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祸事横行(1 / 2)

 入秋了,晚间微微凉。

夜幕渐渐降临,湖心亭四壁挂上了鹤形灯,氤氲的光辉缓缓倾泻在湖面,波光粼粼,与嘈杂纷乱的北京城相比,这里是难得的一片安详地。

朱见滢收起了鱼竿,钓了一下午,鱼桶内只有区区几尾小鱼,便放回了湖里,道:“这么大一个湖,管不住嘴的,终归要吃亏。”

不似寻常时刻,亭子四周被肃清了,只余太监成敬一人在,自然是与他说的,成敬接话道:“吴指挥递话来,起风了。”

吴安,朱祁钰生母吴贤妃亲弟,锦衣卫指挥使,是朱见滢的舅父,吴安的几个儿子,也被以闲职的名义安插在锦衣卫里,京师里勋贵等,都这么干,甚至皇帝喜欢的画师什么的,没处安置,都被挂上锦衣卫的职。

所以,这个时期的锦衣卫可以说是一锅大杂烩,里面什么人都有,朱见滢放几个人进去,就理所应当了,如今倒是有了大用处。

“哦?”朱见滢一愣,箪箪手,寻思道:“还是那几个么?”

成敬点点头。

“大的不出面,让小的往前送死。”朱见滢坐到食案前,嘀咕着,成敬斟好茶,递来一杯,笑道:“言官嘛,越是要死,才越是起劲,太祖、太宗杀了那么多,不也杀不绝么?都是夜里的蛾子,哪里有火往哪里扑。火势越大,扑的越猛,都惦记着青史留名呢!”

“我们就不凑这个热闹了,让他们闹去吧。”朱见滢啜了一口,又端着茶起身,在亭子里来回踱步。

成敬站在一旁,抬头小心翼翼望了一眼少年老成的世子爷,欲言欲止。

朱见滢早就注意到了,回望一眼,又坐会了原位,放下了茶,定眼看着成敬,道:“什么事,让你这么为难?”

成敬:“世子爷,王妃谴人来说,让你给在锦衣卫里安排几个空,”

“什么?”朱见滢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向不对付的人,有事求自己,忍不住笑道:“你明天让王妃的去找兴安吧。”

“兴安给办么?”成敬狐疑道,毕竟王府和司礼监向来不打交道。

“呵呵!兴安比金英有眼力劲,他一定会办。”朱见滢神秘的笑道。

“杭王妃也问了。”成敬又道。

朱见滢生母周氏,是宫里吴贤妃的婢女,去世后,朱祁钰把朱见滢接进郕王府,过继给了杭氏侧妃,故杭王妃是朱见滢的母妃。

“起风了,迟些日子吧。”朱见滢终归顾忌着些。

成敬心一凛,心知世子爷又要坑王妃了,替王妃娘家那几个弟兄感到心疼。

偌大的郕王府,表面风光,实则背地里全是勾心斗角,而自打朱见滢幼年进入郕王府,顿时成了众矢之的,没点算计,早就与生母周氏一起去了。

一个郕王府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堂堂两京一十三省的大明王朝了。

一想到这,朱见滢就心烦,道:“怎么还不上餐?”

“晚餐早就备着了,不过张乐谴人先回来报,王爷正在回府的路上,让你等着。”成敬道。

“那就等着吧。”朱见滢只得坐在食案前,摆弄着宣德白瓷茶杯,鹤形灯的光晕在细腻的白瓷杯上,渲染出一个黄色的光点,隐隐倒映着一个稚嫩的面孔。

朱见滢没事做,随口问道:“京里有什么大事么?”

成敬道:“一听瓦剌人打来了,京里人心惶惶,一窝蜂的往南边逃,拦也拦不住。王公贵臣,商绅缙民自然可以逃,但普通老百姓哪里能走呢?寻常远行,单粮草得备足好几月,吃喝住行,样样花钱,这又是急行,没个准备,除了横了心要走的,大部分老百姓都留下了。九门外,募兵处,愿意留下的老百姓中,也不管是民、匠、军、乐籍,有不少的青壮要参军,朝廷发粮发钱,一家有一个参军的,这个饥荒就渡过去了。”

“朝廷对于籍贯卡的甚严,不许异籍入行,逃籍、越籍轻则入狱,重则发配或砍头,此次募兵,也只是召军户,其他籍怎么会从军呢?”

“没粮食,命都活不了,哪里还能顾得上那些?”

“城里有一百二十万石粮,通州有八百万石粮食,保北京绰绰有余,怎么会有饥荒呢?”朱见滢头一扭,猛然看向了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