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理想与现实(2 / 2)

在这些喧嚣的讨论声之中,《蜗居》真的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名词。

专家学者纷纷对《蜗居》发表看法,同时也更多的在讨论房价问题,一部《蜗居》彻底将房价如此鲜明的摆在了所有人眼前。

在这些讨论背后,另一种讨论,也悄悄的进行着。

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白雨涵的粉丝群体中,以b站的吐槽板块为大本营,上演着发帖与回帖。

“看完《蜗居》后,发觉自己被白雨涵吓着了,这还是我心目中励志阳光搞笑的白剑客吗?这完全是一位消极主义者对社会绝望的呐喊,这根本不该是白雨涵拍出来的作品。”

“是呀,看完《蜗居》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回去看了好几遍《老男孩》才缓过气来。”

“这反差太大了,要不是新闻看多了,我真怀疑《蜗居》是不是白雨涵拍的。”

“不喜欢《蜗居》。”

“我也是,不希望白剑客继续拍这种类型的片子。”

“白老大一直说不希望自己的风格被人固定为喜剧,他做到了,但是感觉一下子改变的太大了,多拍一些《老男孩》和《父亲》这样的片子过渡过渡啊,《蜗居》用力这么猛。真心吓坏了。”

“还好《人在逋尽肥窍簿缙蝗晃艺婧ε拢约菏侨タ椿故遣蝗タ础M蛞辉倏匆徊康缬鞍娴摹段暇印罚蔷湍咽芩懒恕!

“一直想不通,白雨涵怎么拍出来《蜗居》的,风格反差太大了,跟《爱情公寓》完全两码事。”

“其实我倒是并不奇怪,白老大以前就在采访中说过,他是悲观主义者。喜剧一面是他的伪装。或许他们这些有才华的人,都是这样子,星爷拍片子那么搞笑。私底下都说他连笑都欠奉。不是有人说吗,天才和疯子只有半步距离,明白了生活的悲,才能更好的创作出喜来。”

“我觉得《蜗居》挺好的。看完后感觉自己懂了很多。”

“还好吧。剧本不是白雨涵写的,是六六那个女的写的,看《双面胶》和《王贵与安娜》就知道,她写的基本上都那个味道,只是《蜗居》更重口了一点。”

“总而言之,不喜欢《蜗居》,但是推荐大家看一看,恶心归恶心。但是一部好电视剧,现在国产的好剧不多了。”

不止是白雨涵的粉丝关注了到了风格问题。一些资深影评人也关注到了,影评人的评论比较正面,都认为白雨涵在风格的转变上,是一种惊喜,认为白雨涵的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此,白雨涵特意发表了一篇长微博,来总结自己拍《蜗居》的一点感悟。

“感谢朋友们对《蜗居》的支持,能够引发这么大的关注,是我拍之前没想到的。很多人关心《蜗居》所描述的现实,很多人也对我突然拍这么一部电视剧,感觉到很诧异。还有人拿《蜗居》和《奋斗》相比较。”

“大约去年下半年,我打算把事业重心转移到电影上来,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我准备再拍一部电视剧来练手,我希望能用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来尝试我对不同风格的探索。当时房价在涨,跟几个朋友聊到了这一点,然后就萌发了要拍一部关于房子的电视剧。”

“后来滕华涛导演向我推荐了六六的新书《蜗居》,当时《蜗居》还是稿子,我看完后就决定拍摄了,让六六给我写剧本,来回毙了二十多次,终于把《蜗居》的剧本给琢磨出来。当时我就想了,这部片子拍出来,可能会恶心到大家,因为我们把现实揭开了一角,让大家看到了丑陋的一面。”

“我本人不喜欢郭海萍、郭海藻姐妹,也不喜欢宋思明和小贝,事实上《蜗居》里的人我一个都不喜欢,更不喜欢这个故事。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因为太现实的东西,是没法看的。可我还是拍了,我觉得我们需要一部反应现实的剧,不破不立,我们不能一味的粉饰社会,不能对一些社会问题视而不见。”

“《奋斗》之所以让你感觉到给人希望,是因为还没有脱开偶像剧的束缚,它是艺术加工过的现实,是童话,年轻人需要它。《蜗居》之所让你感觉到希望在破灭,是因为你还没有懂得生活,生活远比《蜗居》描绘的要残酷。”

“《蜗居》里的结局并不是终结,因为生活不是一部电视剧,到了点就结束,你往往会一次一次的碰壁,碰完之后还得接着碰。在你到达成熟之前,每一次的碰壁,都是一种理想与现实融合的过程,或者说,这叫成长的阵痛。”

“我希望大家在看了《蜗居》之后,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台词太露骨、人物好恶心这个点上来。《蜗居》的剧情其实很一般,就是一个小三跟一个贪官勾搭的过程,一个女人为了一套房子发出的抱怨。”

“也许你可以从中读取到这样的想法,从思考‘我为什么买不起房子’开始,去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社会不完美,所以才需要你快速的成长起来,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我们不能躲在象牙塔里逃避,你也逃避不开。”

“以上,一些对《蜗居》的解释,如果亲们看得不爽了,请期待我的电影处女作《人在逋尽罚颐羌咏襞纳阒校髂晔罴僖欢嵊氪蠹壹妫over(完毕)!海清、李念、张嘉译、郝平……”(未完待续。。)

ps:审核审核审核……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