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矛盾(1 / 2)

大宋崛起 大尉 0 字 2022-06-10

 “邓大人,不是我推崇这位赵师父的手艺,如果你见到实物威力之后,恐怕比我还要佩服,有了他来相助,漳州城绝对是固若金汤滴水不漏!”文天祥今日难得舒展了愁容,露出些许的笑意。

“文大人喝茶喝茶,漳州的路修得不好,加上天气阴沉恐怕有雨,这位赵师父恐怕要多耽搁些时间,午后能够赶到就很不错,咱们出来的太早了!”邓怀远对于朝廷一品宰相在城外迎接一个平民百姓,心中就颇有微词,他陪着是出无奈,对这个没有见过面的赵天佑印象已经不太好了。

“邓大人啊,值得等啊,汀州之战如果有此人协助,也不会落得城破而死伤无数的百姓。”文天祥一说起汀州,心情又陷入沉重,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邓怀远本也是个骄傲的人,能力出众治理有方,这漳州城管的安定富饶,深受周边百姓的敬仰。如此恭敬的对待文天祥因为是他的官职和名气,文天祥的品行和气节已经成了宋人的楷模,他邓怀远自认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对于一个平头百姓,仅仅是因为有门手艺,就要如此隆重的对待,邓怀远是很难接受的。在他看来,长幼有序官阶高低这些规矩,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基础,不容的被人破坏。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时代,在南宋的大部分文官之中,对于宋室朝廷的忠义程度远远大于其他的朝代,但是同时也有远胜与前朝时代的另一个数据,就是投降元朝的宋军武将!

这也跟宋朝从太祖皇帝开始的重文轻武的执政方针有关系,宋朝虽然是武将建立的,但对武将的防范也是历朝所罕见的,武将地位低下,出征时还要受到文官的挟制,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有利于国家自身的安定,能够有效地防止兵变等内患,但是对于抵抗外敌方面一直很是低效。

皇帝对武将的不信任贯彻始终,前有岳飞被秦桧揣摩圣意而加害,后有余玠之死,武将一直受到文臣的鄙视和压制。朝廷的执政代表无端猜忌武将的忠心,到南宋后期权相贾似道的把持朝政,疯狂的打击异己,也是促成降将剧增的原因。

邓怀远与文天祥一样,都是文官领兵作战,盛名和威望盖过了手下的将军,也失去了作为武将应有的作用。军队的凝聚力核心转移到了文官身上,也是南宋重文轻武这个特殊的时代,造成一个奇特的外行领导内行的作战方式。

两位大人一直等到太阳就要西垂,已经是午后申时,才看到一队驮马和驴车姗姗而来,赵天佑骑着一匹黑骡子,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远来的都是客,虽然出乎文天祥的预料,应该跟随的杜浒和八百赣兵没有踪影,但是他还是带着心中不忿的邓怀远迎了上去。

这几十里路走的很是狼狈,大部分水手和海盗根本没有摆弄过车马牲畜,这半天陷进污泥、车轴脱开,马匹不停指挥等事情层出不穷。在没有充气的橡胶轮胎,在没有滚珠轴承的车轴,能够把硬木做成能够长久使用的车轮,赵天佑很是佩服古人的智慧与研发能力。

但是效率低的让他难以忍受,传动比和拉力转换中损失了很多的能量,往往驴子累的半死,可是速度一点也不快,加上道路泥泞这比步行快不上多少。

虽然来的人少可是东西珍贵,赵天佑大老远的绝不会拉些粮食来,文天祥老远就看出来这个车队拉的肯定都是火器,他心中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

赵天佑飞身下了骡子,向前紧走了几步,凭着感觉对着迎接的文天祥一抱拳,躬身施礼道:“文大人辛苦了,赵天佑何德何能让两位大人迎接,恕罪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