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华报(中)(1 / 2)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看来世昌书坊的规模还的确不小!王掌柜,不知现在作坊里的印刷制版,是用活版的多还是用雕版的多。”

王光兴回道:“回世子,作坊里这两样都有使用。一般如果是印刷急件或是一些小稿,都是使用的活字版;若是需要印刷质量上成,而且又赶时间的书籍,就使用雕版。”

“哪一种印刷的效果好一些?”耿精忠继续问道。

“这个不大好比,若是少量的印制,还是雕版的要好一些,时间耗得长,也最精美。若是大规模印刷,还是使用活字。而这活字印刷里面又得看是使用的什么字模。字模有铜铁铅木四种,由于铜字模太贵,用不起,而铁模铅模印刷出来的字迹又比较模糊,因此世昌书坊里基本上都是使用的木字模,不沾墨水,既便宜又好用。”

“原来是这样!”耿精忠点点头,活字印刷术早就被发明出来了,而且也在大规模使用。

两种印刷术比较起来,当然是活字印刷效率高,同时最终成本也要低得多。但是活字印刷需要事先制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而且技术难度也要大得多。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活字印刷书籍只有那么几次,而且还都是官方组织的。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像王家的世昌书坊若不是与几大海商有业务往来,也不会经常用到活字印刷书籍。

要论印刷业的发展,当然还是首推江南苏杭地区。前世看的经典电视剧《鹿鼎记》里就有湖州庄家大规模印制《明书辑略》一书,就达到了几万册。真实的事件就发生在几年前,不过耿精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明史一案牵连甚广,其中湖州庄家的确是发起人,不是金大大杜撰出来的。由此可见江南的印刷业也的确兴盛!

这个时代的印刷,主要使用是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这种墨水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而在木制的雕版上才能够表现的很好。即便这样,活字印刷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样通过简单的压印就能完成转印。拓印这个过程十分的缓慢,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印刷,必须要使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之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就是使用木活字也有它的弱点,印制过多的时候,字模的字划就会因为吸收了烟墨中的水分,开始胀大变模糊。但总体说来,木活字还是很实用的。

“那么像旁边架子上的这些书都是用雕版印刷的喽?”耿精忠指着右边的一排书架,上面摆满了一册册的图书。

“是的世子,这些都属于质量上成的精品,一般印刷数量很少。”

“那大规模印制的是什么模样,字迹和这书上的想比如何?”耿精忠继续问道。

“回世子,差不太多,现在街上书摊卖的就是活字印刷的,也还行!”王光兴如实的说道。

“哎,对了,你刚才说,木模不沾墨水?这印刷用的不是油墨吗?难道是水墨?”耿精忠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记得水墨可是远不如油墨的,后世的印刷可都是油墨印刷的!

“油墨?没听说过!现在咱用的都是水墨,因此活字印刷的时候大多数都只是印制单面,要想印双面,就得纸张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