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内外交困(1 / 2)

1908远东狂人 丹丘 0 字 2021-10-06

 人鸦雀无声,都屏息凝神,等着袁世凯火。吞噬小说 www.tsxsw.com</p>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袁世凯没有火,只是在沉默了片刻后,淡淡的问了一句:“消息属实否?”</p>

萨镇冰点了点头,说道:“拍来电报的不止一人,还有几封同样内容的电报,海军江防舰队确实已离开了高昌庙,正沿着黄浦江航行,只怕现在已到长江口了。”</p>

话音刚落,门外匆匆奔进一人,正是总统府内务长赵秉钧,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手里还捏着一张电报纸,跨进门后扫了众人一眼,这才放慢脚步,一声不吭的走到袁世凯身旁,耳语几句,将电报纸呈了过去。</p>

袁世凯将电报扫了一眼,不由苦笑道:“皙子,还是你说得对,赵北的通电果然是迷惑了一大帮人,汤乡茗当真领着舰队走了。智庵,你给大家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p>

赵秉钧点了点头,直起腰说道:“这封电报是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拍来的,据英国驻沪领事报告,今日上午八时左右,驻泊上海高昌庙的江防舰队擅自起锚,驶离黄浦江,打算由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湖北,在走之前,汤乡茗还了个公告,宣称此次西进是响应共和军,保卫桑梓,走的时候还拉走了一帮子人,不少都是头脑热的学生和工人,一路高喊口号,不仅要打倒日本,还要收回外国租界。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英国公使担心,此举可能引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届时,英国就不好从中斡旋了,现在英国人好不容易劝说日本派遣舰队暂时撤退到九江待命,江防舰队前往湖北必然会经过九江,如果跟驻泊九江地日本舰队打起来,局面就更不好收拾了。”</p>

众人恍然,好在有萨镇冰地电报垫底,倒也不算惊讶,只是觉得此事如果继续展下去,只怕中日之间真要大打一场了。</p>

“怎么办?怎么办?”</p>

杨度急得团团转,走到萨镇冰跟前,一稽到地,说道:“萨提督,只有劳您大驾跑一趟,坐火车到湖北,再换马,日夜兼程,一定要赶在汤提督抵达九江之前拦下舰队,无论如何,要避免中日开战。”</p>

萨镇冰两手一摊,说道:“那支舰队我指挥不动,不然,我又怎会离开?我只是觉得此事蹊跷,汤乡茗不是莽夫,跟随我也有些日子,为人处事很是稳妥,此次舰队擅自开拔,却连一封请示的电报都没有,颇让人有些不可思议。”</p>

赵秉钧皱着眉头。沉吟片刻。问道:“汤乡茗是湖北人吧?他有个兄长。叫汤化龙。是共和军推举地南方和谈代表。没错吧?”</p>

“没错。”萨镇冰有些摸不准赵秉钧地用意。“不过两人政见不同。性格也不甚相合。”</p>

赵秉钧说道:“前几日传来消息。共和军攻克重庆之后。就在重庆组建省议院。赵北推举汤化龙做四川省长。此事。诸位可都还记得?”</p>

众人揣摩着赵秉钧话里地意思。这个号称“天下第一人”地赵大哥什么都好。就是这故弄玄虚地爱好让人有些无法忍受。</p>

杨度问道:“智庵是说。这是汤氏兄弟投桃报李之举?”</p>

众人这才醒悟。细细思量。这个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赵北推举汤化龙做四川省长。汤化龙叫他弟弟汤乡茗率领舰队赶去湖北支援作战。倒是有些顺理成章地味道。只是。事情当真是如此直白简单么?</p>

“这只是我的猜测,到底汤化龙打得什么主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们那帮南方人啊,花花肠子多着呢,现在又赶上乱糟糟一片,不趁机多给自己捞些好处,那真是对不起自己了。”赵秉钧不阴不阳的说道。</p>

