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老子要建立黄金帝国(2 / 2)

“简短节说就是你们要想挣钱,挣大钱,就不能再像从前那么昏昏噩噩的混日子,必须给我打起精神来,在我的指挥下去做事。”

“做事可以,但是我们为什么都要听你的呢?”杜荷在一旁问道:“我觉得还是应该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你要是能够有办法让大家的钱在半年内挣到两千两,那么我就听你的,如果做不到就给我闭嘴。”示威性的看了众人一眼后,说道:“五日后,都去我的府上。届时每人可以搬走两把椅子,事先声明买椅子的钱将来统一从红利中扣除。大素、大安(此二人为张公谨的儿子,史上分别参与主持过后魏书、隋书以及后汉书的编纂)你们两个先留下,其余的人先散了吧。”

就剩下三人后,李恪说道:“我想出部书,同时还想建立个你们兄弟两个是否有兴趣?”

“。

“书局就是负责选定、修改、排版、印刷、出版各类书籍的地方。”

“这倒是符合我们兄弟的喜好。不过,要想出一部书,可不是三五年可以做到的,而且十分繁琐……”

李恪止住了对方的话,说道:“我知道目前最耗费时间的地方在哪里。但是你们没有注意到我刚才所说的话。我说的是‘排版’,而不是‘雕版’。听明白其中的不同了吗?”

“那这其中有何不同吗?”

“所谓雕版,就是在木板上雕刻上字,然后再印刷出来。但是整张木板只要有一个错字,那么这一整张木板就要报废。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说每一个字都是单独的呢?”看到两人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便从桌上拿过四个茶杯,说道:“假使这四个茶杯分别代表四个字:张、大、素、安。我如果想印刷张大素三个字,那么这三个杯子就可以了,如果想印张大安,那么只要把代表‘素’字的这个杯子拿开,换上代表‘安’字的这个杯子了。这样一来,我们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多的单个字模,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码放好。等到我们要用的时候,只要取出来在模具中排版,等到用完时再放回原处。这样一来……”

不等李恪把话说完,张大素便忍不住插口说道:“这样一来,印刷一部书的时间将大大缩减。只要人员充足,印刷一部书也许只需几个月的时间,也许时间会更短也未可知。”

张大安突然间插嘴道:“安倒是有个办法,如果此法可行的话,殿下倒是不妨去禀告陛下,以刊印、校对典籍为名抽调国子监的太学生以及秘书省的官员来排版。这样的话,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籍刊印出来,而且还可以省下一大笔的人工钱。”

“好主意。不过有一事还要劳烦你们两个。”

“但说无妨,只要是与校对、印刷书籍有关的事情,我兄弟二人绝无二话。”

“你兄弟二人先把所有的文字都用楷书抄篆下来,并且按照该字在书籍中出现的频率多寡,给予分门别类。这样一来,经常出现的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就要多多的准备,而那些生冷的文字,只要预备几十个便可。你们这就回去开始着手准备,我这就去拜见父皇。”

御书房内,李世民仔细的听完了李恪的解释,又问了几个细节上的问题后,感到非常的满意。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并且下令负责提供宫内陶瓷器具的官窑,全力配合他,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需的所有文字模具全部烧制出来。

七月底,经过近四个月的忙碌,李恪的书局终于印刷出第一部书——《论语》。其后的一个月内,《孟子》、《大学》、《中庸》也相继问世。被后世称之为“四书”的四本书,终于全部刊印成书。次行,每部书印刷了一万本,以每本书五百文的价格,在京城长安以及东都洛阳售,在短短的二十天内便销售一空。

兄弟们:看在漫步如此勤奋码字的份上,给点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