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暗度陈仓 第二十六章 渔阳鼓(上)(1 / 2)

红袖遮天 染素衣 3449 字 2019-09-19

 上次裴茵庆祝三十而立生辰的时候,不仅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前来庆贺,外放的官员更是上心,奇珍异宝像不要钱一样的往府里送。六七品的官员投靠无门,只能和守门的讨近乎,把礼物送进去,四五品的好歹在外面能有一个位子,二三品的要好些,好歹能进到内里,只是,只能坐到阶下,一品的公卿重臣才能进入大厅里面落座。天家四个皇女,悉数到场。两边阶下,全是一溜奇葩摆放,大冬季也有魏紫姚黄,馥馥怒放。贺礼名单上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一些稀世奇珍品连我们都闻之动容,可裴茵听后却面无表情,毫不动色。

或许是嫌鼓乐吵闹,裴茵一概不用,在花厅对面,搭了戏台,请了京里有名的杂耍班子来取乐,这里还只是招待一品以下的官员,裴茵极会做人,在这里开的是流水席,连开半旬。陪客不过是族里的家人,王公重臣们,被请进侯府的小院相待。

这里的席面,极为讲究,连御宴都要逊色三分,伺候上菜的俱都是清一色的美丽男孩子,年龄都在十五六岁左右,身材修长,高矮肥瘦都差不多相同,一色穿着暗红撒金锦云绣,把一张张清丽的脸托得如同天边烂漫的倚云的红杏。上好的脂粉香与衣服上的熏香,弥漫在空气中,如同百花盛开,春天穿透时光而来。

客主落座,裴茵却一直未作寒暄,似乎在等待一位极其重要的客人。忽然,厅外一阵骚动,涌上一群人。为首的是母皇身边红人。贴身伺候的妙官。原本因为蹊跷,焦急等待而窃窃私语的噪声顷刻静下来。裴茵见妙官过来,忙上前行礼招呼。妙官手执黄绢。赶紧趋前搀扶。妙官展开黄绢,宣读圣旨。母皇亲赐裴茵宫廷窖藏三十年地御酒一壶。这是我所见到的母皇历次赏赐显贵中仅有的一次。不仅如此,母皇还赐予裴茵五尺珊瑚一件。那珊瑚光彩夺目,灿烂华堂,美不胜收,厅中公卿纷纷称奇。我觑向裴茵。发现她脸上只有喜欢,而没有对宝物地惊讶。

那妙官,口含天宪,平日杏眼朝天,朝中三品以下的官僚与他行礼,都是鼻子一哼,似应非应。这日宣读圣旨完毕,妙官却连忙上前行礼,恭祝诞辰。言语极为谦恭。裴茵眉开目展,气氛极为融洽。妙官因宫中有事,不敢耽搁。匆匆离开。

裴茵送别妙官,重新落座。甫一举杯。皇太女明睿率我们姐妹几个趋前敬酒。平日母皇大宴群臣。明睿也是目似沉水,面罩寒冰。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如同冰封在另外一个世界。今日冷淡霸气地明睿似乎也受到母皇恩典的感染,不仅亲自上前敬酒,言语春风,且先干为敬。

朝中大臣欲向皇太女敬酒,见明睿如此表情,都犯嘀咕,害怕自己分量不够,反受欺辱,因此都退避三舍。即使有几位地位尊崇的重臣元老敬酒,明睿也是浅尝则止。裴茵见明睿如此对自己青眼有加,也豪爽地一饮而尽。大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群臣热烈的气氛似乎感染了明睿,她居然提出,“无三不成礼”,要与裴茵连饮三杯。那些艳羡或嫉妒地群僚在一旁鼓噪助兴,裴茵自然痛快奉陪。笀宴气氛达到极致。

我看着满堂珠玉锦绣,却无端产生一种烈火烹油,花盛极而不久凋零的感叹,朦胧胧想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觥筹交错,宾客酒酣耳热,尽兴而归。回到王府,虽然酒足困乏,我仍然照例去拜见独孤。独孤问起今天笀宴气氛,我把裴府的奢华与宾主尽欢的情形,一一细数,并详说母皇难得的恩赐以及明睿罕见的热络。

独孤美好的唇角露出一丝怜悯的笑,叹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泰极否来,裴茵死期到了。”

我看着独孤如同万顷烟波的眸子,恍惚有些出神。我感觉遇见独孤后,他伸手推开一扇窗子,让我眼前一亮,把黑白世界变成斑斓地七色。他带我登上高峰,让江山如同画卷一般徐徐展开,这里只有风在耳边呼啸,雾气在眼前蒸腾,眼界大开,看见了以前不曾见过的奇妙世界,隐隐让我有凌驾一切的豪情。

我们都猜到了裴家会盛极而衰,却没想到来地如此之快,一溃三千里。

裴家祖宗裴善水当年追随光之女帝打天下的时候,身为光之二将之一,一把亮银枪威震天下,世人尽知流水四十八式。光之女帝曾经说过:“善水实是朕地左膀右臂,股肱之臣也。”所以待之极厚,恩赐世代子孙承袭爵位,厚赏无数,无人能与争。可惜裴家一代不如一代,传到裴茵这一代时,除了外貌还继承先人美丽之礀,其余实在难以企及。

富不过三代,第三代人早已不知创业之艰难,没有吃过苦,锦衣玉食,以为富贵是理所当然地事情,就像刮风下雨一样自然。没有贫穷的概念,自然也不会有对饥饿痛苦恐慌之感。更可怕地是,养尊处优中,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以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运转的。没有经历过折磨,便也不会轻易知足。裴家世袭罔蘀,铁券丹书在握,富贵无忧,子孙不肖实是情理之中。天刚亮,李文便深一脚浅一脚踏着大雪前来寻我。

挥退下人,李文嘴里好像吃了黄连一般,苦涩难开,半晌因为寒冷而失去血色的嘴唇才开启:“王爷,裴府这件事情,会不会拔树连根,更或者挖红薯一般提苗连根端?”李家与裴家世交,难免会有些慌神,李文毕竟是李家幼女,担忧全家安全,忙向我问计。

李丞相的长女娶了四哥明楚,幼女李文又与我私下甚好,她都不闻不问,打的自是遍地撒网,总有一网都有所收获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