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京城一朝传谣言(1 / 2)

 年仅三十九岁的后周世宗柴荣逝世,他的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是为后周恭帝。

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坐上龙椅,这对于后周来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时刻。

柴荣本是精明之人,岂能不知道自己驾崩之后让年幼的儿子登基会蕴藏多少暗涌激流,同时也就蕴藏着多少凶机险情。他知道自己无法完成“开拓、养民、致太平”的心愿了,剩下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替儿子排除危机。

柴荣即使在病危期间,脑子也在飞速地转着。他充分考虑了全局,在弥留之际,任命范质、王溥、魏仁浦为宰相,共同辅弼刘宗训,颇有“刘备托孤”的意思。

柴荣一生南征北战,身边杰出的将帅之才众多,他曾为此无比自豪。然而,在他即将谢世之前,这些能征善战之人反倒成了他的“心中恶魔”,他感到这些人才是自己那年幼的儿子、同时也是后周的最大威胁者。

因为“‘点检作天子’的木条”事件,柴荣已将张永德的“点检”之职解除,改由赵匡胤担任。他还是不放心张永德,索性将他外放,调去澶州做节度使。

对于李重进,柴荣更加谨慎。此人战功显赫,自己在位,他倒不至于有非份之想。但年幻的儿子登基,那就难说得很了。他已官居侍卫马步军指挥史,功高盖主之人,更须提防,那就把他也调出京师吧,还是派他去扬州,这样要会安全得多。

“赵匡胤呢?这人怎么样,能让我安心吗?”

柴荣想了很久,他认为赵匡胤年纪尚轻,在朝中的高官之中,赵匡胤也没有多少人脉关系,此人应当不足为患。

“不行!”柴荣又想:“赵匡胤已是‘殿前都点检’,怎能不防?我须找个人牵制他。”

韩通,此人当是不二之选。

柴荣每次御驾亲征,韩通都是留守京城,这些年来,虽元半点儿战功,但柴荣素知此人忠心。柴荣认为,天下之人,谁都可能背叛自已,唯独韩通不会。后来的事情证明,他的预判的确没错,只是韩通也回天乏力。

于是,柴荣任命韩通为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这一职位与殿前都点检不分上下,也即是说,禁军并非由赵匡胤一人掌管。

在柴荣看来,一切后事已经安排妥当,再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这些看似天衣无缝的安排,已是柴荣在弥留之际做出的最大努力。然而,他的安排,却被两个人预料得八九不离十。

这二人,一个是那位书生,另一个会观天象,他们此时是赵匡胤的幕僚,而他们即将联祙表演一出大戏。

柴荣逝世,柴宗训登基,赵匡胤到殿前都点检岗位上任职。在他的系统里,殿前副都点检一职尚且空缺,由慕容延钊出任,此人同赵匡胤自幼相识相交,可谓“发小”。殿前都指挥使,即赵匡胤之前的官职,由石守信出任,王审琦担任殿前都虞侯,这二人都是“义社十兄弟”成员,也就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