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第三世 一百一十一(2 / 2)

菁玉抬眼望向窗外,现在是夏末初秋的时节,庭中玉树仍然碧绿葱郁,再过一段时日,北雁就要南迁了,大雁归南,她自然也有她的去处,她笑得缥缈微凉,轻声道:“自然是去我该去的地方。”

水溶不明白菁玉所指何处,但不知为什么,她说那句话的时候,他忽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五年后,菁玉会从他的生命里彻底消失。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不要!”水溶脱口而出,莫名的恐惧感让他极度不安,他不能让她离开,她是唯一一个最有可能是葭雪的人,虽然她从来都不肯承认。

菁玉转过目光看向水溶,淡然道:“你阻止不了我的,我只给你五年的时间。从现在开始,你做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也请你不要干涉我的生活。”

四目相对,水溶始终没有在那双云淡风轻的眸子里看到他所希望的熟悉眼神,他不甘心地握紧了双手,胸臆间酸涩流转,他还能怎么办,这已经是她最大的让步了,那个字在心中徘徊良久,终于缓慢而不容拒绝地说出口:“好。”

菁玉又做回了以前的北静王妃,内将王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外和诸家诰命贵妇来往,给水溶的两个庶妹择了门当户对的亲事,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太妃对她长久无孕之事耿耿于怀,其他的事情上也挑不出什么错来,只能经常念叨敲打菁玉,多在子嗣的事情上努力。

既然选择了留下还水溶的人情,这些事情也只能受着了,反正太妃又不会吃了她,这年红藤白芷也十七岁了,菁玉给她们脱了奴籍,择了人品好肯上进的青年才俊为婿,风风光光地把她们嫁了过去,红藤的娘家爹娘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许鸿才二十四岁了还未考上举人,也没有娶亲,家境好的瞧不上他,门当户对的他又瞧不上人家,现在看到红藤出嫁,嫁妆竟然如此之多,眼红得不得了,若是拿出一些来供他读书,何愁功名不成,但妹妹的嫁妆,哪有兄弟来花的道理,许鸿才再怎么眼红眼热,那些嫁妆都落不到他手里一个子。

这一年夏末秋初,庆熙帝下旨外放贾琏到平安州任通判,贾琏是去年的进士里最先外放的官员,人人羡慕不已,但平安州隐患重重,不知情的羡慕贾琏升迁快,知情的有为贾琏担心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贾琏接旨后入宫面圣,私谈甚久,贾琏知道自己此去任务非同小可,便息了带上家眷上任的心思,待平安州的事情平息,看是继续留任还是调任别处,再把妻子儿女接过去。王熙凤得知贾琏要独自上任,自是担心不愿,既舍不得家中富贵舒坦日子,又害怕贾琏一个人去了外地拈花惹草,帮着收拾东西的时候,少不得酸了几句。

贾琏连忙软语宽慰娇妻,搂着王熙凤道:“我也想带上你们娘仨,可平安州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你们跟着反而不安全,你们留在京里,好歹无恙,也免了我后顾之忧。等这些事情处理完,我再回来接你们。”

王熙凤撇撇嘴嗔道:“谁知道到时候领几个姨娘回来,你哪里还记得我们娘仨。”

贾琏嘻嘻笑道:“冤家,你个醋坛子,我还没走呢就给我乱扣罪名,你要是不放心,派个人盯着便是。”

王熙凤思前想后,派了平儿过去伺候贾琏,平儿是从小伺候她的贴身丫鬟,心腹中的心腹,当初嫁过来的时候她就想过给平儿开脸,不过当时贾琏不提纳妾收人的事,她也乐得不去理会这些,但今时不同往日,有平儿在贾琏身边也好过其他不熟悉的人,况且平儿对她是最忠心不过的,除了平儿她也不能相信别人了。

第二天王熙凤就禀明了贾赦贾母,名头正道地给平儿开了脸给贾琏,第三天就收拾行李陪同贾琏去平安州上任了。

转眼春节过后,圣上准许上元节那天宫妃回娘家省亲,贾母提前几天让人给贾敏带了话,说那天娘娘回家,让她把黛玉带回去见见娘娘,娘娘还没见过这个小表妹呢。

贾敏对元春封妃一事并不像贾家那般得意忘形,她只觉这封号来得蹊跷,凤藻乃文采非凡之意,虽是个好地方,但凤藻宫尚书在贤德妃之前,却又是何意?“尚书”之封号来自于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再者后妃封号多是单字,加封双字封号,要么是妃子立下了大功劳,要么就是已经亡故的妃嫔谥号,元春进宫多年,突然从女史一跃而成贵妃,还是双字封号,又没听说她立了什么大功劳,那庆熙帝给这个封号又是何意?

可惜贾家对元春封妃之事早就乐昏了头,哪里去细细想过其他,更是东拼西凑地修建省亲别墅,家里本来就入不敷出了,还这么大肆挥霍,不知开源更不知节流,长此以往,只怕仍落得和梦中一般的结局。

贾敏劝过贾母几回,贾母哪里听得进去,贾敏就不再管了,贾母让她带黛玉回去见元春,只怕是宝黛结亲的想法又死灰复燃了,如今元春是皇妃,宝玉是皇妃的亲兄弟,在贾母看来这样总该配得上黛玉了吧,但贾敏如何肯让梦中之事一再重演,就回说菁玉早就把黛玉接到北静王府去了,上元节那天就不回去见娘娘了,她也不回去了,省得朝堂上有人在这上头做文章,说后妃和朝臣来往过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