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凝草(1 / 2)

山南修仙传 雪茫 5387 字 2019-09-20

 青玉山,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洞天福地,更不是什么灵脉所在,只是那天南山的一丝余脉而已,而这样的余脉,不下百余处,但是风景甚好,山上郁郁葱葱,更有涓涓细流缓缓流过,这山野风光,可谓美不胜收。

不知不觉间,距离那黑衣人之事,已经过去三年了,这李昊天虽然看起来才是个八岁的孩童,但是修为,却在这小小的玉阳宗里排到前列了。

要说这玉阳宗的入门修真法决,正是和天剑门一样,叫做“五元聚气功”,这门法决是专门给初涉修真之人练习的,共分十二层,当这门法决练就到顶峰之时,便可以突破练气期,进入到筑基期了。

要说这修真的境界,虽然正、魔两道称呼各不相同,而且各门派间也有些许差别,但是大体上都是一致的,正道分为练气、筑基、辟谷、金丹、元婴、化神。而魔道则称为炼血、炼骨、顶元、化魂、分神、舍神。

虽然境界上大家都大体一样,但是修炼功法上,却是千差万别,基本每一个境界都有相应的功法,各门各派却并不一样,可谓五花八门,即便是同一门派,在同一个境界里,也有着各不相同的许多功法,所以,这李昊天才特意跑到正道门派当中,修习正道的功法。

“这五元聚气功,果然大有妙处,看来天剑门的弟子,修真根基如此扎实,多半也是因为这套入门法决了。”李昊天盘坐在一块大岩石上,双手一合,显然是一副刚刚收功的样子。

如今的他,已经将这五元聚气功练到了第十层,短短三年时间,他便有如此造诣,不禁让郭封都大感意外,要知道,在他这样的小门派里,能出一个这样的弟子,以后光耀本门,是大有希望的。

而李昊天此刻,却远不像郭封那般兴奋,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五元聚气功,是根据阴阳五行配合本命属性,练习采集天地灵气,并修身修神的。但是自己起初修习之时,每采集一些灵气,便和体内的血魔之气争斗不堪,曾有几次,李昊天甚至险些痛苦的昏死过去,最后不得已,便化去了大多此前修炼魔道功法所积累的真气,再以这五元聚气功吸收的天地灵气来弥补,如此这般,虽然免去了真气内斗之苦,但是却再无法修炼魔道功法,难道此前看到的典籍有误,还是那位前辈高人另有什么可化解这两股真气的修炼法门?一时让李昊天沮丧不已。第二,这郭封作为玉阳宗的掌门,修为自是最高的,但也只不过是个筑基期的修为,一旦自己进入到筑基期,基本就和这个师傅平起平坐了,到那个时候,自己很有可能落个没有同期修炼法决的尴尬境地,这可如何是好,毕竟这玉阳宗只是个小门派,不像八大门派那样,拥有众多功法,而且还有前辈高人指点,这可把李昊天愁坏了,也让他最近一直心神不宁。

“昊天,吴师叔叫你过去一趟。”一个年轻的道士,在远处叫着李昊天。

“好的,师兄,我这就过去。”李昊天答道,马上起身,抖抖了身上沾染的尘土,向着那道士的方向走了过去。

来的人是李昊天的师兄,而在这玉阳宗里,几乎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师兄师姐,因为和凡人界一样,修真界也是论资排辈的,那郭封收了李昊天之后,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一个徒弟都没有,自然他就是最小的了。

不一会儿,李昊天就到了一处木屋之外,这木屋与山上其他木屋大体上一样,只是略微大了一点儿。

“师叔,昊天来给您请安”李昊天立于门外,轻声说道。

“进来吧”只听屋内一个男子说道。

李昊天听到这话,便轻推房门,走入屋内。

只见一位身穿道服的中年男子,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一本书,正在细细的观看,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李昊天没有说话,只是在对面恭敬的站着,在等待这男子从书中回神过来。

“昊天啊,一晃来青玉山已经有些年头了吧。”这道士没抬头,依然看着手中的书。

“回师叔,刚满三年。”李昊天毕恭毕敬的答道。

“嗯,当年看你年纪小,家中又突逢变故,郭师兄见你可怜,便收你为徒,一晃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你现在也算是略有小成,应该是时候为本门出出力了吧。”这道士缓缓的抬起头,看了看李昊天。

“是,昊天一定竭尽全力。”李昊天立刻答道。

“嗯,很好,你去一趟武阳城,找到门内你的几个师兄,把这封书信交给他们,然后就和他们一起,把今年的岁贡送回来吧。”道士说完,就又拿起了书,自顾自的看了起来。

“是,师叔”李昊天深施一礼,然后将茶桌上的一封书信轻轻拿起,揣入了怀中。

“去吧”道士没抬头,轻声的说了一声。

“昊天告退”李昊天又施了一礼,便退出了门外,将门关好,转身离去了。

这道士,便是他们口中说的“吴师叔”,是郭封的师弟,但是和郭封不同,他并不是什么天剑门的弟子,而是一介散修,就是指无门无派的修真之人。当年郭封巧遇这吴姓道士,两人都是筑基修士,言谈之间又甚是相投,所以,当郭封创立了这玉阳宗的时候,便邀请了这道士作为长老,帮其主持门内事务,彼此间就以师兄弟相称了。

虽说这吴姓道士,担任了门内的长老,但是却并不经常插手门内事务,反而依旧我行我素的四处云游,搞的郭封也颇有微词,但是无奈,这玉阳宗就只有他们两个筑基的修士,也不好得罪于他,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了。

武阳城依旧是人来人往,早就看不到当年风波留下的痕迹,人们也不再谈起那失踪孩童之事,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城中一处破旧的瓦房前,站着一个小道童,默默的看着里面,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