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抵达(3)(1 / 1)

 “好吧,我知道你意思了,我可能有些过于焦燥了,这不好,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案子吧,哀牢国的宝藏,是怎么一回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一个哀牢国?”

“你没有听说过那是因为记载太少的原因,而且它还有另外两个名称为达光王国和乘象国,无比哀牢这个名字更让人熟悉。”

江独秀笑着解释道,开始讲述关于哀牢国。

哀牢国是由最初的哀牢部落发展而成的。随着哀牢王国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国内杂居了许多民族,哀牢民族就不再单指原来的哀牢部族,而包括了哀牢部落在内的所有“国民”。哀牢国鼎盛时期的人口,仅从有史记载的两次内附统计看,就达到了五万多户,五十多万人,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人口数字。

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矿产,茂盛的林木,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为哀牢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这里“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如黄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玛瑙……并有孔雀、犀、象、轲虫、食铁貊兽和说话的猩猩等。另外,还有“节相去一丈,围三尺余,受一斛许”的大濮竹等。这里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就是优质苎麻细布,其华美有如丝织品中的彩色大花绫锦;桐华布则是用木棉织成的洁白不污的布。这两种布产于哀牢,经蜀贾转手贩运,被人误称为“蜀布”,秦汉之际就已远销南亚和中东,被人称为“东方一绝”。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点远古岁月的信息。

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俗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但古籍记载却少之又少,仅《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略有记述。引起了许多专业方面人员的兴趣,经多年研究取证,当前,哀牢文化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专著、专论相继问世,哀牢文化作为以保山为中心的哀牢故地历史文化的源头,已透过岁月的沉沙露出远古的辉煌。

但是关于哀牢为何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却没有一个确切的信息,就仿佛突然之间一夜消失了般,包括哀牢国的所有财富,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各种传言,由其是不负责任的野史更是做出了各种揣测,引起了无数人前去探寻,他们不想信偌大一个国家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而李自如便是其一,只不过唯一与别人不同的,大约就是他比任何人都痴迷吧。

保山为哀牢的中心地,是哀牢的国都所在,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此外保山又称“春城”。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