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出击(1 / 2)

大宋崛起 大尉 0 字 2022-06-10

 朱清作为崇明岛海盗的大当家,降宋之后又反叛归降元朝,掌管整编之后的海上水军几万人,元世祖忽必烈也高看一眼的将领。竟然无声无息的独身到了泉州,实名拜帖从门房递到了案前,让蒲寿庚哭笑不得很是为难。按照目前两国交战的状况,朱清到了泉州如果被发现,蒲寿庚应该立刻拿下上报临安,不用等待圣命就可斩立决砍了他的头。

“请这位朱清到书房喝茶!”

蒲寿庚心中的天平还是摇晃了一下,没有在中堂正式见客,而是以友来访书房品茗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态度。两个人各位怀心事,你来我往的试探了一番条件,蒲寿庚最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口头上的约定,但是朱清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不求马上策反蒲寿庚,只需确定他是否有二心。很快丞相伯颜就要亲率大军南下临安,朱清的水师也会策应行动,如果富硕天下的泉州全力支援临安,那战事就不可能快速结束,将陷于长久的胶着之中。

忽必烈虽然已经有了侵宋战争久攻不绝的心理准备,但是已经有延绵二十年的战争,南宋的大片疆土已经占领,再加上陆续的带兵降元的将领,忽必烈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这几十年的与宋朝的战争,虽然一直站着上风,但是蒙元实力始终不足,战胜容易占领困难,无法全盘掌控占领的土地,只能抢掠一番便又放弃。经过这些年的筹备,以及无数次的撤军,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必须重用归降的宋朝降将,才能实现马踏江南的愿望。

随着重用郭侃、郝经加上后来降元的刘整,还有在襄阳投元的降将吕文焕,元朝的军队的综合战力在不断的提高,而不断加入的降将也能够把占领的城池守住。

此消彼长的战争过程中,宋朝屯有重兵的城池越来于少,战线越来越靠近临安都城,这时候忽必烈反倒更加着急。他急于完成先祖成吉思汗都没有完成的大业,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一直打到欧洲,金辽两个强国都已经飞灰湮灭,唯独没有把宋朝拿下。

蒙哥汗的意外身亡之事,忽必烈记得清清楚楚,只有活着看到那一天才算,御驾亲征之事他绝不会再做。但是拿下临安皇城,斩了那个小皇帝,铁骑马踏海南岛,才算真正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他看来,只要把宋皇室剿灭一空,其他地方的反抗势力都不足虑,所以临安才是重中之重,而能够北上增援的临安的泉州则是其中的关键。

朱清满意而归,蒲寿庚给他的态度不太明确,有点敷衍推诿的意思,但是言语之间,也露出了对宋皇室未来的担心。这里边最重要的是,蒲寿庚对他表现出了一个商人的特色,朱清潜意识里认为,他在待价而沽,看看站在那一边好处会多一些。

只要蒲寿庚心中有异,对临安的命运不再当做唯一选项的时候,能够心甘情愿给出的增援成色就会降低,那么攻打临安的军队自然就会少费很多的力气。

孟家渔寨在赵天佑的指挥下,开启了疯狂的采购行为,各种原材料的收购囤积,优质精铁和手巧的打铁匠人也补充了不少,冯老头冷冰冰的脸上,也开始有了些笑意。

和木成林的交易很顺利,赵天佑嘱咐周远特意做了一锅以前性能的火药,装配了八只竹筒轰天雷送给了木成林。这些成品的威力经过测试,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正品的杀伤力,红光闪闪吓人的威力足够,但是炸死人就很难了。

从新装备了一次弓箭武器等物资,赵天佑兵发东山岛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差和孟子严摊牌了,但是又担心这个倔强的老头死不同意。经过很年轻一代的头领们商议,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先出兵拿下东山岛,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