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节 一千个哈姆雷特(1 / 2)

 张无忌觉得华夏和印度明明才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最多国家,而英语却是世界通用语,实在开心不起来。

为什么不是歪果仁绞尽脑汁的来考中文?

显然什么语言流行,是因为文化和地位的原因决定的,比如说香港乐坛九十年代刚刚传入内地的时候,李从海那个年代的学生好大一批人都会用粤语唱Beyong的《海阔天空》。

如果有一天,韩国的粉丝追着华夏的电视看,华夏也有星光大道让山姆人趋之若鹜,华夏人能团结一致对外,而不是总是继承老祖宗最擅长的手艺——内斗,也许那个时候整个世界都要学习中文了吧?

+++++++++++++++++++++++++++

拿着冰激凌的黑人自称叫费曼,大概他的黑人血统不那么纯正,嘴唇不象其他黑人那么厚,皮肤也不是那么的黑,剃着个光头。

这是很多黑人头发的共同特点,卷曲而干燥。

他还有一张类似于库里那种让人觉得年纪很小的娃娃脸,看不出实际年际,笑起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笑纹。

总之,年轻,和善,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的知识面很广,能从成龙和李小龙这两个在好莱坞留名的华人,一直谈到华人导演李安、王家卫,谈到华夏电影变迁史,甚至他还看过周星驰的《功夫》。

“有一句话叫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里波特……我在开玩笑,是哈姆雷特,可是王的电影我看不太懂,好吧,我承认是完全看不懂,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我也不清楚很多人把他捧那么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因为反正看不懂,随便其他人解读几个意思都行?就如同梵高的抽象画,其实只是皇帝的新衣,他们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等着就好,自然会有人替他们‘解读’出他们自己未必都能想到的那些所谓的‘深层含义’。”

费曼不仅很健谈,而且很会说话,张无忌总觉得他温和的外表下其实有着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也许是天赋,也许是感悟,他能从谈话对象的微表情之中,判断对方到底喜欢什么方式的聊天,直接的,还是委婉的,喜欢什么话题,是艺术还是旅游或者是体育,是层次高一点的话题还是粗俗一点的,比如说聊“起床时看到你”或者是“想和你一起睡”。

即使张无忌有戒备心,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费曼确实在口才方面很厉害,如果不比骂人的话,自己和身边的韩昭根本就不是对方的对手。

不一会,三个人就聊到一起去了,很明显切入点是王家卫的电影,虽然王大导演的电影总能拿奖,但是三个加起来没有六十岁的年轻人说能看懂他的电影……

是不是难度有点高?

费曼坦白自己对华夏这个国家很有兴趣,否则他也不会主动找疑是华夏人的张无忌攀谈,而且,他说他自己正自学中文。

张无忌心里一动,忍着差点要接口的:“我可以当你的中文老师”没有说下去,还不动声色的拉了拉同样准备接口的韩昭。

很难分辨费曼是不是真的很失望,反正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只是说道:“很多华夏留学生喜欢周的电影,可是我看过一部,由于是中文的原因,没有太看懂,看来在学会中文之前还很难理解它的意思。那些留学生告诉我那是一部喜剧片,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只是看到了整个过程里面发生的一些小小喜剧片段,但它整个就是一个悲剧。”

张无忌以为说的是《大话西游》,正是那一部电影,整个华夏都转变了周星驰只会无厘头搞笑的印象,正因为它是一部悲剧结局,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因此让周星驰从喜剧明星,变成了喜剧大师。

正如导演刘镇伟所说的,只有悲剧,才能成为人们永远记忆的经典。

“不,不是那一部。我说的是一部刚刚出来不久的,叫作……洗有享摸变。”

费曼正色的连说了两遍,张无忌才能确认,他说的其实是《西游降魔篇》。

包括李从海和张小龙在内,他们心里的周星驰都是搞笑高手,而不是那个几乎整个香港影视圈都在指着鼻子骂人品差、小气、刻薄的“戏霸”。无论这个人现实是怎么样的,可是他能从一部让人发笑,心里却觉得心酸和同情的《喜剧之王》开始,一步一步走上一个无人可以撼动的标志位置,特别是《大话西游》和《功夫》。

无奈却不肯放弃生活希望的小人物,无所事事看似对什么都不在意,却偏偏有着心底最深处的执着信仰的小人物,很多人都能在星爷塑造一个又一个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依稀的自己,找到一丝丝熟悉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