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开荒变故(1 / 2)

 “我们小组今天上午开了两亩地!”

“切~两亩也好意思说, 我们小组开了三亩多都没吹呢。”

“你们算什么,我们虽然只垦了半亩多,但我们负责的可是林地, 地里都长树了!我们五个人, 拿着发下来的农具,刷刷刷,几下就放倒了一棵, 一上午就把地给平了。”说话的人一只手抓着放在地上饭碗,另一只拿着筷子的手使劲挥舞,意气风发, “等下午把剩下的根挖了, 我们就能有一亩多的新地了!”

“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地。”边上快速往嘴里扒拉饭食的人停下了筷子, 眼眶红红的,眼中似有眼泪凝聚,“王上说,这些荒地开出来,都会分给我们呢。”

“这么多。”他努力张开双手, 比划着。

“都是我的。”他目光在身后那片坑坑洼洼的荒地上流连, 闪烁的眼中是对未来的崇敬,“我媳妇刚给我添了个大胖小子, 两位嫂嫂也有了身孕, 等过几年,娃子们都大了,这些新地也差不多养熟了, 到时候……这么多地, 乖乖, 到时候能长出多少粮食啊。”

“是啊,我们家小的那几个也快成丁了,到时候也能分到好几块田呢。”

刚从水灾中走出的黔首们聚在一起,带着因劳累而酸涩的身体畅想着美好的未来,虽然开荒的疲惫让他们连碗都拿不稳,虽然那美好的未来也只是多种几亩地多吃一口肉,但那是希望啊。

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们才能再坚持坚持。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过下去的,相比于这里的和谐,另一个地方负责的荒地开荒难度大,矛盾也更加地凸显。

汉中郡地处平原,水道纵横密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里的耕地面积已经由最开始的一小块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有将近50万亩耕地了。

但也正是这么多年的开荒,让最方便开拓的荒地已经被开辟完毕,剩下的那些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那些已经长了树的地方。

“一天也只能开出一亩多,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砍了一上午的树,他的手抖得连筷子都快拿不稳了,但不远处就是分饭食的兵卒,他不敢大声说话,只敢坐在远一点的地方低声抱怨几句。

坐在他身旁的人往嘴里扒拉了一口饭食,安慰道:“现在算不错了,至少还给我们吃饱,像之前征去修沟渠的人,一天干到晚,还只有汤水野菜果腹。我听说,这次连军队都派出来开荒了。”

嚼着嘴里浓稠的粥,那人仅有的怨气也散了七七八八,讪笑道:“我就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老哥可别往心里去。”

“嗯。我什么都没听到,继续吃吧。”说话间就要把话题就此带过。

但他们愿意略过,某些人却不想就这么相安无事。

“可是我们本来就有自己的地,为什么要来这里拉扯荒地。”有人低声抱怨,被刻意压低的声音没有传出很远,也分辨不出具体是谁说的。

这句话将一直以来都被故意忽略的问题直接挑破,也戳破了农人们的自欺欺人。

对强令他们开荒的事,他们不是没有怨气,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顺从,尤其是在有口粮的情况下,他们总能安慰自己,这是有回报的,他们是为以后干活。

“这些地都是要分给我们的。”有人反驳。

“可我们被水冲了的良田还荒着,却被征到这里没空收拾。”那声音又响起来。

“地里本来就被水冲了,今年长不出粮食了。”反驳的话底气不足了。

“今年长不出来,明年不能长?后年不能长?这些荒地可是要好几年才能养熟。”那声音偷换概念。

“而且,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荒地分给咱们了,那我们原来的良田要给谁?”他只字不提多分的田,故意往坏的方向引导。

“……”反驳的人沉默了。

一辈子跟泥土打交道的农人,想象不出会有人愿意把田免费分给别人,他们只能带入自己想,他们只想良田越多越好。

见他们都沉默,那隐在人群中的人也满意地低下头掩饰住嘴角翘起的弧度。

既然洛国以天降神女造势,那就别怪他们挑拨民变了。

都是不择手段,胜者为王才是正理,对吧。

他想起主家允诺的荣华富贵,心头一片火热。

这件事不仅仅发生在一处,黑暗中的人悄悄散播着闲言碎语,隐藏在黔首茶余饭后的抱怨中,让督工们烦躁却抓不住小辫子。

“……今日黔首中的抱怨声更多了,只怕再过不了几天,连军队中都要起谣言。”副将站在下首汇报,徐远坐在案桌前头疼地按了按眉心。

徐远侧头:“郡守可有妙计?”

