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先在印度传播,后来传入中国,佛教在印度逐渐没落,在中国却发扬光大。唐朝时有一个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历经磨难,历时17年,游历了许多地方,翻译了大量的佛经,还写下了游记,成为中印两国研究佛教的重要文献。玄奘法师取经的故事还被小说家演绎成古典名著《西游记》,深受人们的喜爱。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的传播是依靠战争,许多战争也是宗教引 起的,现在的地区冲突中仍然离不开宗教的影响。这些问题在中国都没有出现,中国的佛教是中国人主动去取来的,不是别人强加的。中国人历史上从西方学习过两次重要的思想,一个是从印度学习佛教,另一个是欧洲引进社会主义思想。这两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发源地没有得到重视,都是在中国被发扬光大。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在中国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主流宗教;社会主义在他的发源地欧洲也仅仅只是一个学术思想,在中国却变成了现实。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佛教,而不是其他宗教?这和佛教追求养生有直接的关系。佛教追求众生平等,印度教注重的是等级制度。平等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潮流,也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所以佛教在中国被发扬光大,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变为现实。 佛教在进入中国以后也发生了改变,一些不养生的内容被抛弃了。玄奘记载的在印度盛行的辩经制度,在印度佛教界造成很大的恐慌,这样不养生,被中国人抛弃了,在中国就没有流行。玄奘 记载印度的寺院没有佛像,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中渐渐有了佛像,佛像的笑能让看到的人心静下来,感染着每一个看到他的人,这里面有很深的养生道理,佛像是佛教和中国的养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中国的佛像和别的国家的不一样,佛像的坐、站、卧和中国养生气功的动作要求是一样的,气功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健身养生方法。每座佛像都是笑的,有的是大笑,更多的是似笑非笑,这是养生的大自在境界,看到佛像即是养生。如果能按佛像那样每天微笑,那样会更养生;如果能按照佛像的坐、卧动作姿势要求去练习,会能达到大自在的人生境界。
佛教是追求素食的宗教,素食是否比肉 食更养生?这个问题人类争论了很长时间,现在科学证明素食更养生。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健康,和尚在吃饭时不能说话,要敬;这和儒家的\"食不语\"有同样的作用 ,食不语的养生作用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是非常有效的养生方式。吃饭的时候说话不仅容易呛着,还容易吸进去空气,说话注意力转移,对吃的食物咀嚼过少,吞咽过快,容易造成饮食过量,产生肥胖。和尚在吃饭前要诵经,把对食物的敬做到了极致。如果人对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认真对待,想到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要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那么就会慎重的选择食物,少吃不干净的食物,这样会更养生。
佛教追求的是成佛,也就是修行圆满。在中国人的心中修仙成佛是一样的,修仙是道家的说法,成佛是佛教的说法。佛教的打坐和道教的打坐方式是一样的,目的也是一样的,佛教把养生当做修行的主要目的。佛教有许多的得道高僧,都很长寿,在人均寿命偏低的古代,僧人的寿命普遍高于人均寿命,说明佛教的养生作用效果明显。
和尚剃光头,这是其他宗教没有的制度。短头发有利于养生,中国男人的头发普遍比西方人的要短。中国男人留胡子的更少,留胡子不卫生。在中国很少看到长头发、留胡子的男人,这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和尚更是选择光头把养生做到了最佳。寺院的最高领导人是方丈,方丈的意思是他住的房间为一丈见方,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寺院的建筑很多、很广大,选择在小房间居住是符合养生需要的。短时间人在大房间睡觉,会身体不舒服,浑身无力;长时间住大房间,人的健康会受影响,身体弱的会生病。
寺院的建筑符合中国人对建筑审美的最高标准。每个寺院都又是一个中国园林建筑,寺院建筑也是佛教和中国园林文化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静为美,静以养生。佛教建筑已经融入了中国的养生文化元素。中国人对寺院的香火旺盛与否很重视,香火旺的寺院去的人更多,一些知名寺院人多的每天都像是在赶集,来烧香的、许愿的、还愿的、抽签的、测字的,五花八门,能满足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心理医生是西方人发明的,传入中国一直没有很大发展。中国的寺院在中国代替了心理医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