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华西艺考(1 / 2)

超级乐神 就是芦苇 2755 字 2019-09-18

 五月四日,青年节。

恰逢小长假归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节日里,华西音乐学院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华西省高考艺术类考生专业加试,也就是所有艺术特长声口中的“艺考”。

华西全省的艺考考点一共分三处,华西音乐学院是最大的一处,专门负责音乐类考生的特长加试。而美术和体育两个专业,则分别在华西美术学院和华西体院这两个地方,却不是在秦海,而是在华西的省会西林市。

秦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优美的沿海环境,让这座闻名全国的音乐学府,散发着独特的迷人魅力,每年都有大量慕名而来的音乐考生,来这里参加专业加试,并且报考这里的专业,希望能够在这里度过四年美好的人生。

虽然华西音乐学院在华夏音乐类高校的排名中,并不像中央院、华夏院、沪海院那么有名,但论到校园环境,却是一流的。占地数百亩的校园,百分之六十的绿色植被覆盖,优美整洁的环境,临近海洋的湿润气候,使得这里非常适合人居,生活学习环境舒适无比。比起雾霾严重的燕京和沪海等地,这里的小气候绝对是要强上不少。

而且,华西院的民乐系在全国的音乐类高校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华西院因为有马迪这位笛坛泰斗级人物坐镇,多年来一直是所有学习民乐类学生心目中的圣殿,特别是学习竹笛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不想要来这里求学深造的!

当然,这里的声乐教学也非常不错,高晓娟在华西的声乐教师中,也是声望很高,但若是同马迪的名气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些。毕竟华夏声乐名师太多了,像华夏院的金铁林。军艺的马秋华等等,都是国际享誉的声乐教师。高晓娟在华西省绝对是no1,但放眼全华夏,却依然算不得一线顶尖级声乐老师,所以连带着华西院的声乐在全国众多高校排名中,只占在中游。

但这并不是说高晓娟本身的水平不行,事实上。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达到高晓娟这种程度的老师,水平都基本上差不多。之所以她的名望没有达到那几个人的水准,基本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学院本身多年来没有形成这方面的优势,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没有进来。一个老师培养出多少著名的歌唱家,特别是那种全国甚至全球都知名的歌唱家,是检验这个老师水平的明显“外部标准”,一些对声乐不解甚至一知半解的人,多半都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个老师是不是“名师”。另一点就是高晓娟年轻的时候,因为潜心教学,不过份专注演出这一块。也导致她在歌坛的名气不大,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这种“名不符实”的尴尬。

正因为如此,在看到楚扬的时候,高晓娟才那么激动,几次课都几乎是拿出了她的浑身解数,将那些压箱底儿的东西恨不得一股脑都教给他。而且还极力邀请他读自己的声乐系,亲自来带这个学生。其实在高晓娟心里,自然有看重楚扬才华的想法。另外一层,也未必不是想借着楚扬这个天才学生,有朝一日扬名全国之后,连带着将她的名气也打出去。这么多年,看着那些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老师,一个个都成了名师,自己还是这么上下上下不下的尴尬局面。她的心里也很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