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1 / 2)

汉末卫公子 夏门 22614 字 2019-09-25

 泪比较干中牟河东军的沉稳陈留的孙曹方面就显得有知愁乙惨淡了。

关中奇袭的失败,给孙曹联军的打击是巨大的。虽然也给河东军造成了大约三万人马的伤亡,而自己一方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但是真正的算起来,自己这方面可是包括了虎豹骑五千人在内的精锐中的精锐,就算用一个,换两个。都是赔本的买卖,更别提一比一的斩获和折损了。

而比起这个,来说,让整个曹营和孙营最为悲愤的,更是一串串惊心的阵亡名单。

许褚,孙策,曹仁,周瑜,周泰”这哪一个不是在联军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人物,就这样折损到了对方的手上,而对方不过才死掉一个在他们看来不痛不痒的吕虔!

许褚在曹营军中的地位,实际上就有如同典韦在河东的地位了。号称虎痴的他,那雄壮的身体出现在战场。就能够给曹营上下充满勇气。是曹营的标杆,也是曹军上下最强大的猛将。

可是,这样一个旗帜被河东硬生生的砍断,不单单是曹军高层震动。就是下层的小卒对这样的消息也带来了无限的恐慌。他们不懂什么兵法韬略,不懂得什么阴谋诡计。这些不识字的农民汉子就只知道,许褚是一个强大的将军,在他们心中就是战无不胜。可是,这样的强大却倒在了对方的刀下,那么他们呢?

军心动摇,但,却不单单是曹军而已。

相比较起曹军的损失,江东军的沉痛却更加惨重。

作为孙坚最属意的继承人,孙策和他实在太像了。

勇猛无双,敢于挑战强大的对手。在勇敢的同时,也并非一味的鲁莽。而相其较起这些和他几乎一模一样的因子来时候,孙策更有着天然般折服俊才的魅力,周瑜。鲁肃这一批在孙坚看来必定将会是江东未来数十年的栋梁之才轻而易举的为孙策所折服,整个江东满营上下,包括老将如黄盖,程普这些人无一不是对孙策毫不吝啬的称赞!这就是一股天然的领袖气质,孙策就如同太阳一般。理所当然的享受所有人的围绕。

他是一个仁慈同样又严格的父亲,孙坚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历来都是严格教导,却又从不失去父亲关爱的一面。

孙策的成长几乎都深受他的影响,两人在一起,仿佛一个模子般刻画出来,而近些年来孙策所展现的领导魅力却更在他之上。

相比较起其余儿子来时候,次子孙权虽然有点胆略但却毫无自己武勇风范,比起其余两个成长的兄弟来时候偏于文弱,遇到事情总是先要畏手畏脚一番才敢行动,更是一直没展现出什么特殊之处,样貌更是异于常人,所以素来不为他所喜欢。

倒是三子孙朗和大哥孙策的关系颇为要好,同样也颇与自己相似,勇猛果断,不过在长兄孙策的光芒下却又显得暗淡无光,加上性格上的过于莽撞直率,很容易为奸人所害。又是远远不如孙策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接班人。而其余两子还是孩童,看上去也是不堪大用。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现在天下大乱,要与豪杰争雄争霸,孙策的勇猛果敢,知人善用,便是先天上的一大优势,更重要的是他年轻,有足够的本钱去和别人周旋。作为一个父亲,有一个在他看来如此完美的继承人,孙坚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可是,天妒英才,他认定的未来江东砥柱周瑜英年早逝,更让他痛心的却是孙策的死去。白人送黑人,没有任何一个父亲能够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对于河东的恨意,已经濒临的极限。当然,他并非是单纯的因为丧子之痛而就这样失去了理智,如今的局势已经非常清楚了,想退是绝对不可能退得了的,一退,就是死路。而这场战争,已经注定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孙坚终于毫无保留。再度从江东征集了整整五万的兵马北上前来支援。

