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1 / 2)

 是抱着轻蔑和厌恶的态度来看这个人的。【】然而同时,却有一种损失了什么似的沉重感,像一块石头压迫着我的心这是人的损失。是这样一种想法的沉重感:这个青年,如果对他进行了正确教育的话,他原本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p>

在他的信里,有些话是指望引起人们对他的怜悯的:“只有在死亡的不肯饶恕的眼光之下,我才懂得了生命是多么宝贵。”也只有当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里的时候,母亲和父亲才号啕痛哭:怎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们吁求别人对犯罪分子的同情心和人道精神。然而他们的遭遇只能在这样的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宽容,就像看到一个人把自己喝水的井填没而又遭受干渴的痛苦的人一样去看待他。然而,人的明智就在于,我们既然从这个水源里取水吃,那就要永远保持这个水源的清洁。</p>

经验并不总是成功的经验,有时是痛苦的经验教会了我:早在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就能够断定:这个人在将来,也许在15年或者20年以后,会有一种滑入邪路的危险来威胁他。只要有一点点哪怕是出于设想的征兆,觉得一个人有可能成为违法分子或者犯罪分子,那就必须在童年及早地预防这种危险,注射强有力的抗毒剂。这一点是我们的教育技巧的极其细致微妙的方面之一。</p>

你们看到,儿童和少年具有一种天然的社会直率性,那就应当明白地、毫不拐弯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白,什么是黑。你要马上拿出公正的表态来,丝毫含糊不得我们不仅不能有一时一刻忘记这一点,而且要使这种第一次的社会经验在儿童和少年的生活中保留一辈子。譬如说,一年级的女孩子玛娅跑来告诉我:维佳找了一根棍子,在草坪上乱打,而草坪里正开着许多花她跑来找我并不是为了告维佳的状。假若我马上就处罚维佳,就会使玛娅处于为难的境地,使她的感情受到伤害。她来报告这件事,是为了证实真理。我首先应当表态的是:维佳的举动是坏行为于是我们一起去找维佳,保护那些花。这在玛娅看来,是正义精神取得了胜利。同时,这也是一块磨刀石,让儿童对恶的不妥协的精神磨得更加锋利。千万注意,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上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p>

我回想起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我跟孩子们在一次远足旅行的归途中,向邻村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要点水喝。她邀请我们到果园里去,拿出苹果和烤土豆款待我们。我们向她表示了感谢,然后出发了。走了半公里多路的时候,我们突然想起:刚才在我们坐的地方,把一些烤土豆的皮丢在地上没有收拾。</p>

“应当回去收拾”,上面提到的那个玛娅思忖着说。“当然,应当回去,把一切收拾干净。”我立刻表示支持。孩子们成群地跟着我向回走,只有斯乔巴一个人没有动,他说:“我要坐在这儿歇一会儿”但是,当他听到孩子们齐声愤怒地指责他的话时,他想休息一下的愿望就打消了。我们应当让儿童在童年时代成百上千次地体验这种正义的思想取得胜利的心情,感到自己是这种胜利的参与者。只有儿童才善于对不良行为表示愤慨,就像我带的这些孩子对斯乔巴的偷懒和不顾别人利益的思想表示愤慨一样。如果已经到了少年时期,你再想激起他们对类似行为的愤慨,那就不会收到任何效果,因为已经错过了那个年龄期。</p>

我们跟学生的家长们一起思考,认为我们的工作要为以后的许多年着想,我们要使孩子们理解和感觉到:世界上还有些卑劣的、丑恶的东西。</p>

重要的是,要让年龄尚小的人不只是晓得“这种事是卑劣的、丑恶的”就够了,还要让他因为卑劣的、丑恶的事就在近旁,可是由于自己无能为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感到担忧、难受和痛苦。对于卑劣的、丑恶的东西的这种愤慨和厌恶,会渐渐地迁移,用来检查自己,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转变,一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丑恶事物的深恶痛绝的品质,在决定性的意义上取决于这种转变。</p>

羞耻心是对于卑劣的、丑恶的东西的强有力的抗毒剂;形象地说,它是能浮载荣誉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p>

