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节 无复吐谷浑(2 / 2)

建设盛唐 比萨饼 0 字 2022-06-02

有他带头,事情就好办,这批被俘的吐蕃人几乎投降了大唐。

见到吐蕃人的臣服,大唐子民们爆发了响彻云霄的“天皇万岁,大唐万胜!”

其他各族人民则心情各不相同,唐粉为大唐而欢呼,而心怀不轨者则严重bs吐蕃人的不争气。

刚才那位声大的礼部官员王本立又站出来,代帝宣谕,封了论赞婆为丰县男,食禄百户,即时和冯小宝的爵位一样。

其余吐蕃人也各有封赏,他们又在论赞婆的率领下谢恩,气氛达到了最**。

……

中午的吐蕃献俘仪式结束,天皇天后趁热打铁,召集重臣到大明宫商议吐谷浑复国之事。

随着唐军战胜吐蕃,进驻大非川,周边的吐蕃人望风而遁,大步后撤,青海湖已成为了大唐的内湖,吐谷浑旧地俨然回复。

被迁移银州的吐谷浑王廷精神大振,派出王弟达古特为首的一批使节,四下活动,求见天皇天后陈情,找朝廷当政者和有影响力的大臣们送礼,施加影响,力求复国!

冯小宝闭关期间,也曾得到了一份重礼,为白壁三对,用的是上等的和阗玉制成,价值超乎人们想象,再有明珠一斗,黄金百两,白银千两,吐蕃人下了大本钱了。

其余大臣们各有好处,但话说回来,大唐的大臣可不是轻易给钱收买的,他们是天朝大臣!哪怕是给吐谷浑说话,自有他们的考量。

中书舍人郭正一、刘祎之、给事中刘齐贤、皇甫文亮等主张给吐谷浑复国,他们认为吐蕃强横,道路险阻,雪峰林产,虽然冯小宝说出了高原反应,也针对性地进行了山地步兵训练,但成效如何,实在难说。

不如给吐谷浑复国,驱使吐谷浑与吐蕃相争,之前吐谷浑打不过吐蕃,现在吐蕃实力大损,正好让他们打个痛快。

如此朝廷顶多出点小钱,不损大唐子民人命,不流大唐子民的血,多好!

更有甚者,刘祎之时为中书舍人,对曰:“臣观自古明王圣主,皆患夷狄。吐蕃时扰边隅,有同禽兽,得其土地,不可攸居,受之无益!”

这位老兄的主张居然得到了相当一部分朝臣的支持,均认为“中国”土地尚有大量没有开垦,蛮夷之地哪有这么多人口去开发,要来有个鸟用。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义琰的有力支持。

而原兵部尚书郭待举则坚决反对给吐谷浑复国,因为他参与筹边,给予洮河道军队支持,辛苦有加,视打下土地为难得的战利品,岂有把战利品送给他人之理。

再到户部,发现军费耗用巨大,岂能白费铜钱,做亏本生意,不干!不干!

他的主张得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薛元超的极力赞同。

两边意见针锋相对,大家唇枪舌剑,演绎出一起“两相国论河套”的精彩对峙。

问到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对此的意见,老军头闭着眼睛说道:“朝中衮衮诸公说得都是很好,可惜近乎睁着眼睛说瞎话。”

得,他连两边都给骂了,而且他闭眼说话意思说大伙儿都不如他,郭正一冷笑道:“愿闻高见!”

刘仁轨淡然道:“你们有没有问过打下大非川将士们?”

其实他的道理和所有人不赞成给吐谷浑复国的道理都是一个样,可是给冯小宝来讲,那就不同。

“这片土地留下了我大唐二十万将士的生命(二次大非川战斗),现在正在修建纪念碑,十万英魂在上面,如果谁想让我大唐将士的纪念碑在国外的,请迁他家祖坟去国外!”

冯小宝说得有点戏谑,却让庙堂所有人等都默然。

吐谷浑复国此议遂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