而相比较起孙坚的动作,主场作战的曹操更是被逼迫到了绝路,徐州。青州,充州,豫州,只要是还在他可以控制下的土地,大量的兵源都源源不断的向着陈留赶来。

如今的河南大战场已经泾渭分明。曹操军中扣除掉在青州防范黄忠东进的三万兵马,充州东平的夏侯渊两万人马,在陈留驻扎,已经达到了极限的十万人数。也就是时候为了这场战争,曹操已经动用了十五万人的力量,还不算许褚折损的兵马,”

而孙坚都有了从后方增援而来五万人,加上早前所带领的八万人,扣除掉韩当,孙策一部的损耗,也足足还有十万可战之兵。

当这力量相对于设置与官渡。中牟,长社,阳翟四城连成一线的战线的河东军来说,已经从当初的势均力敌变得薄弱了许多。

当初河东起兵十七南下对峙,扣掉张辽北上的三万人马,还有足足的十四万。当汉中大战的完结,张合领兵东进增援,关中奇袭的失败,郭嘉腾出手来,两方面加起来足足七万人次的数量,填补到了河南大战场上!

而河东光光是这些兵马就已经达到了二十一万人的军力,而随着战事的升级,卫宁南下,又抽掉了河东,并件,翼州部分兵力,合共三万余人南下。数量已经是远远过了与他对峙的孙曹联军。

而当孙曹损失了相当于整体战斗力量三成的孙策,许褚联军后。这看上去颇为雄伟的二十万兵马,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和河东军保留一半精锐力量的兵马所能争锋的。

当然了,这如今不过四十万人次的大会战显然是对不起三家如今最强大的诸侯的身份,光光刘表恐怕都能拿出二三十万人的战力,别提他。

孙坚有所顾虑,自然不可能让整个江东都赔本进去,而曹操也不愿意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就让自己的的盘就此瘫痪。按照河东上下智囊团的估计,孙曹联军到了玉石俱焚的地步,恐怕还能够拿出至少二十万人的力量,虽然这二十万人的战斗力非常低下就走了。

而实际控制力更远胜天下所有诸侯的河东呢?区区二十四万人马,显然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事实上。若真要算上进入这场大战中的具体数量。在翼州的张辽。卫三六万兵马,青州黄忠的五万人,汉中扎控制的二万兵马,加起来。也只经这到了二十七川公所奴量。

或许所有人都认为河东的底茁还要爆更多的战力,但事实上。这的的确确都是河东的家当了。三线作战,已经让河东的积累数年的家当几乎耗得干干净净,公孙度在幽州的牵扯,注定了得不到来自赵阳的援助。翼刚才刚刚经历过动荡,短时间里也绝对无法给河南大战提供公家强有力的支援,就算有,也是优先帮助张辽完成卫宁的大战略而已。

至于汉中那场战争,耗干净了整个雍州的牵连,那些所谓收编的兵马。甚至以十比一的战力都对不起河东的脸面,除了张鲁历来收集的粮草缓解了河东的燃眉之急,更别提还能有什么帮助了。

所以,还能帮助卫宁的只有并州,关中这寥寥几块地盘而已。而就是这几块地盘,已经供养出了这二十四万兵马,再不可能挤出更多了。除非是这场战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打起了亡国之战,,

饶是如此,这一场战争也注定将会记入史册。

双方目前加起来整整八十万人的力量比拼,除了战国那种动不动就倾国之力动战争的时代,这已经是鲜有了。

当然,这一战,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灭国之战,河东胜,轻。则江东,曹军,二十年一蹶不振,芶延残喘等着河东继续壮大将他们一网打尽,重,则实力崩完,就此灭亡。被河东横扫天下,一统大汉。

河东败,则龟缩退回黄河以北,青州,豫州,汉中,关中这些土地是绝对再无法保留。南面河东再无半分影响力,甚至河北也将会因为河东的战败而成为曹操,公孙度口中的美食,从此,曹操再无人掣肘,直到将河东一步步蚕食吃掉为止……

这不由就让人联想到了战国时代,一个上党郡随着局势变化竟然延伸到了秦国和赵国进行到一场决定国运的诣天大战!长平一战,赵国一蹶不振,六国再无法挡住秦国兵锋。

后世许多人说上党的纠纷其实就是秦国刻意挑起,为的就是要来一场战争将六国中唯一还能与他一般高下的赵国彻底踩在脚下,这也是秦国为什么在战争初期能够那么快的动员起来的原因。