从本质上说,只有发展羞耻心和对不知羞耻的不可容忍性这种细腻的情感,才能预防个性的消极性和动摇性,才能预防那种平常称之为“风向哪边刮,就向哪边倒”的思想和作风。而这种“随风倒”的人,正是最容易变成违法犯罪者的那批人</p>

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而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p>

要造成一种对卑劣行为采取积极的不肯妥协的态度的气氛,首先要从反对懒惰、无所事事、涣散松懈、无谓地消磨时间开始做起。正如民间谚语教导我们的:懒惰是一切罪过之母。我坚定不移地深信,热爱劳动的教育是从书桌和书本后面开始的,这是一台主要的、最复杂的机床,要掌握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在学校里,教育技巧上的最主要、最难捉摸和最细致的一件事,就是做到使学生为自己的无所事事而感到羞愧,使他对懒惰和闲散抱着蔑视和憎恶的态度。我这里指的是脑力劳动的道德方面,是学校工作中那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方面,这就是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的工作。我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我所教育的学生的头脑里,哪怕有一点点在困难面前退却的想法,都是令人鄙视的:不做事情,不动脑筋是可耻的</p>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算达到了,就是对每一个名副其实地每一个少年、青年来说,书籍、思想成为“一种不撕裂自己的心就不能从其中挣脱出来的枷锁”。一个人要成为具有劳动者、斗争者、未来的战士、未来的丈夫和父亲的意识的真正的人,他在14、15岁的年纪,就应当在自己灵魂的深处有一份丰富的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的一、二百本书,这些书对他来说就是精神的启示。</p>

如果一个青年人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知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会变成真的牢狱呢</p>

我认为青少年的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作为教育者来说,他的工作就不仅是跟学生在课堂上见面,而且应当是跟学生同一信仰的志同道合者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相互倾慕,找到满足像马克思所说的人对人的需要的巨大幸福。</p>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培养对劳动的爱好然而,如果教师没有把自己的学生正在认识复杂的世界的少年领进自己的私人藏书室,如果没有使他在你的精神财富的源泉面前惊异地停住脚步的话,那么用任何手段都是培养不出这种爱好的。如果教师没有跟自己的难以教育的、执拗任性的、有时候是复杂得不可理解的学生单独地在一起谈心,用你的思想完全使他折服的话,那么对劳动的爱好也是不可企及的。</p>

那么,在学校里,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应当是主要的东西,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是否在经常地进行呢</p>

那些走上邪路的人,实际上是一些非常孤独的人,虽然他们周围既有年长的人,又有同的人,虽然大家每天都在叮咛他们:“不要这样这是不容许的”</p>

我坚定地相信,学校,这首先是一个人与人相接触的世界。问题根本不在于指定谁去教育谁,用不着这样来谈问题,这都是些无稽之谈。问题在于,就拿我来说,命运把我跟这些最生气蓬勃的、最复杂的、而在我看来也是最有意思的少年们永远地结合在一起了,他们进入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他们,那么我所知道的、所会的、所做的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p>

很难找出这样的词语和形象,来向儿童解释清楚:什么是生与死,什么是自由与失去自由,不仅要解释,而且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培养出对这些概念的有深刻个性的态度。我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要使儿童深刻地懂得: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p>

每当一个儿童刚刚跨进校门的时候,我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他跟自己的亲人和经常接近的人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精神联系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是儿童有了一种深刻的观念:“有人非常、非常需要我,他们无限地珍爱我,感到有了我他们活着才有意义。但是我也非常、非常地珍爱他们,没有他们我就不能生活,他们对于我也是无限宝贵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正常的道德发展,才可能有爱、幸福和劳动的和谐,而一个人的道德健康正是取决于这种和谐的。可能,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思想,但是它已经充实着儿童的全部生活。儿童跟亲人特别是跟母亲的温暖而欢乐的精神交往,跟父母亲的贴心的亲近,这也是义务感的源泉。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个人对亲近的人对于他的关心采取根本漠不关心的态度。</p>

只有一个人懂得了明智地限制自己的自由和愿望的时候,他才会珍惜生命和自由。这种明智是一种精细的教育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