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倒拔胡杨,飞熊立威(1 / 1)

 让蒙古人去当步兵,这等想法,若是其他人提出,必定会被口诛笔伐。可是从朱权嘴里说出来,众人却都觉得再正常不过。“咱也不想骗你们!让你们都当骑兵啊,咱府中那点银子,已经难以招架!”朱权一句玩笑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再说了!咱们以后,可不仅要在草原作战!遇到山地,沼洼等地形,骑兵还能无往不利么?”朱权严肃道:“步骑结合,方为王道!”“本王让你们切记一句话,鸳鸯狼筅戚家刀,打我等于打自己。”“来!跟本王念一遍!”一众新入伍的蒙古士兵,丝毫摸不着头脑,只得跟着高呼道:“鸳鸯狼筅戚家刀,打我等于打自己!”如今还是明初,士兵素质比明朝中叶不知高了多少个档次。朱权让这些新入伍的蒙古人成为步卒,并非单纯是没有坐骑。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并非没有道理。战场之上,行伍之中,皆为兄弟亲人,一人战死,其余人等并不会崩溃,反而会奋起为其报仇!哈桑部落的这群兵,简直就是为《纪效新书》而生!他们本就是老实本分的牧民,更别说一个个还拥有不俗的射术。“本王要你们成为轻重结合的步兵,所以你们要能跑,能跳,最主要能抗!”这支“玄武”,是朱权手中的王牌,他打算亲自来训练。“殿下!咱们草原儿郎,各个能跑能跳!”“敌人若是娘们,我们各个能抗住!”“哈哈哈!说得好!”朱权咧嘴一笑,“好啊!越野十五公里,准备跑!”话音刚落,朱权一马当先,充当领头羊。众人一看殿下亲自带着训练,哪能服输?定要在殿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可真正跑起来,大家伙才发现,他们平日里还是太依赖战马了!朱权摒心静气,起先的五公里,众人还能勉强跟上。谁知接下来的十公里,朱权直接加速,令一众新兵们叫苦不迭。“跑……跑不动了……”“殿下这哪里是练兵,分明是折磨人!”“扶我一把……太累了……”草原汉子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是普遍军纪涣散。“给本王站起来,是爷们走也给我走完!”朱权怒喝道:“看你们这等样子,还有资格接受四象玄武之名?我看以后就叫乌龟王八蛋!”请将不如激将,这番言语,使得众人当即怒发冲冠。唰!带着怒火,众人这才跟着朱权勉强跑完了十五公里。“我去!新来的这些弟兄,有些实力啊!”“殿下当真心狠,上来就让他们跑了十五公里!”“这训练量,可是咱们当年的三倍!”老兵们津津乐道,看着新兵们受虐,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栏目。“你们看什么?”糟糕,殿下发现了!李飞熊赶紧低头,谁知却被朱权点名。“李嘉!身为咱们宁军的先登猛士,你来给弟兄们打个样!”李嘉哭丧着脸,跑步可不是他所长,若是砸门,哦不,先登破城才是他的强项。“来个二百斤,给弟兄们打个样!”李嘉本来哭丧着脸,一听说是举杠铃,直接来了精神头。二百斤?!一众新兵,都不可置信地看向李嘉。早就听说这位先登大将如何厉害,但大部分人都以为是明军自吹自擂。嘿!李嘉接连举起二百斤的杠铃,这股子勇力引得众人无不惊叹。“以后玄武由本王亲自统领,李嘉就是本王的副将!”朱权还嫌不过瘾,直接呵斥道:“去把那棵树,给本王连根拔出!”朱权摇指一颗胡杨树,树身粗壮程度,足有半腰粗。“这黑熊……哦不,李嘉将军竟然如此厉害!”陈石目瞪口呆,身为朱权身边的亲兵,他是少数几个,全程跟着朱权跑完的人。李嘉卸去甲胄,露出虬结的肌肉,那便是男人最好的战甲!“起!”李嘉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利用强大的力量,竟硬生生将那胡杨连根拔起!“将军神力!”“本以为他是殿下的关系户,没想到竟有这般勇力!”“我等以后一定好生训练,早日与将军这般勇武!”说服众人最好的方法,便是露一手真本事。李嘉一身蛮力,自然是最好的表演者。“以前啊,俺就跟陈石小弟这般,是个弱鸡!”李嘉与朱权相视一眼,依计行事道:“后来,接受了殿下的训练,现在倒拔胡杨三颗,一点不费劲!”众人目瞪口呆,一个个更加对朱权的训练迷恋不已。“行了!都给本王练起来,早日上战场,保家卫国!”“呼!”——朝鲜,平壤。八王子李芳硕安然回国,便按照朱权所言,开始暗中布置。“父王,儿臣其他什么权力都不要,只望掌管禁军,保护父王左右!”李芳硕伏首便拜,王位上的朝鲜国主李成桂无奈叹气。“芳硕,并非为父不答应,而是你五哥已经提前一步前来。”李成桂笑道:“老五掌握财政,本国主能建立新朝,老五等人可谓是出力颇多。”“如今他将财政大权尽数奉还,只想当个孝子,陪伴在为父左右,我怎能不答应?”李芳硕闻言,当即大惊失色,父王怎会如此糊涂?奉化伯郑道传,叩首道:“王上!军权岂能轻易让人?此次我朝鲜与大明交好,八王子可谓是劳苦功高!”一个是效力已久的老臣,另一个是自己疼爱的儿子。李成桂笑着解释道:“禁军统领,都是本国主的人,哪怕是交给芳远,他也惹不出乱子。”“再说,我已经决定让芳硕成为世子!不久便要向大明大皇帝陛下,上表国书,请求册封!”大明!李芳硕闻言大喜,他可没有忘记自己的靠山,宁王朱权!转念一想,五哥李芳远,似乎也有一位藩王当靠山!“大皇帝陛下,想必不会干涉我国册立世子之事。”李成桂抚须轻笑:“奉化伯,替本国主挑选贡品,准备送往大明应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