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多管闲事与德国眼(1 / 2)

1908远东狂人 丹丘 0 字 2021-10-06

 司令批评吴禄贞多管闲事,这并不是无的放失。www.tsxsw.com</p>

蓝天蔚唯唯诺诺的应了几声,心中却有些暗暗吃惊,总司令这话看似随口一提,但话中有话。</p>

自从蒋方震加入共和军并做了副总参谋长后,共和军的训练和战术课正在逐渐由日本式转向德国式,虽然目前这种转变尚未完成,但共和军的“德式化”已是板上钉钉了,因此,任何对德式操法和战术的指责都被总司令和参谋部视为异端邪说,偏偏吴禄贞在这上头犯了忌,也难怪总司令要当着蓝天蔚的面说几句怪话,而且日式操法和德式操法之争又涉及到了风头正劲的蒋方震,也与目前共和军方面的外交政策相关联,因此绝对不能等闲视之,蓝天蔚当即做了决定,回头就去找吴禄贞好好免得毁了他的大好前程。</p>

其实蓝天蔚仅仅只想到了一方面,吴禄贞之所以被赵北间接敲打,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态度,由于吴禄贞是同盟会员,而赵北又一向强调军人的“纯粹性”,反对现役军官投身政治活动,所以,对于吴禄贞这个人,赵北很不放心,尤其是得知吴禄贞在军官成学堂有意无意的提到过几次同盟会的纲领之后,赵北更是起了心,总是怀吴禄贞往军官成学堂频繁往来的真正用意,这才借着这个机会通过蓝天蔚提醒一下吴禄贞,免得他误入歧途,被人当了枪使。</p>

相比之下,蓝天蔚、柏文蔚等人就“老实”得多,自从赵北的“和衷共济令”下达之后们就没有再刻意的强调过自己的同盟会背景,柏文蔚当上师长后更是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宣布退出同盟会,另一些与柏文蔚相同背景的高级军官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以较为单纯的面貌继续留在共和军服务,对于这些识时务的人,赵北当然欢迎且大力提拔。</p>

当初赵北让吴贞做宪兵司令,主要是出于蓝天蔚的推荐,而且吴禄贞做得也不错很短的时间里就整顿了共和军和革命卫队的军纪,不过如果他当真“执迷不悟”的话,赵北也只能将宪兵司令换人了,只是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蒋方震的军事理论不错,但性格过于平和,御下不严适合做宪兵司令,蓝天蔚是参谋长,事务繁忙,也不合适,至于其他的高级军官,要么资历不足,无以服众,要么能力不足当大任。如此,算来算去,似乎只有赵北再去兼职,挂个名做宪兵司令,具体事务则交由手下人去做他们狐假虎威。</p>

所以,赵北还是希望吴禄“回心转意”的竟是个人才,不能让给别的势力何况此人在徐世昌幕中的时候做过延吉边务帮办,对于东三省的形势、地理、人情、气候都非常熟悉将来如果要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的话,此人或许可以派上用场。</p>

“蓝参谋长,转告吴禄贞,以后军官成学堂他就不要去了,利用空闲时间好好给我写书,写一本关于咱们东三省的书,历史沿革、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经济概况,越详细越好,写好了,我给他颁勋章,而且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也可以将他调到作战部队,担任师长,甚至是军长!”赵北拿定主意,对蓝天蔚叮嘱一番。</p>

</p>

“是,职部记住了。”</p>

蓝天蔚点了点头,为总司令的良苦用叹息一声。</p>

吴禄贞与蒋方震一样。都有一个军论现代化地远大理想。都想在最短地时间里使中国地军队焕然一新。只可惜总司令对日本军事理论看不上眼。不然地话。就凭吴禄贞留日士官生第一期地资格。便是做个军校地校长又有什么障碍?现在蓝天蔚虽然还是军官成学校地代理校长。但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个位置就要让给蒋方震了。放眼共和军。恐怕除了总司令之外。就只有蒋方震最熟悉德**事理论了。而且此人也是留日士官生出身。可谓“学贯东西”。日德两国地军事理论已被他琢磨得透彻。再加上一个眼光、学识丝毫不逊于他地总司令。这共和军地德式化简直是不可逆转地。</p>

当初廷之所以看中日本地军事理论。纯粹就是为了省银子。留学日本比留学欧洲要便宜得多。而且日本军队一向强调“肉弹精神”。刺刀冲锋。和德国重视火力相比较。这种战术也更省钱。在清廷看来。没有比这更划算地买卖了。用日本战术训练新军。既省钱又省心。反正他们也打算真地跟列强开战。何况。日俄战争地胜利进一步证明了日本战争思想地“正确性”。于是。大批青年被送往日本留学深造。他们回国之后。在短期内就完成了新军部队地日本化。也算是完成了照猫画虎地任务。</p>

但是。对着一只猫如何也是画不出老虎地。充其量不过是小一号地猫而已。何况那只日本“猫”本来就没安好心。指望这样一支新军抵抗列强。只能是缘木求鱼。这一</p>

乎没有人认识到。只有蒋方震等少数几人看出了一点有赵北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共和军地德国化改造。</p>

其实日本军队不是不重视火力。但是国力所限。也就只能用兵力密度去与火力密度拼杀一番了。</p>

在火力问题上。共和军面对地问题实际上与日本军队是一样地。都是国力不足。</p>

强调火力就意味着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强化,而“德国化”就意味着军费的成倍增长,大炮、炮弹、机枪、子弹,这些都是要用银子买的,维持一支纯德国化的武装力量,对于中国的财政而言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共和军的德国化改造目前仅仅只停留在战术和战略层面,而战术又因为涉及到武器只能因陋就简,根据国情、军情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p>

为了在“日本化”与“德国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众人可谓搅尽脑汁,连续熬夜,无论是蒋方震还是赵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是熬得两眼通红谋部的全体参谋也都是同样模样,以致于被人尊称为“德国眼”。</p>

“德国化,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