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魏国的发展战略严重失误。
魏国是战国初期甚至到中期都是实力都是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如此强大的国家却一直没有制定一个正确的持之以恒的发展战略。最开始的时候魏国选择对秦国下手,一举攻占秦地600多里,秦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然而魏国却满足了,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又向东边扩张。待秦国恢复国力后死追着魏国不放,魏国却只是疲于防守!魏国却又把多出来的兵力用来攻打楚国、韩国、赵国、齐国等,魏国虽强,但并没有强到可以一个打五个的地步啊!最后的结果是魏国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失去了统一六国的机会!
其实魏国历代君主或许根本也就没有统一六国的气魄和想法,他们的想法还是停留在秋时期做霸主的时期,但是历史之潮流,早已经过了那个时期,所以魏国的发展战略严重失误!正是因为魏国的失误给秦国提供了机会!
其次,魏国没有利用好本国的人才,反而是给秦国培养了很多人才,为秦国统一六国贡献巨大!战国时期的经纬之才,十个人里面至少有七个都是出自魏国,如果魏国重视人才,重用其中一两个,何至于亡国的地步?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立下巨大功劳的大臣如商鞅、张仪、范睢、尉缭子四人都是魏国人,如果魏国能够重用这四人,那么统一天下的一定是魏国而不是秦国了!
再次,变法程度不同。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社会属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国家实力,所以秦国的生产力超过了魏国的生产力,国力自然也就超过了魏国!
最后,魏国轻视骑兵。魏国是有一支强大的魏武卒,然而也正因为此魏国一直轻视骑兵,造成骑兵的发展严重滞后!魏国疆域辽阔、周边又都是强国,步兵行军速度远远不如骑兵,贻误战机非常严重!而秦国最后统一六国靠的就是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所以虽然魏国变法最早、盛产人才、地理位置优越、军事非常强大,但是正是因为魏国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人才的流失、变法不够彻底、没有骑兵,最后统一六国的历史机遇被秦国夺走!魏国被秦国灭掉!
想当初,智瑶荀瑶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赵氏不给,荀瑶大怒,联合韩、魏两氏攻击并击败赵襄子。赵襄子慌忙退守根据地晋阳,荀瑶包围并引晋水灌城二年之久。在水淹赵家的晋阳城时,对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亡国。”智瑶说者无心,韩康子、魏桓子听者却是有意。因为汾水可以用来淹没晋阳城,也可以用来淹没魏氏的安邑城;而绛水则可以用来淹没韩氏的平阳城。于是,韩康子、魏桓子暗中联合赵家的赵襄子,把智家灭了,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晋”。
但历史就像调皮的孩子,最终还是与魏国开了个不小的玩笑。魏国即便把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仍然逃不过被水淹灭国的命运。不过,话说回来,王贲引汴河之水灌淹大梁,只是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顶多算是导致魏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那么,导致魏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人才!魏国的人才流失与人才凋零,才是魏国最终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魏国真正成为诸侯国,是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是魏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王侯,在他在位期间,招揽、任用了大量的当时顶级人才,如田子方、李悝、翟璜、西门豹、乐羊、吴起等等。正因为魏文侯能够重视人才,求贤纳士,所以魏国才一举跃居当时的强国之列,并为后来魏惠王前期成为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然,令人感叹的是,魏国历史上竟仅有魏文侯能够真正做到求贤纳士,魏文侯以下,魏国历代国君,就像九斤老太太说得那样,是一代不如一代,直至魏国灭亡。
魏文侯之后是魏武侯。魏武侯于公元前386-公元前371在位,在位时间16年。在这16年的时间里,魏武侯干得最错、最蠢的一件事就是任人唯亲,听信公叔痤的话,把吴起bi)去了楚国。魏武侯之后是魏惠王。魏惠王在位时间长达51年,在执政前期,他凭借魏文侯、魏武侯两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底,俨然成为了当时的天下霸主。史料说明,在魏惠王执政的51年时间里,至少与其他诸侯发生了21次战争,平均不到三年便有一次战争。这是一个惊人的战争频率,以魏国当时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频繁的战争。
魏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频繁的、毫无章法的、吃力不讨好的战争?根源就在于魏国缺乏像商鞅、孙膑、范雎这样具有高瞻远瞩的长远战略眼光和运筹帷幄的人才。实际上,商鞅、孙膑和范雎本来是有可能替魏国出力的,但魏惠王却有眼无珠、一再错失。
喜欢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