“智庵,别说那些没用的。汤乡茗已经领着舰队跑了,要真跟日本人打起来,惹火了日本人,咱们一成胜算都没有,若因战事影响了长江沿岸地通商利益,惹起列强干涉,就是瓜分之祸,咱们都要做亡国奴了。”</p>

袁世凯叹了口气,事已至此,他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仅是北方局势就够让他操心地了,又赶上这当子事,确实有些分身乏术。</p>

“大总统勿虑,依秉钧之见,此事起因全在那赵北身上,若是大总统下令,立即解除他的军职,或许可以与日本谈判,日本人就是想要汉冶萍,这是商业事务,可以好好谈,而且赵北一撤,有了台阶下,英国人也好出面斡旋。现在英国人担心的是,这个赵北很可能挑起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重现当年庚子之变。”赵秉钧不紧不慢的说道。</p>

“若赵北不肯交出兵权呢?大总统颜面何在?况且,此时中日冲突未息,天下群情汹汹,这个时候解除赵北兵权,只会授人以柄,给赵北反客为主之机。”杨度第一个反对。</p>

“共和军自成一体,绝非北洋可以指挥,赵北又是义英雄,革命先锋,天下景仰,不可轻黜。”萨镇冰也持反对意见。</p>

徐铮却附和赵秉钧,说道:“政令不统一,谈何大总统颜面?况且赵北雄据一方,跋扈非常,不早除去,必成中枢大患。既然共和已立,就要有个共和的样子,大总统令一下,赵北若是不去职,便是抗拒中枢,到时千夫所指,自无他容身之地,‘义英雄’又怎么样?还能与天下人相抗不成?若赵北有自知之明,不如趁此机会通电下野,调到北方任个闲职,中枢也不追究他轻启外衅之过。至于中日冲突,还是和平解决为好,咱们地军队比起日本差得远,大炮连人家的一个零头都没有,海军就是摆设,凭什么打?”</p>

“不妥不妥。”杨度连连摇头。</p>

“赵北飞扬跋扈,雄据一方,这不用你说,我也知道,但此时却实在不是拉他下马地好时机,日本军队是在中国开枪,死得都是中国人,现在共和军声言保卫桑梓乡亲,在情在理,民心、民意,如今都在共和军一边,此时拉他下马,那是长日本人威风,灭中国人士气,会被天下人骂地,万万使不得。现在南北双方虽然在制定宪法,但谁也不能保证南方革命党人打得什么心思,若是将赵北逼急了,另搞一套,推举革命党人做大总统,在南方另立中枢,那就是外患未息,内患又起了。”</p>

“南方?就凭那些连步枪都配不齐地民军?”徐树铮冷笑。</p>

“北洋军现已扩充十个师,等英国的军火再一运到,可在一年之内扩充至二十个师,到时大军卷席南下,何人挡得?就凭那些民军会党么?”</p>

“又铮!有些事情不是靠军队就能解决地!”杨度驳斥道。</p>

“那赵北纵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却是对的,此次中日之争,就是国权之争、民气之争!不先把这事压下去,咱们就动不了总司令!至少,也要等到交涉谈判开始,等英国、美国愿意出面斡旋之后,咱们才能解决共和军问题。如今共和国体初立,大总统视事未久,正是</p>

望之时,岂可因小失大,白白便宜了别人?”</p>

“好了,都不必吵了。”</p>

袁世凯抬起手,制止了众人的争论。杨度的那几句话很有杀伤力,如果将赵北逼急了,他未必不会另外推举别人做总统,同盟会的孙文、光复会地陶成章都是现成的大总统人选,赵北本人又是光复会出身,革命党一系,与北洋尿不到一个壶里,当初之所以推举袁世凯做总统,只怕也是谋略,而非诚心诚意,现在北洋无力掌控全国局面,不得不仰仗革命派维持南方,对付那些满清遗老武装,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革命派撕破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