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接连不断(1 / 2)

大学士 衣山尽 0 字 2022-01-17

 一力,孙淡写完那三篇女章,只随意吃了点东西,在质壁上涂鸦。

他刚一动笔,早已经就注意他许久的考官就飞快地跑回贡院大堂,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鉴等人。

于是,如第一场一样,那十多个考官很快跑过来围观,期待着孙淡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孙淡现在在墙壁上写的正是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诗道也应景,就现在来说。科举制度的确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最好手段,公平公开公正,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甚高。可是,到如今,八股文的题目好象已经出尽了,几乎四书五经的每一个句子都有相应的范文。这样的情况越是往后,越显严重。

到清朝时,已经蜕变成一种过场,或者说一种仪式,已经失去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初衷。

其实,这样的诗未免没有质疑朝廷取士政策的嫌疑。而且,还说什么万马齐喑,这不是打大明朝和皇帝的脸吗若是在清朝,直接一个文字狱下来,就可以让孙淡永世不得翻身。

但可惜这里是明朝,胸怀开阔,自信强盛的大明。

大明朝不以言罪人,就算是大臣们指着皇帝的鼻子大骂,皇帝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反赔笑嘉奖。

有明一朝,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皇权受到极大制约。即便是如太祖成祖这样的一代雄主,有事也行不得快意之事。

所以,当孙淡将这诗写完之后。

在考含外围观的众考官同时抽了一口冷气,内心之中却将孙淡佩服到了十足。

抛开孙淡这诗本身的文学价值不谈,单就孙淡这种敢说话的胆量。已是士林之楷模。

便有考官小声嘀咕起来:好诗,恰恰说到我心中去了。如今陛下虽然英明神武,可未免不受到小人的蒙蔽。比如皇考一事,我看就是有奸臣在背后挑唆对,肯定是黄锦,下官听人说了,这个黄锦不断在大臣们之间游走说项,极尽威逼利诱之为能事,想游说大臣们为陛下的父王正名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是黄锦干的赵鉴本就是老成君,听到有人说这个八卦心中一惊,忙小声问。

对,就是这个阉贼孙应本咬牙切齿:不然还能是谁他曾经执掌过东厂,手头有一些牛鬼蛇神,这段日拿出大量的银去各家大臣家中。让大家不要提皇考一事。若有不从者。更是一通威逼。此贼为了在陛下面前邀宠,连脸都不要了。幸亏陛下把东厂交给了毕云。毕云毕竟是读过几年理,颇有气节。可黄锦这个阉贼却没有这些顾忌,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接着呢赵鉴气得身子微微抖。

有不少大臣们得了他好处,或者说怕了,也不说话孙应本叹息一声,压低声音道:万马齐喑啊,孙静远这句诗算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哎众人都是一声叹息,心情突然抑郁起来。

孙淡刚写完这诗,心中正一阵舒爽,突然听到外面的议论声,心中突然有些窘这些家伙实在太能联想了,居然能将这诗联系到大礼议上面去。捕风捉影果然是读书人的强项,文字狱这种东西就是这么牵强附会出来的。还好现在是明朝。就算事情被爆出去。也只能给自己平添一笔刚直不阿的好名声,却没有什么妨害。

果然,外面的考官们叹息一声,又纷纷点头小声议论:看不出来。孙静远也是个敢说话的人。

孙静远的老师是李梅亭,以前国子监的,本就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孙淡又是杨慎的好友,所谓近朱者赤,小杨学士的朋友自然是我等的同道

众人越说越是让孙淡汗颜,不知不觉中,自己竟被他们划到同一阵营了。

可以看出,大礼议一事已经酝酿成熟,各种矛盾都已经开始激化,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好在孙淡又开始写一下诗了。这才打断了考官们的议论,否则让他们再说下去,只会越地不象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此句刚一写到墙上,便有考官突然有些失神,喃喃道:不对劲,这句子怎么这么熟悉,是不是哪个唐人写的,颇有些盛唐气象。

不会吧,大才如孙静者。怎么可能抄唐人诗的,还写到墙上,有什么意思

大家都觉得眼熟,心中皆觉奇怪,这两句诗味道非常纯正,读起来朗朗

可还是有人很慎重,便问孙应本:孙大人,你擅长诗词,对唐宋元的诗词也是非常熟悉,以前也在秘书监做过几年官,读书休说破万卷,几万卷坑肯定是少不了的,你来看看。

孙应本也觉得这两句非常好,道:确实是孙静远原作无疑,唐宋元人诗句,我都通读过一遍,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这下众人这才同时赞叹:孙淡竟然能够写出唐人风韵,殊为不易啊这两句已然不错,却不知后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