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鞑靼探虚实,瓦剌表友谊(1 / 1)

 漠北草原,鞑靼王庭。经历一年的内斗,草原上的两股大势力,都损失了一些人马。唯有阿鲁台得利连连,用无数士兵的性命,搭建起属于自己的舞台。与鞑靼的几次战斗中,阿鲁台顺势劫掠人口,使得自己的部落越大强大。在鞑靼内部之中,他的威望也仅次于鬼力赤。正是有了大宁哈尔木帮助,使得鞑靼人能够尽快熟悉火器的操作。“哈尔木,你的主子重新归来。”阿鲁台手持酒樽,笑看向身边的心腹,“你我都是蒙古人,你可要重归大宁卫?”哈尔木经历这一年,整个人变得越发粗犷,似乎已经抛弃了在大宁卫所学礼仪,重归野蛮行径。“宁王对我有大恩,不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况他要我助您平定瓦剌!”“此番大事未成,我岂能擅自离开?”哈尔木的理由冠冕堂皇,简而言之就是不想回大宁卫。“哈哈哈!说得好!是我多次一问!”阿鲁台抚掌大笑,“如今咱们兵强马壮!在下一句话,即便大汗也不敢造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阿鲁台深谙此道,是以将瓦剌劫掠来的壮丁,全部填充到自己的部落。剩下的老弱病残,则献给鬼力赤。鞑靼有出现两种声音的威胁,可惜鬼力赤发现的晚了,已经发现阿鲁台尾大难除。“大汗有先见之明,不过我还是建议,派人前去以进贡名义,查看大宁卫虚实!”“好!就听安达所言!”——大宁城。鞑靼与瓦剌两大部落的使者齐聚此地,等待着宁王朱权的觐见。许久未见,大宁城坊再一次进行了翻新,巍峨高大的同时,露出黑漆漆的空洞,能够轻易放置火枪与火炮。城中大有重兴之趋势,商贩们如过江之卿,重新汇聚于大宁卫。令海外诸国垂涎的琉璃宝器,如今再次重现大明。有了这等紧俏货,天下之银两,将会源源不断汇聚大宁。唯有让两名使者担忧的是,保护这一切财富基础的强兵,却始终没有见到。源于两大部落内战,二人都是相见无言。“宣鞑靼使者觐见!”鞑靼使者拉库单膝跪地,面向正在批阅文书的青年。“臣拉库,见过宁王殿下!”“你跪错了,我非宁王,而是其幕僚杨士奇。”杨士奇一边批阅文书,一边笑道:“宁王殿下在后面等着你。”指了指王府后院,拉库心中有些火气,不再当值厅堂内会面,已经是一种轻视。更别说他跪拜杨士奇时,对方压根就没有鸟他的意思。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王府的庭院独有一番韵味,使得拉库多看了几眼。一名青年如今手持蛐蛐罐,正在看两只蛐蛐争斗得难解难分。拉库当即再次跪地,“臣拉库,拜见宁王殿下!”“嘘!”青年嫌弃道:“莫要扰了本王的蛐蛐儿!两位大将军好不容易才起了争斗之心!”拉库尴尬跪地,没有宁王发令,他也不敢轻易平身。就这样看着两只蛐蛐儿决出胜负,宁王才注意到来人。“快快平身!本王的亲卫哈尔木,在鞑靼可好?”见朱权发问,拉库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回殿下!哈尔木大人如今在外征战,连克瓦剌数阵!”“他无暇前来,只能托臣带来敬意!”“哈尔木大人说过,宁王殿下永远是他的伯乐!”听闻此言,朱权莞尔一笑,并未有任何不满,反而叮嘱鞑靼人要保护好哈尔木。“他是本王亲兵,以后要完璧归赵。你们可莫要用的太勤,使得他受伤过重。”“殿下放心!我家同知大人与哈尔木大人结为安达,已经传为部落佳话!”听闻此言,一旁腰悬秋水吕虞刀的武将,明显露出不悦之色。拉库看得清楚,那武将目露凶光,仿佛恨不得当场将他斩杀。“杨文,你这是作甚?”朱权笑道:“告诉哈尔木,他若是想重归鞑靼,只需要跟本王说一声便是。”拉库心中大喜,却还是保持着克制,“殿下莫要说笑!哈尔木大人一直感念知遇之恩,不曾有忘!”朱权摆了摆手,表示不想再谈有关哈尔木的事情。“殿下,我家同知大人,关心您的近况!”“担心没有足够的士兵,会引得一些不听话的小部落来犯!”“只要殿下有需要,我家同知大人义不容辞,发兵协助大宁驻守!”唰!杨文腰间宝刀出鞘,舞舞生风,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朱权笑道:“我大宁如今的确缺兵少将!可惜啊!朵颜卫的阿扎失里不听话,还屡次对本王不敬!”“回去告诉你家同知,本王会相邀他一同对付阿扎失里!”拉库闻言大喜,什么出兵驻防,不过是一句虚言。他只需要知道,大宁如今没有可战之兵!“谨遵殿下之意!臣会将殿下的意思,尽数告知我家大人!”拉库离开宁王府之际,还不忘瞥了眼瓦剌使者,表现的很是得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宁王,如今却被变成了蛐蛐儿王爷,真是令人唏嘘!”拉库回望大宁城,仿佛已经幻想到,鞑靼占据此地的景象。“微臣,见过宁王殿下。”瓦剌势弱,见到朱权更是三跪九叩。此时的宁王已经收起了蛐蛐罐儿,于当值厅堂会见使者。“猛可帖木儿的日子不好过吧?”“本王当日将火铳教给你们,谁知你们却抵不过鞑靼!”那使者老脸一红道:“是我等愚钝,浪费了殿下的好心!”“可如今我部连连溃败,大汗让我求援于您!”朱权眯眼一笑,他不在的一年,猛可帖木儿都能存活。等到他回来,便成了节节败退?想要拉他入局?休想!“唉!本王亦是有心无力!如今大宁根本没有可战之兵!”“本王只能衷心祝福瓦剌,能够力克强敌,莫要被鞑靼吞并!”“对了,鉴于两国的友谊,猛可帖木儿的坟头,本王会在清明前后打理。”瓦剌使者闻言,没有半分不悦,只因他明白了一件事——大宁,不复当年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