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泥螺河惨案(1 / 2)

 正午时分,沈虎禅和狗狗,幸不辱命到了海天村。</p>

他们要渡河。</p>

泥螺河。</p>

这是一条大河,属于黄河的支流。过了泥螺河再有一日行程就到了太原府境内。</p>

沈虎禅三人赶了一夜,已人困马乏。故而决定在海天村先填饱肚子,休息一下,傍晚再从渡口过河。</p>

他们找了一家小食铺,要了点米饭,葵菜,笋,馒头。</p>

唯独没有肉。</p>

太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名为晋阳,是座地势险要,战略意义显著的重镇。</p>

传说这里是龙气所在的地方,北汉政权定都晋阳,仗着高大坚固的城墙,西北彪悍的民风,与大宋划黄河而治,分庭抗礼。</p>

北汉政权被宋太宗赵光义消灭后,把晋阳改名为太原。当时攻克太原后,赵光义愤恨于城内军民的拼死抵抗,厌恶于太原出真命天子的传说,忌惮于太原毗邻国都开封的地位。</p>

所以他不顾将领反对,干脆一把火烧了晋阳城。把“龙城”变成一片焦土,废墟,死伤了许多无辜百姓。</p>

从此太原城元气大损,经济商业就一蹶不振,周边百姓的日子也是民生凋敝,苦不堪言,很多人熬不住了,也开始南迁中原。</p>

所以这里小村庄的小店里有饭,有菜,有酒,肉却很稀少。</p>

像代州,XZ,宋辽边境地区,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人吃人的情况发生。</p>

狗狗低着头。</p>

塞着馒头。</p>

吃的很香。</p>

他是真饿了。</p>

几乎不咀嚼。</p>

只吞咽。</p>

他的饭量算是七大寇里拔尖的。</p>

沈虎禅嘴角扬起了一丝苦涩的笑,他作为七大寇的老大,带着几个兄弟风刀霜剑里出生入死,却极少有过安逸的日子。</p>

江湖上拜把子都是同生死,共富贵。</p>

七大寇别说富贵了,连太平日子都没有。</p>

沈虎禅一直内疚。</p>

兄弟是好兄弟。</p>

日子却不是好日子。</p>

以他的身份本不必过这样的日子,懒残大师的首席大弟子,自在门第三代里的佼佼者。</p>

论辈分沈虎禅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兄。四大名捕,王小石,顾铁三都算是他的师弟。</p>

他还肩负着将自在门发扬光大的重任。</p>

江湖上,只要他想要攀权附贵,大把的朝廷大员,名门望族,江湖帮会都愿意招揽他。</p>

可沈虎禅选择了另一条路。</p>

——做寇。</p>

他有胆色,嫉恶如仇,却又不羁绊于理法,对事对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p>

所以他建立七大寇。</p>

特立独行的七大寇。</p>

而非做侠。</p>

沈虎禅认为当侠会有束缚。</p>

被牵绊。</p>

受于法。</p>

困于理。</p>

陷于情。</p>

侠有时会遭遇身不由己,徒呼奈何的处境。</p>

那时还能不能匡扶正义,主持公道就很难说了。</p>

寇就不一样。</p>

可以以恶救人,也可以以善杀人。</p>

只有善恶。</p>

没有对错。</p>

很多对的事是错的,错的事是对的。</p>

对错难分。</p>

有人和你讲对错,可他自身就会有对有错。</p>

人去衡量对错,就分不清孰对孰错。</p>

可善恶就不同。</p>

黑白分明。</p>

无法混淆。</p>

恶伪装的再善,终究是恶。</p>

沈虎禅盯着二人,不禁脱口而出:你们跟着我,苦不苦?</p>

狗狗在拼命吃饭,啃馒头。</p>

他的嘴里塞满了,一时说不了话。</p>

幸不辱命毫不迟疑的说:苦!可跟着老大,多苦我都愿意吃。</p>

沈虎禅皱了皱眉道:你这么说,我反而更自责了。</p>

幸不辱命道:我不信什么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那套话。</p>

沈虎禅问:那你信什么?</p>

幸不辱命注视着沈虎禅道:我信你!</p>

沈虎禅笑了一下。</p>

不明显的那种笑。</p>

只是八字胡耸了耸。</p>

可笑的很实在。</p>

狗狗把嘴里的饭咽干净了,一抹嘴巴说:有饭吃,就还不算太苦。而且我们做的事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饭,让他们也别太苦。</p>

沈虎禅欣慰道:有你们俩,还有大唐,小方,老陈,温丫头,我就知足了。</p>

狗狗笑道:有你这样的大哥,我们也满足了。</p>

幸不辱命道:要不是大哥你,我们恐怕都熬不过来,七大寇早就七零八落了。</p>

沈虎禅道:前途虽艰,可也要走下去。七大寇也许不能为国家干什么丰功伟绩,可为天下苍生还是能尽一份力的。</p>

狗狗眨了眨眼睛道:这条路,我陪大哥走下去。</p>

幸不辱命也说:还有我,咱们一起走到天下人都有饭吃的那天。</p>

沈虎禅目光闪烁,眼神激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