郡守原本打理得极好的胡子也在一个多月的忙碌中变得杂乱,这时候在他烦躁的动作中更是七零八落,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徐远:“徐将军,您是王上近卫心腹,可知王上这次命令的意思?”

徐远也是满头雾水,但还是说:“王上自有考量,岂容你我揣度。”

郡守干脆自暴自弃:“徐将军,本官也不瞒你,别说是下面那些人,连我接到命令的时候也是有怨气的。开荒两万亩,你可知这汉中郡现有田地是多少啊?不到50万亩,这个数量还是在近百年里开出来的,现在呢?一个月,两万亩!”

他伸出两根手指,恨不得直接戳到徐远面前:“两万亩啊!”

“我汉中郡刚遭灾,今年年底到明年还不知道怎么过呢,谁知道非但不减徭役,还压了这么重的活下来。”他收回手一抹眼泪,哽咽道,“别说那些黔首了,连我这个当郡守的都要忍不了了。”

“这是不把我汉中郡的人当人看吗?”郡守在汉中郡为官十数年,娶妻生子都在这里,可以说,这里是他第二个故乡,眼看着这里的百姓肩上日渐沉重的压力,他也难过。

“我,本官心里难受。我整晚整晚地睡不着,就怕哪天一睁眼就听到有人死在徭役中了。”他两眼通红的,几乎一句一顿。

对此,徐远只能沉默。王上传来的命令只有几个字,作为臣下,他要做的事就是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完成王上的命令。

徐远站起来,俯身行了一个大礼,语气诚恳:“我知道汉中郡很难,但王上绝不是那等杀鸡取卵的人,明知道这里遭过灾还下了这样的命令,定有其用意。”

他的声音沉下来:“连无乱不出的汉中驻军都派去开荒了,恐怕这次事情不仅仅关乎王上。”

郡守也不是个傻的,他这般暗示,自然也想到了王都中那位从天而降的神女。

“可,这,王上难道为了哄那位高兴,就这么,这么……”

徐远摇头:“王上绝不会拿十万大军开玩笑。”

郡守沉重地点头应允:“本官与将军一心,汉中郡上下定会完成王上所愿。”

他话刚说完,打脸就来了。

“报——!”

门外有人急呼:“开荒地有黔首将督工打了!”

徐远和郡守的脸顿时变了。

两人对视一眼,知道从一开始就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等两人赶到事情发生的地方时,这里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

素来顺从的黔首,一向居高临下的督工,二者的冲突一旦开始就是剧烈的冲突。

“情况如何。”

“那些贱民打伤了我们七八个人。”一名拿着鞭子的督工愤愤不平地告状,“将军,郡守,绝不能饶过他们!”徐远眉头皱起:“黔首伤亡如何?”

督工喋喋不休的抱怨立刻卡住了,闪烁其词:“他们能有什么事,贱民命硬,多甩几鞭子,能出什么事。”

徐远面色一沉,对这里面的官司也有基本的了解。

不过现在不是处理他的时候,这种事情一发生,为了官府的威严,应该要严惩动手的黔首,但也不能罚得太重,不然只怕会激起民变。

“带我过去。”徐远一脚踹开那督工,命令道。

他疾步走去,低声问:“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安抚下那些百姓,郡守可有良策?”

郡守无奈叹气:“便是有法子,也只能暂时让他们安份,如果这样的日子再继续下去,只怕这处不出事,别处也要起乱子。更何况,这些日子只怕人群中混了不少浑水摸鱼想搞事的人。”

徐远目不斜视,嘴角微动:“先把眼前的事解决了,等回去后我会将此事禀告王上。”

郡守也明白他的意思,禀告王上是为了打听这项工程的目的,让他们也有个底。

他端正脸色:“本官定全力助将军平乱。”

双方对峙的阵地近在眼前。

汉中郡激烈冲突的时候,王都也是暗潮汹涌。

此事大概率要归因为国师选女官。各家贵女明争暗斗,好不热闹,连带着其家族长辈也不安生,在朝堂上私底下争锋相对。

好在今日终于要出结果了。

一时间,整个洛城都平静下来,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国师问——”

宫人捧着一张纸站在长秋宫台阶上,高声宣读:

“论洛国农耕工具的演变与发展,请诸位女郎回答。”

众贵女:???

