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急忙派人向邻近的齐国求救,赵国知道赵齐是唇齿关系,齐国不会见死不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庞涓的同学孙膑为军师,谋救赵。按田忌的谋划,他准备率齐兵直扑邯郸,在邯郸城下与魏兵痛快厮杀一场。军师孙膑是个残疾人,他的腿就是同学庞涓弄坏的,他对庞涓太熟悉了。孙膑说:“不然,魏兵主力都在邯郸城下,即使我们赢了,也是惨胜。既然魏兵不在大梁,大梁空虚,我们何不乘虚直捣魏国的根本大梁?大梁有失,魏兵进退无依,必败。”
孙膑果然是战略大师,赵国此时已撑不住,投降魏国。庞涓想不到同学孙膑居然会来一手围魏救赵,魏国不能失去大梁,魏兵只好连夜南下回救大梁。魏兵疲惫之时,在桂陵被以逸待劳的齐兵揍得鼻青脸肿,孙膑擒获庞涓,一雪前耻。
第二个成语:窃符救赵。赵国“居诸国之中”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秦国益强大,这就决定了赵国与同时受秦威胁的魏国,还是有共同利益的。赵国在魏国以北,如果秦灭赵,则秦可以轻易割断魏国与燕、齐之间的联系。到时,秦国就可“瓮中捉鳖”,魏国连个救兵都没有。时间追溯到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大将王齕出兵进攻邯郸,又形成了当年魏兵攻邯郸的局面。只不过,当年救赵的齐国,换成了当年攻赵的魏国。秦昭襄王已算定魏必救赵,派人恐吓魏安僖王:敢救赵,下一个灭的就是你!魏王惧,虽然派大将晋鄙出兵十万救赵,但实际上变成了吃瓜群众,围观秦国攻赵而不救。
赵国非常着急。四大公子之一的赵国平原君赵胜几次派人求魏出兵,魏军就是原地不动。平原君没办法,只好派人指责自己的小舅子、四大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郡魏无忌。魏无忌当然是想救赵的,赵亡,魏不能独存。可魏王胆小怕事,指望不上他。魏无忌听从隐士侯嬴的建议,说动了魏王最宠的如姬,窃取兵符。魏无忌假魏王之令,让晋鄙出兵。没想到,晋鄙对上了兵符,依然怀疑魏无忌在搞鬼。在说不动的况下,魏无忌只好让人砸死了晋鄙,指挥魏兵北上,吓跑秦兵,解赵之围。这个典故,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窃符救赵”。
第三个成语:完璧归赵。故事很简单: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著名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个宝贝被赵王占有,很不爽。秦王写信给赵王,希望赵国把玉璧送给秦国,赵国将获得十五城。秦国是出了名的虎狼之国,一块璧换十五城,秦国根本舍不得。赵国认定秦国这是在诈骗,但又不敢得罪秦国,再说也没人敢去秦国交涉。舍人蔺相如被推荐上来,蔺相如让赵王放心,说臣一定会完璧归赵。到了秦国国都之后,秦昭襄王捧着玉璧直流哈喇子,却绝口不提送赵十五城之事。蔺相如看穿秦王的小算盘,说璧上有微瑕,让臣指给大王看。蔺相如骗得秦王信任,举璧要摔碎,把秦王骂得狗血淋头。秦王说一定送十五城,蔺相如根本信不过他,连夜让人把和氏璧送回了邯郸。
第四个成语: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说赵国北方的燕国,有一位少年,他始终觉得自己的走路姿势不太美观。他听说赵国国都邯郸的人们走起路来姿势很好看,他就动了心。从燕国国都蓟到赵国国都邯郸,有一段距离,少年不顾山高水远,跋涉来到邯郸学步。结果呢,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虽美,可他一点也没学到。更要命的是,他连自己之前的燕步也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回家呢,少年灵机一动,爬着回家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新鲜事物不要生搬硬,要根据具体况,有针对的学习,不然连老本都赔进去了。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