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二十二 密室逃生(2 / 2)

地道尽头,顶上依稀透出光来,风就是从那里来的。靠墙放着一把包了铜的梯子,小俏看了看,木头还很结识,没有虫蛀腐朽的痕迹。她放下火把,沿着梯子爬到头,这才发现这个地道的尽头,其实是一个枯井,枯井的石头围栏上面,套了一个用木头做的空心假树,“树”的四周爬满了常春藤,重了一丛灌木,从外面根本看出不有什么文章。小俏爬到头后,正好可以在叶丛掩护下,看到院子里的情形。

她几乎惊叫出来。

院子内外密密麻麻地站满了穿盔甲带兵器的人。满眼都是火把。所有人都被轰到院子里,在硬梆梆的砖头地上跪着。女眷们应该是刚刚从床上赶下来,当兵的故意不让她们穿戴整齐,就那么衣冠不整地和仆役们混在一起。还没有出嫁的小姑姑光着脚,用一个枕头掩住前胸。

一个矮个子军官正在宣读声讨父亲的诏书。这个军官她认识,以前经常到家里来做客,见了管家都满脸赔笑,现在却傲慢得像一只插了孔雀翎的公鸡。

诏书说父亲觊觎神器,阴谋篡逆,企图暗杀当朝重臣,已经被收监。

反贼家眷也要全部接受调查。

小俏用手捂着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几天朝廷还下诏嘉奖父亲,说他忠心体国,夙夜躬勤,还赏赐了绢帛和良马。父亲和当朝重臣当年一起举事,平定了桓玄之乱,情同兄弟,常来常往。怎么会毫无征兆地转瞬就成了反贼呢?

完诏书,那个军官走到母亲面前,象征性地欠了欠身:“安承嗣奉旨抄家,原本不情愿的,但是军令难违,请夫人担待!夫人若能吩咐一声,让家眷们安静听令,大家彼此照应,互不为难,你安安稳稳出门,我顺顺利利交差。”母亲虽然跪着,但声音一点都不虚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照应不照应!有人早就想取我丈夫的人头,今天终于动手了。想杀就杀,何必打着皇帝的旗号!江东谁不知道当今大晋朝是谁的!不过当下这院子里,安将军就能作主,可否让大家穿戴整齐?”

姓安的军官愣了一下,皮笑肉不笑地做了个手势:“人凑齐了不容易,何必再折腾一遍。我倒是挺想让大家保住体面,可惜时间太紧,不敢再耽搁。再说......”母亲冷冷地站起来:“安将军不必吞吞吐吐,我家几代出将入相,什么世面没见过。你无非就是想说脑袋都要掉了,还顾什么体面。你回去原话告诉那个满身汗臭的泥腿子丘八,我们就是裹着兽皮死了,也是高门大姓的种,世代贵族的血统。让他好好养生,万寿无疆,免得落到我们这些厉鬼手里!”听到这番话,满院子的家眷们都放声痛哭。母亲回头扫了一眼,厉声喝道:“闭嘴!别叫这些肮脏奴才看笑话!”大家立刻收声,只余下零零星星的抽泣声。一个孩子本来在哇哇地哭,突然声音就闷了,想必是当妈的给捂住了。

小俏趴在树丛中,无声地流着眼泪,眼睁睁看着全家人被带走。母亲走出院门的时候,向着这个方向看了一眼,那个眼神几乎让小俏瞬间昏厥过去。大难临头之际,她独自一个人跑了,没有留在母亲身边。

那些军人带走母亲和全家人时,盔甲和兵器发出的声音,和现在车子外的声音一模一样。

不过这种声音突然停了下来。

紧接着,前头传来锣鼓和号角声。车夫跳下车,掀开帘子说姑娘可以下来活动活动了,我们到了。

小俏走下车,揉了揉有点发麻的腿,抬头看见一柄伞盖正在升上前面一座小岗,应该是刘裕往那里去了。很快,伞盖到达岗顶。即便在这个距离上,小俏也能够看见刘裕骑在马上,扬手向大家示意,然后说了一番话。小俏听不见他说了什么,但山岗周围的晋军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笑声。笑声平息后,刘裕又讲了什么,这一次全军山呼万岁,纷纷举起手里的兵器,摇晃着旌旗。身边不骑马的人都在翘着脚看,马上的人则在马镫上站直身子。

小俏站到车夫的位子上,这才看到有一队军官鱼贯登上山岗,他们都全身贯甲,几个红披风,更多的蓝披风。他们走到刘裕面前,向后者行军礼。刘裕跳下马来,挨个抓着他们的手说话,侍从捧着几个大盘子跟在身边。刘裕从盘子里抓起一束束红色绢帛,挂在每个人脖子上。而后,这些人转过身来,面向岗下万众。立刻,欢呼声像风暴席卷原野。小俏这才看清楚,那些绢帛其实是结成了一朵红花的样子。

在这一列红花和盔甲组成的人墙中,有一根柱子格外高大,耸出众人之上。阳光正是顶头照,小俏看不清他的脸,只能看到头盔在闪光,盔顶的红色缨络和脖子上的花被阳光穿透,像是代表礼赞和荣誉的红枫叶。

小俏不自觉地用手按住胸口。

她一直不曾刻意想过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一直在心里没走。慌乱、欣喜、迷茫、自责、无助......种种感受混沌在一起,罩住她的全身,就像那一袭蓝色的披风一直在夜里盖在身上。

要和披风的主人重逢了。

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