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吐蕃退兵(1 / 2)

 第二章吐蕃退兵

吐蕃的主力部队顺利的逃离战场,实际上完全得益于李恪的放水。如果他率领手下全力的阻击的话,还是有可能把吐蕃的大部队拖到大唐的主力到来的。但是李恪并没有这么做,而选择了让开道路放吐蕃主力逃脱。他这么做是因为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他带来的这些人,在未来都将是大唐的栋梁之才,是大唐未来军队的希望。仅仅是为了阻挡住吐蕃大军的退却,就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他认为太不值得。再说,他也并非没有后手,安戎城的右领军将军刘兰目前正率领埋伏于吐蕃大军退却的路上,虽然目前的具体位置还未可知,想来他不至于笨到把这些士卒摆开阵势与对方硬拼的。

吐蕃大军退去之后,分成两拨的队伍合并于一处。望着骑马向自己走来的柴绍和秦琼二人,李恪笑着问道:“两位将军战果如何?”

柴绍哈哈大笑道:“亲手砍杀了十六名吐蕃士卒以及一名将领,怎么样老夫还算是宝刀未老吧!哈哈……”

“秦琼斩杀士卒二十八人、马上将领二人、步行将领一名。”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意犹未尽的说道:“唉,刚才手下如果再有两千精兵,趁势追杀过去的话,一定还会另有收获的!”

“两位将军果然是武勇过人啊!李恪正值青春年少,却只是杀敌十人,和两位将军比起来,实在是惭愧的很呢!”说到这里,李恪向四周看了一眼,也是轻声的叹了口气。“唉……刚才李恪也想趁势率队尾随杀过去,一来手下之人都是我大唐辛辛苦苦挑选出来的栋梁,损失其中的任何一人都是我大唐无法估量的损失,二来吐蕃点后的部队退却的时候并不慌乱,只怕追将上去也不会有很大的收获,这才没有下令追击。”

分布于三人周围的军校学员们,在听到李恪的话以后无不大为感动。他们这些人来军校以前,虽说大都是部队中的低级军官,但是一旦遇到战争,他们往往是最容易被消耗掉的一部分人。想不到眼前的这位辽王殿下,居然会如此重视他们,这又怎么不令他们激动万分。齐声喊道:“原为大唐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李恪挥挥手,等到大家都安静下来以后才说道:“不只是你们,我大唐的每一个士卒,都是我大唐珍贵的财富,尤其是那些上过战场的,杀过敌人的士卒,就更加是珍宝。不只是本王,你们也要记住这个道理。不论在何时,都不要无谓的牺牲掉其中的任何一名士卒。这一次我们可能会放走敌人,但是我们避免了无谓的伤亡。只要士卒还在,我们照样可以赢得下一次的胜利。但是,用士卒的生命换来的胜利,在本王看来一点都不值得骄傲,而且是可耻的行为!每一名士卒都是经过他们的父母,十几年的辛苦培养才长大成*人的。你在一次战争中损失了几千名士卒,就意味着下一次的战争,你将会减少几千名原本可以为你效力的士卒。几次战争以后,你就会现你手下已经没有士卒可供你使用,到那时再后悔就晚了。所以,本王在这里用军校教导主任的身份要你们牢牢地记住一点:今后你们在指挥战争的时候,宁可错失了获胜的时机,也不允许以大量的士卒消耗为代价换取胜利!你们记得住吗?!”

“主任教诲,永远铭记于心!”

这时,当初分出去继续骚扰敌营的那支二百人的小部队,也已经回到了这里。负责指挥的袁诤骑马来到李恪的身边说道:“属下前来向辽王殿下汇报。按照您的吩咐,共点燃营帐二百余座,杀敌一千三百余人,不过没有对吐蕃退却的主力部队动袭扰。”

李恪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你个人的战绩如何?”

“回禀殿下,属下杀敌七人,没有点燃营帐。”

“很不错的战绩嘛!”说到这里,李恪猛然间提高音量,大声的说道:“你们都记好,从今往后在战场之上,你们可以称呼本王为教导主任,也可以称作大总管,战场之上是没有王爷特殊这个职务的!现在整理好队伍,去与我大唐主力会和。”

李恪的身后,秦琼一边策马前行,一边小声的对身边的柴绍说道:“嗣昌兄,只闻得眼前这位辽王殿下的文采名扬天下,挣钱的手段也是非常高明,没曾想这作战的时候,也是不弱于任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