你当下的写作有借鉴作用的小说,或做心理建设,或撩拨写作欲望,或启发灵感。

由于想到和写下有时间差,有时候某个想法转瞬即逝,丢了;有时候想三句话只能写下来两句;有时候同时有几个想法,互相干扰,写了这个忘了那个。

于是不免懊恼,若有所失。而且,我怀疑没记下来的那些东西更好。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想要删掉某些东西,但也忘了。这也同样让人懊恼,好像品控中出现了漏检。

写作还影响了我的睡眠。一度我睡前的最后一个念头、梦的内容和醒后的第一个念头都是关于写作的。

关灯,躺下,不自觉地开始琢磨,有时忽然有了灵感——好像这时候更容易有灵感似的,想起一个好的情节或一句妙语。

这种感觉大概类似吵架没发挥好,复盘时各种脑补,辩才无碍;然而,结局已定,为时已晚。

写作总是不晚的,只要书还未付梓。

接着,我在脑子里丰富了一下,再想想可以用在何处,人忽然高兴起来。但是懒得起床,也怕一折腾更睡不着,于是就尝试默念三遍,再配合点“联想记忆法”,准备等第二天醒了再写下来。

事实是,书中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联想起。

所谓勤笔免思,后来,再有类似情况,我或者敲进手机备忘录里,或者一骨碌爬起来,写在纸上——有时候,手写更迅捷、流畅,也更有温度和仪式感。

我每每从写作的梦中醒来,还是小说的文字、人物和情节,理不清的那种,很累。醒了一点具体印象没有。当然,做梦还是给我提供了一些东西的。

即使梦的内容与小说无关,我也会边做梦边琢磨它们能不能为我所用。

在梦里,我有时写现代诗——我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像我清醒的时候也读不懂它们一样。

我当时就想,如果能作几首没人能懂的现代诗,放在小说里,肯定能提升一下格调。

但是,一般都徒劳无功,偶尔有些字句,醒了也都不记得了。

至于早晨醒来的时候,你会第一时间回想昨天的写作,回忆梦里的写作,面对今天的写作……

我之所以强调写作影响了我的睡眠,是因为,我觉得睡眠是人的一道重要防线,睡得时间长些,防线就高大些,睡得质量好些,防线就坚固些。

好在,我不用早起——这也是我写作的原因之一。

曾国藩所谓“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看来我是做不到了。

“这么早起床,简直把人弄得痴痴呆呆的了。人必须要有足够的睡眠。”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反思自己的生活时这么想。

我心有戚戚焉。

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自然醒。它不仅是自然醒来,而且要不能“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比如,你觉得应该睡到、你的身体需要睡到日上三竿之后再醒,但它刚上一竿你就醒了,那也不行。

我觉得睡到自然醒跟吃饱、穿暖一样,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如若不然,“痴痴呆呆”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如果加之夜里又没睡好的话,很可能一天都废了。只能经过一个night‘ssleep重新醒来,就像手机或电脑反应慢、卡顿时需要重启似的。

我不喜欢早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醒的时候,我一般都浑身发皱,心情沮丧,没睡好或/和早起尤甚。

我羡慕那些一觉醒来神清气爽,感觉又是新的一天的人。

可能,造成这一结果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