不问朝政军事,不问文史典籍,甚至连耕种播种都不问,却问农具,还要说出演变历史和未来发展?

国师这是在故意刁难吗?

“我知道。”一人走出人群,高声道,“我知道如何作答。”

“请女郎入内。”那宫人曲膝行礼。

一个时辰后,那女郎小心地捧着几张纸出了长秋宫。

她对宫门外的铁甲卫士说:“我要见王上,国师有一物让我转交。”

半个时辰后,一人一马带着洛王的诏书奔出王都,快马加鞭赶赴汉中郡。

国师消气,良种的消息已得到确认。

他要为王上为汉中郡带去这个好消息!徐远眉头皱起:“黔首伤亡如何?”

督工喋喋不休的抱怨立刻卡住了,闪烁其词:“他们能有什么事,贱民命硬,多甩几鞭子,能出什么事。”

徐远面色一沉,对这里面的官司也有基本的了解。

不过现在不是处理他的时候,这种事情一发生,为了官府的威严,应该要严惩动手的黔首,但也不能罚得太重,不然只怕会激起民变。

“带我过去。”徐远一脚踹开那督工,命令道。

他疾步走去,低声问:“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安抚下那些百姓,郡守可有良策?”

郡守无奈叹气:“便是有法子,也只能暂时让他们安份,如果这样的日子再继续下去,只怕这处不出事,别处也要起乱子。更何况,这些日子只怕人群中混了不少浑水摸鱼想搞事的人。”

徐远目不斜视,嘴角微动:“先把眼前的事解决了,等回去后我会将此事禀告王上。”

郡守也明白他的意思,禀告王上是为了打听这项工程的目的,让他们也有个底。

他端正脸色:“本官定全力助将军平乱。”

双方对峙的阵地近在眼前。

汉中郡激烈冲突的时候,王都也是暗潮汹涌。

此事大概率要归因为国师选女官。各家贵女明争暗斗,好不热闹,连带着其家族长辈也不安生,在朝堂上私底下争锋相对。

好在今日终于要出结果了。

一时间,整个洛城都平静下来,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国师问——”

宫人捧着一张纸站在长秋宫台阶上,高声宣读:

“论洛国农耕工具的演变与发展,请诸位女郎回答。”

众贵女:???

不问朝政军事,不问文史典籍,甚至连耕种播种都不问,却问农具,还要说出演变历史和未来发展?

国师这是在故意刁难吗?

“我知道。”一人走出人群,高声道,“我知道如何作答。”

“请女郎入内。”那宫人曲膝行礼。

一个时辰后,那女郎小心地捧着几张纸出了长秋宫。

她对宫门外的铁甲卫士说:“我要见王上,国师有一物让我转交。”

半个时辰后,一人一马带着洛王的诏书奔出王都,快马加鞭赶赴汉中郡。

国师消气,良种的消息已得到确认。

他要为王上为汉中郡带去这个好消息!徐远眉头皱起:“黔首伤亡如何?”

督工喋喋不休的抱怨立刻卡住了,闪烁其词:“他们能有什么事,贱民命硬,多甩几鞭子,能出什么事。”

徐远面色一沉,对这里面的官司也有基本的了解。

不过现在不是处理他的时候,这种事情一发生,为了官府的威严,应该要严惩动手的黔首,但也不能罚得太重,不然只怕会激起民变。

“带我过去。”徐远一脚踹开那督工,命令道。

他疾步走去,低声问:“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安抚下那些百姓,郡守可有良策?”

郡守无奈叹气:“便是有法子,也只能暂时让他们安份,如果这样的日子再继续下去,只怕这处不出事,别处也要起乱子。更何况,这些日子只怕人群中混了不少浑水摸鱼想搞事的人。”

徐远目不斜视,嘴角微动:“先把眼前的事解决了,等回去后我会将此事禀告王上。”

郡守也明白他的意思,禀告王上是为了打听这项工程的目的,让他们也有个底。

他端正脸色:“本官定全力助将军平乱。”

双方对峙的阵地近在眼前。

汉中郡激烈冲突的时候,王都也是暗潮汹涌。

此事大概率要归因为国师选女官。各家贵女明争暗斗,好不热闹,连带着其家族长辈也不安生,在朝堂上私底下争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