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九十四章、成家、(1 / 2)

 晚饭是在林家吃的, 中途姜宁宁去超市买了一斤桃酥,两斤苹果,一斤水果硬糖, 算作是冯丹琴这个当外婆的给两个外孙买的。

因为冯丹琴在,所以今天的晚饭姜蓉蓉准备得特别的丰盛, 不但清蒸了一大盘白灼虾, 还去饭店买了卤鸭子,自己又拿着钱去黑市买了一条鱼,全都做成了晚餐。

这是姜蓉蓉结婚这几年以来,冯丹琴第一次在林家吃晚饭,上一次她到女婿家来的时候,还是姜蓉蓉生完孩子洗三的时候,她作为外婆拎了一只老母鸡来县里看女儿,当时林家亲戚多, 林家也是闹喳喳的, 她都没什么机会和女儿说家常。

到县里后只吃了一顿午饭, 就急急忙忙地回去了。

罗小香加班回来后在家里见到冯丹琴的时候, 也是一愣, 然后才笑开了:“亲家,我可好久没有见到你了。”

罗小香还是会做人的,放下手里的饭盒后, 就连忙拉着冯丹琴的手闲聊了起来。

知道是姜宁宁让冯丹琴来县里玩的时候, 罗小香免不了要夸赞她命好, 有一个这么既孝顺, 又贴心的小棉袄。

冯丹琴以前就偏心小女儿,现在姜宁宁更加有出息,更加贴心了, 她自然是更加喜欢她。

就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谦逊,对着外人的时候,一般人都不会夸赞自家的孩子,只会言语贬低,但是在面对罗小香的夸赞时,冯丹琴还是没忍住附和了几句。

两亲家聊了没几句,罗小香就拉着冯丹琴进了自己的房间。

姜宁宁一边往桌子上摆着碗筷,一边扭头问姜蓉蓉:“她们这是要聊什么,怎么还要躲到房间去偷偷聊?”

姜蓉蓉心中虽然隐隐有些猜想,但是她也不能和自家小妹直说,只含糊道:“我也不知道,估计是有什么私房话要说,不方便让我们这些小辈听到。”

姜宁宁朝姜蓉蓉挑了挑眉,揶揄道:“你就不怕是罗阿姨找咱妈告你的状?”

姜蓉蓉翻炒着锅里的土豆丝,眼皮都没有抬一下:“我有什么状能告?”

不是姜蓉蓉自大,她真觉得自己当人家的儿媳妇还是挺合格的,家里家外收拾得整洁不说,孩子也教养得好,林家人不管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下班,都能立马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公婆平常她对她赞誉有加,亦然是十分满意的,不可能她娘家妈刚来,婆母就拉着她去告状。

姜蓉蓉觉得要硬说起来,她婆婆把她妈拉到房间里去之后,要说得恐怕还是小妹的婚事。

姜宁宁刚到县里的时候,姜蓉蓉一心想让自家小妹也找个城里的好人家,以后她们姐妹俩都在县里,怎么说也能互相照应一点。

加上冯丹琴的心思也差不多是这样,所以姜蓉蓉就找罗小香说过,让她帮着姜宁宁寻摸人家。

罗小香在纺织厂干了大半辈子,认识的人也多,有她出面帮着打听,总能替姜宁宁挑出几个条件不错的人家。

虽然后来姜蓉蓉意识到自家小妹还是小孩子心性,可能并不太适合现在就谈婚伦嫁,也和婆婆说了,相看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但是罗小香显然是对此上了心,一直都在帮着打听,这会让她把冯丹琴拉到了屋里,恐怕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事实上姜蓉蓉也真是猜对了,罗小香和冯丹琴说的确实是这件事情。

之前姜蓉蓉说过一次后,罗小香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她是个办事牢靠的人,这段时间也是打听了不少的人。

县城这么大,适龄未婚的男青年也确实是不少,不过这可是正经的亲家,罗小香可不想随便找个男的出来就和姜宁宁凑在一起,这以后要是小两口过得不好,成了怨偶,恐怕她也要遭亲家和儿媳妇的埋怨,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她是真的用了心思去打听的。

首先男方的人才得好,毕竟姜宁宁就是一个长相不错的小姑娘,虽说娘家条件差一点,但是架不住她自己的工作好呀,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她多挑拣一下了。

其次男方的家风得好,什么赌鬼父亲,爱苛待儿媳妇,或者爱生是非的婆婆,这些也是决计不能有的。

其次就是男方自己的条件也不能差,别的不说,至少得是个踏实肯干的性子,绝对不能是那种偷奸耍滑,游手好闲,整天不务正业的人。

毕竟这日子都是小两口自己过的,自己能力不行,娘家、婆家的父母再能干、工作再好、那也只是锦上添花,能够偶尔补贴一下小两口的小家,并不能让小两口一辈子都过得好。

罗小香也是四十几快五十岁的人了,这些生活阅历还是有的。

因为罗小香挑人时的眼光高,无形中就已经踢掉了一大部分人,最后她挑了这么久,符合她要求的对象就只剩下两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