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徐庶归心(1 / 2)

 马府内,徐母正严词训斥徐庶。

马三山对这位青史留名的徐夫人还是非常尊重的,此时的徐夫人四十岁左右年纪,衣着朴素,气质端庄,徐庶在她面前恭敬站立,大气不出一口。

“徐夫人,”坐在一旁的马三山拱手一礼道:“能容战说句话吗?”

徐夫人慌忙回礼道:“马君说哪儿的话,小儿性命都是你所救,你是我徐家恩人那,况且现在尊府避祸,打扰甚多啊!”

马三山笑着说:“元直嫉恶如仇,我很喜欢。年轻人嘛,谁都有冲动的时候,只要所做的事是正义的,我个人认为就值得赞许。今天元直乃是为救被恶少抢占的少女,才与那张成结仇斗殴,这是值得夸奖的行为。所以,想请夫人给在下一点薄面,就不要再苛责元直了。”

徐夫人也训了徐庶半天了,正好借马三山的话下台阶,所以就瞪了儿子一眼:“今日有马君说情,我也就不再责备你了。但是,如果你还是这样,一天到处惹事打架,我就把你赶出家门!”

徐庶感激的看了马三山一眼,面对母亲诺诺称是。

“元直,令堂的话说的在理呀,”马三山用语重心长的口吻说道,“侠之大者,乃拯救世人、匡扶社稷。你身体素质并不出色,总是打抱不平,终有伤身之祸,何不从文苦修,以你的资质,必将得成大器!”

这却是马三山希望能徐庶能早日学成,好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来。至于刘大耳朵,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徐庶悚然受教,向马三山长揖一礼:“马大哥之言,如醍醐灌顶,小弟从此定当洗心革面,潜心求学,以期有所成就!”

徐母在一旁欣然而笑。这儿子可伤透了她的神,孤身一人把他含辛茹苦养大,却总是在外打架惹祸,现在能被马三山一番话说动,怎不令她欣慰?她感激的看了马三山一眼。

马三山不知道自己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是不是真的扇起了一点点风,导致历史已经有了微小的改变。徐庶,本是要在189年杀人后才苦心求学的,现在却由于自己的原因提前了。而他之所以有此想法,还因为另一个人的到来,把自己往预定的轨道上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这个人就是蔡邕。

这时已经是185年的8月了,郭嘉兴冲冲跑来,跟马三山道:“大哥,好消息,蔡邕蔡老先生要到颍川郡来了!”

“你不是开玩笑吧?”马三山疑惑的看着嘴上还没胡子的郭嘉。

“是真的!”见大哥怀疑,郭嘉收起脸上的笑容,认真的说道,“这是今天六先生给我们讲学时说的。”

蔡邕竟然要到颍川郡来了。初听到这个消息,马三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才公元185年啊,蔡邕不是在江东避祸吗,怎么跑到颍川郡来了?他可是清楚地记得,蔡邕在江东呆了十二年,还收了顾雍这个杰出弟子,一直到189年,才被董卓强招入朝。马三山之所以对蔡邕的事情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前世的他,从小就很喜欢临摹飞白体书法,连带着就去查阅了飞白体创始人蔡邕的生平,才知道这个人鼎鼎有名:大学问家、飞白体创始人、音乐家、制作焦尾琴、蔡文姬的父亲,于是就成为了小小心灵中的偶像。

蔡邕是在十月底来到颍川郡的。这大半年来,由于荀爽的《诗传》广为传抄,马战的名字也在颍川郡流传开来。虽然马三山迄今为止,只有三首作品:《戍边》、仅一句的《酒诗》、《临江怀古》,但俱是精品,前二首诗开七言诗之先河,后一首更是恣意挥洒,只在意不在字,被称为开创了新的文学体裁。不得已,马三山只好把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命名为:词。颍川的一些名士也在马三山的主动拜访下,彼此熟悉了起来,像荀氏八龙在世的几位、水镜先生司马徽等。而马三山也与荀爽的关系更密切了,特别是马三山执意对其执弟子礼,倒是让荀爽对这个学识渊博的后辈更为欣赏,因此,在老友蔡邕到来时,也特意带上了马三山一起到城外迎接。

蔡邕一行由长长的十几辆马车组成,当那打头一辆飘着写有“蔡邕”二字旗帜的马车出现在视线中时,荀爽相顾左右,捋须微微笑道:“伯喈名冠天下,一旗在手,天下可去呀!”一众人都哈哈笑了起来。这时代劫匪多如牛毛,但很多都很尊敬那些学术有成或身负贤名的人,连黄巾军也是如此,不会打劫他们。所以有名望的人们一般在出行时,就会在车上插上一面代表身份的旗帜。

马车在迎接队伍不远处停了下来。当一个面含微笑的老者缓步下车走过来的时候,马三山明白,这就是名动天下的蔡邕蔡伯喈。蔡邕的身材不太高,微胖,慈眉善目,举止儒雅大方,神色之间平易近人,比之后世那些著名的砖家叫兽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