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桓温大帐(1 / 2)

 第三章桓温大帐

正午,桓温大营。.

桓温,这个东晋第一权臣,坐在大帐里,双眉紧皱,一言不发。

左右站着的是他的弟弟桓冲和参军郗超,两人也都是沉默着。而他面前的一群将官们更是连动都不敢动。

桓温五十多岁,相貌威武,有一双紫色的眼睛和刺猬般的胡须,很像三国时期的孙权。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东晋第一权臣,掌握着东晋军政大权。他曾经进行过两次北伐,都立下赫赫战功,除了夺取了巴蜀,还为晋国扩大了许多疆土,北伐成果几乎可赶上东晋初期的名将祖逊。

荆扬军,桓温亲手训练出来的一支军队,是东晋唯一的一支可以与北方列强抗争的军队。因此,朝廷既需要桓温,又怕桓温的势力太大,难以制约。多年来有许多非常好的北伐机会,朝廷都以各种理由制止桓温出兵。

这几年来,燕国的大权一直在太宰慕容恪手里。此人精于军事、谋略,曾经用连环马大败把胡人杀寒了胆的冉闵。后来又知道招募各族流民,安抚民众从事生产,使燕国的国力逐渐强盛了起来。如今慕容恪终于死了,临死前推荐自己的弟弟慕容垂担任大司马,而燕主慕容玮也害怕慕容垂势力强大,没有让他当大司马,给了他一个闲职,反而让一个十岁的小孩慕容冲当大司马。

桓温知道燕国全仗着慕容恪、慕容垂两兄弟撑着,如今两人一人死,一人没了兵权。立刻抓住了这次机会出兵北伐。而朝廷因为总用一些文人领兵北伐,导致损失惨重,这次终于没有理由反对桓温出兵了。

果然一出兵,桓温先是派建威将军檀玄攻克了胡陆,生擒了燕宁东将军慕容忠;随后自己又在黄墟大败下邳王慕容厉;紧接着前锋邓遐、朱序又在林渚击败燕将傅颜;不久前又屡败乐安王慕容臧。几仗下来,收复中原大片土地,打得燕国皇帝要迁都。可是,这回打到离燕国都城邺城只有三百里的枋头,居然碰上了最不想碰上的人——慕容垂。

“桓冲,还有谁没到?”桓温终于说话了。

“还差朱序。”桓冲和他哥哥桓温的长相差不多,都是豪杰的相貌。但是他们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桓冲缺少了一些霸气,多了一些让人亲近的气质。

“朱序……,先不等他了。郗参军,你把最近的形势向众位解说一下。”

“是。”郗超应道。郗超一副文人打扮,身材修长,眼睛细如鹰眼,是桓温的谋士。

他环视了一下众人,接着说道:“我军现在位于枋头,离荆州有八百多里,我们的后勤补给已经不能像刚出兵的时候那么容易了。而且众位也知道燕国已经让慕容垂出征了,同时燕国又向秦国求援,而汉奸王猛竟然劝说秦王符坚出兵。符坚派遣将军苟池、洛州刺史邓羌率领步骑兵两万前来救援,从洛阳出发,目前已经到了颖川。”

桓温突然打断了郗超:“诸位可有何建议?”

建威将军檀玄接道:“慕容垂统兵五万,加上秦军两万,不过才七万而已。我军虽然只有五万,但全是荆扬军的精锐,经历过西征北伐,最近又连战皆捷,可以一鼓作气出兵与敌军决战。”

这时有卫兵前来报告:“朱序求见。”

桓温道:“宣他进来。”

朱序一进大帐,桓温突然用手往桌子上猛的一拍,厉声喝道:“朱序,你难道不知道军令如山吗?宣你午时到,现在已是午时三刻了。来人,拖下去斩了。”

“慢。”朱序不卑不亢的说:“大帅,俗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末将遭遇敌军夜袭,不得不以军中大事为重。”

“哦,”桓温有些惊讶道:“想不到慕容垂陈兵枋头,连日挂免战牌,居然还敢分兵偷袭我军。”

“大帅,昨夜我威武营遭到燕军铁骑的袭击。所幸末将早有准备,损失不大,而且还颇有斩获。”

“哦。”桓温比刚才更惊讶了,因为他知道朱序的威武营是步兵营,能在被偷袭的情况下少些损失就不错了。

“兄长,”桓冲接道:“大约半个时辰之前我收到朱序的战报,当时你正在沉思,我还没来得及向你报告。战报上说,约有五百燕骑昨夜来袭营。经过激战后,斩首一百一十三人,俘获二百五十八人,缴获可用战马九十六匹。另外生擒燕军偏将军拓拔锋。”

朱序听桓冲说他的战报时一愣,因为他由于郭啸海的死已经乱了方寸,根本忘了向桓温汇报。但是他马上反应过来,这是细心的张平先派人来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