事实上,当这一场河南大战在后来的记载中,也是毫无疑问的将汉中这个导火线也入了史书。一如同长平之战的上党,汉中也是卫宁所谋划的刻意挑起战争的导火线,也同样是为将唯二的两个对残打废酬

当然,动机是迥然不同的,大秦帝国永远是霸气,四代秦王的雄才伟略也是卫宁动这场战争的小家子气完全无法比拟的。

他只是单纯的为了让自己的意志在未来继续贯彻下去,便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侄子不会受到孙坚。曹操这两个盖世枭雄的欺凌,争取足够多的成长时间,,仅此而已。

这是一场国运之战,如同另外个时空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而比起这两场战争不同的是,双方的实力至少在表面上是对等的,其中一方的统帅,有着致命的隐忧!

大半年的对峙,让双方都施展了浑身解数。

事实上,当卫宁派遣赵云攻略汉中开始,这场明争暗斗就已经开始了。

曹操,孙坚领兵开始囤积陈留,卫宁不甘示弱以徐荣太夹慈稳固官渡到阳翟四点三线,控制曹操,孙坚不能轻举妄动。

但从战争初期开始,河东的庞大压力显然是远远过孙曹联军的承受力的。所以在暗处,孙曹联军的动作时远远要高于河东军。比起河东军更将注意力放到各部需要先行攻略的据点,而将计谋人力都运用到这些方面上,孙曹联军更是不遗余力的希望控制大势而达到削弱河东在正面战场的胜率。

从挑拨张鲁,并且派遣弗当。于禁进入汉中浑水摸鱼,帮助张鲁抵挡河东军的攻势,一直到策反刘备反抗河东,并且攻入翼州,而后,公孙度勾结高句丽犯境平岗,辽西。牵制幽州,不得不说,至少,孙曹的努力都不曾白费。

汉中一度曾经因为孙曹的插手而差点延缓了河东大战略布局的时间,这已经是足够大的损失了。

而虽然刘备的策反,至少在明面上让河东的大粮仓翼州陷入了内乱的境地,公孙度的入寇,更是让北方有数的兵源提供地幽州无法分出力量援助卫宁。

再然后,轻兵出击奇袭汉中。这若在旁人看确实是一招绝妙之旗,三肴的防线因为刘表的左右逢源给了孙曹绝对的机会,指示河东的腹地能够让孙曹看到攻击的可能。

关中大乱,将会带动整个河东的动荡,弘农之于安邑的距离,注定了卫宁不敢分心在南方,而南方大军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关中的内乱。若能再掐断洛阳,虎牢关的供应。那么在南面除了官渡就再无一处让这十数万河东军能够退缩的御敌!

虽然是失败了,并且损失惨重。但无疑,还是能够给孙曹带来一些希望。

四楼斧下来。虽然关中,汉中的阴谋诡计都为河东所破解,但公孙度和明面上刘备所取得的成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河东的实力。

是以,现在孙曹已经非常明白这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到了什么地步,要赢得这场战争,就要将敌人的实力尽可能在决战开始之前削弱到底。

所谓战争,就是消灭敌人,壮大自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无疑是相当愚蠢的。虽然这场战争注定了最后的结果都是大家无法承受的,但是要尽可能的减少损失。那么该怎么办?

方法有两个,一个就是在自己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消灭对方,吞并对方的实力化为己用,二一个,便是尽可能的拉一些倒霉鬼来给自己分担伤害。

天下间还有能力参与这三方角逐的,便只有两人而已。

事实上,刘备公孙度在所有人眼中都只是招之则来,呼之则取的菲米。无法左右战争的走向,真正让他们都重视的,只有现在还存活下来割据一方的二刘。

坐拥西川天府之国的刘境,多年远离战乱,积累下来的庞大家资足可以让任何一方诸侯都眼红,看看张鲁臣服,从汉中官仓中远远不断送往关中的粮食,便可以猜测到,比起张鲁更加富庶…川淖该有何等的底蕴!要知道“在另外个时空中,刘备在敌啧州州!后。还能爆出那样强大骇人,甚至差点让吴国不战而降的强横复仇力量。其实就是依靠刘焉,刘樟两父子所积累下来的庞大财富!也正是那一战的失败,让西川从此一蹶不振!

