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杯换盏之间,酒精醉人心弦,中国的多数事都是从酒桌开始,也从酒桌结束。
“侨子,跟着哥哥混,可比你当那头无片瓦的群演好的多,没事啊,以后你就是剧组签合同的群演,有工资拿,稳定!”
康导演工作期间大多时候都比较严肃,上了酒桌后,几杯“精神粮食”下肚,那“封闭”的心房犹如火炉般炽热。
俞彦侨借刘头之名,请康导演上桌的目的,是为了留在三国剧组。
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充电”,三国老艺人很多,随便拎出来了几个不知姓名的演员,可能就是某话剧团的演员。
眼下影视圈可没有“草根”舞台,多数吃着碗饭,都是和某个演艺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数不清的草根群演出不来头的缘故。
话题回转,三国剧组除了演艺有名有姓的历史主角,以及战争戏是动用军区的人外,还有的就是替补人员,
而这替补人员就是群演,在没有战争戏的时候,这些替补人员就充当“砖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而这个形式的群演是签合同拿工资的,一月能有六百多,是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前替补队伍是一个坑一个萝卜,毕竟当游兵散勇,运气好,一天能捞到活,挣个二三十,吃个馒头加个荤,
运气不好,馒头加白开水抹点辣椒油。
酒桌上,还听康导演开了句玩笑,说那些主演都是“二百五”。
此“二百五”不是骂人,而是他们一集的片子酬劳二百五。
而坐对桌的俞彦侨不作声响,内心里却是大吐特吐:
“拜托,这是央视耗资一亿多拍摄的电视剧,文件上盖着红搓搓,
那是二百五吗?是青天白日啊!
多少演员花钱都买不了的白日焰火!”
北三环,未知。
“康导,斗哥,注意肝啊!”
俞彦侨从二楼下后,点着根烟,青烟夹杂着冷气。
叼着烟,双手拢在袖里,黑夜里,冷清的街道,泛黄的灯光下,
那年21,俞彦侨冻成老狗。
……
清晨微微亮。
“咯吱”,俞彦侨背着个老式布袋包推开门,清晨的气温约莫零下,有点冻耳朵。
呲呲~
一股水流呲地的声响突兀响起,面无表情的俞彦侨和正在逗弄着那活的斗哥,相视一对。
“嘿,你丫逃难呢,背着那么大个包!”
“我怀疑牛老头(房东)那些花,就是你给浇死的,丫蔫坏的很。”
斗哥一脸还没睡醒的模样,瞧着嘴,拉扯下裤腰带,道:
“屁话,就人老牛头自己不会种花,我就尿了几泡,总不至于被咸死的吧。”
“呵。”
胡同口的租户多数没有厕所,都是去上公共卫生间,远了不说,就那环境,哪味,啧啧,谁去谁知道。
“你干嘛去啊?”
“报效祖国去!”
“你丫的少霍霍几个闺女,人祖国都谢谢您了。”
斗哥瞧着离开的俞彦侨,撇了撇嘴吐槽一句。
北三环77号,北影厂。
“侨子,在那趴的活,这么早就赶趟去。”
大门口,老东北双手拢进袖子,耳后夹着根烟,身后跟着一面生小伙。
俞彦侨撇了眼,发现是昨个跑来看明星的“追星族”。
“嘿,劳资现在是正规军,吃白面馍的那种。”
说完,俞彦侨跳上辆巴士,麻溜的坐车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