争取了刘璋,也就是争取了一个让人眼馋的后方基地,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甚至是数量不少的军队!

而另外一刘,荆襄九郡的主人刘表,同样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与袁术一战,刘表爆出来的力量。不容小觑,虽然让荆州元气大伤。但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在有心人的眼中,还是能够清楚的看到刘表飞恢复力量的事实。

天下最富庶的几个地方,为的是翼州,其次,便是荆州,益州,中原等几个地方。而翼州之所以能够霸占住十三州之,并不是因为他比别的州郡要好多少,只是多年历史积累下来让他开得最为透彻。成长得最为迅。但事实上。这今天下比翼州还要富庶。地理还要优涯的地方不是没有,只是疏于政策上的倾斜,疏于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治理者而已!

而荆州,却正是一个丝毫不会差翼州半点的藏宝之地。

依靠长江,水网四通八达,让他的运输能力极其强大,肥汰的土地是天赐的财富,而州郡的实际面积也庞大无比,在历史上,甚至有一段时间,后来的鱼米之乡扬州,江东的粮食都还有不少是从荆州流通过去!就算是千年之后,湖广熟,天下足的口号也不是任何一个地方敢随意夸耀的!

而现在这个时候,荆州唯一的缺点。其实只是人少罢了。大量的有价值适合耕耘的土地并没有开起来,但这不是问题,当汉中战乱起来,当孙曹与河东的对峙开始,大量的人口流亡到了荆州,这能很大程度上弥补荆州的先天不足。

不过,这又不能忽略掉刘表身为荆襄九郡之主这么多年所做的实情了。当刘表孤身一人前来荆州得到荆州本地豪门支持的同时,他大量的展荆州作为自己割据一方的资本。并非只是随意给外人看的。

战船上百,带甲十万,荆州兵的力量,并没有因为和袁术的征战而彻底的泯灭,虽然这所谓十万大军的战斗力值得商椎,但光是数量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筹码了!

刘表,刘障,二刘合起来的力量虽然不足够与孙曹,与卫宁争锋,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秤驼,放到天平的两端,就可以让哪一方得到巨大的助力!

刘樟暗弱无能,守着老爹留下的基业只想当个富家翁,而刘表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袁术一战让他更不想轻易的探出脑袋,但是并不妨碍两个人对天下局势的观望。荆襄九郡人杰无数,侧越,荆良已经可以跻身天下一流谋士的行列,而蜀中亦有法正,黄权,张松等等一干智谋之士的辅佐,有了这批精英谋臣的帮助。再看不清出这今天下的走势,还当那个局外人有什么意义?

所以,两人都明白自己的分量,也知道自己的价值。

这场战争他们无法阻止,但从感情上还是倾向于孙曹联军的,他们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只想割据一方,而这场战争摆明了,如果河东将孙曹击败的话,天下再无人能够抗衡河东的兵锋所指。而若是孙曹联军赢了,不过是重新洗牌,诸侯割据的局面注定还会延长许多年的时间,至少孙家和曹家将会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对手。他们还是可以继续作壁

观!

但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注定的规律。而刘表得到刻良的分析,又现了一个让他踌躇不定的问题。

走了,固然,孙曹若将卫宁击败,天下洗牌。但是曹操掌握徐州。青州,连接充州,豫州。将江东北上的路拦腰斩断,江东绝对是不可能能将手伸到河北属于卫宁的土地上去的。

但是江东打赢了这场战争,岂不是毛都捞不到?如果没有利益,只是单纯的为了阻止一个霸主的崛起,拼着元气大损去打这一仗,岂不是傻子?

孙坚自然不可能是傻子,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孙曹肯定达成了什么协议。

打赢了一场大战,自然要分配权益。

江东无法将手伸到属于河东的的盘,那么只能另辟蹊径,虽然不排除刚结束大战,孙坚就傻气从背后给曹操一刀子的可能,但是相比较起这个来说,荆州的富庶,才更加值得孙坚所垂涎。

荆州的地理位子太重要了,抚守住了江东的上游,便是从另外一中意义上的抚住了他的咽喉。而荆襄九郡的富庶,是远远还没开透彻的江东所能比拟的。更别提江东历来的麻烦,便是山越那些蛮族动不动的反叛,几乎牵扯了整个江东大半的展精力,相对来说更加稳妥的荆刚才使得江东更加重视。

虽然说在孙坚这一代,江东的陆军比起水军来说更加强大,但是毕竟因为地理位子的缘故,注定了展水军是未来必须要的事情。荆州同样是重视水军的地方,也是江东唯一的对手。

总而言之,至少,在侧良的分析下,刘表只觉得后背异常清冷。要知道孙坚以区区一个江东的地方,迅展成一个击败袁术,占据扬州。甚至可以和卫宁叫板的大诸侯,可不是凭着他自称的兵圣之后的名头。而是他实打实的攻击力量。

荆襄九郡,带甲十万,但对比起现在的孙坚来说,显然还是觉得底气不足。

荆良的分析头头是道,每一条都直利在刘表的心头,如蛟在喉。

他想继续割据一方,也的确是希望孙曹联军能够遏制住河东的吞并步伐,但并不代表自己愿意他日成为孙曹刀下的祭品。

所以,侧氏兄弟的提议很快便得到了刘表的落实,左右逢源,两方皆不得罪。

这样作壁上观的好处,便是让孙曹和河东都最大可能的流干血液。而他日自己寻个机会抽身跳入其中抢夺果实,不管是帮谁,已经伤筋动骨的人,没有理由放弃他的帮助。他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摘走一颗大大的果实。

正是如此。刘表一方面对河东表示臣服,一方面,又对孙曹偷袭关中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不管,反而更希望

不过,相对于刘表还算积极为自己谋划未来,虽然这种积极也是因为逼不得已,但是,凭借着蜀道天险的刘樟却是真正的当得暗弱无能的评价了。

固然,西川天险让刘璋高枕无忧,但是天下没有攻不破的要塞,没有人征服不了的天堑。西川再险恶。当初也有秦国吞并的先例,更别提时代还在进步了。

虽然如同法正。如同黄权这样的谋士为他轻而易举的推开了那一叶。让他的眼睛能够看得清楚,但是,他依旧毫无反应,甚至对于中原的大战依旧保持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没有哪个谋士不希望自己的主公雄才大略,也没有哪个臣子不希望更进一步。

刘璋的懦弱和固步自封;虽然在蜀中已经是人人所知的共识,但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游离在争斗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拥有着不俗的实力,其实才会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要知道,孙曹和河东的力量比拼,一方胜利,也绝对不会不伤筋动骨,这也是他们这些稍微弱小但又有力量的诸侯最好的机会。

就算刘璋想要割据一方,但是不管是谁胜利了,日后迟早都会将刀举向蜀中吧!就算为了自保,也必须在这场战争上做点什么,什么都不做。只是等死而已!

黄权的建议比较中庸,便是连接刘表,两方私下达成一个攻守同盟的盟约,毕竟两人都是皇室宗亲。又相互联系在一起,又同时都游离在战争之外,又同样都无力争霸天下,当孙曹卫宁三家分出胜负的时候。他们两家的结盟将会让天下变成三分。

黄权的策略更加倾向于帮助孙曹击败卫宁,这样,当孙曹赢得战争的时候,也将会注定他们日后将会是不死不休的对手,尔虞我诈是肯定的。那么一个鼎最起码,也要三只脚才能稳固的支撑起平衡来。他们与刘表任何一家都没有足够的本钱去当那第三只脚,便不如两个纤细的木棒捆在一起,一起承担那大鼎的压力。

而事实上,这样的好处又在于,刘表才是直面迎战孙曹,江东压力。他们大可在后方继续牢牢的稳固自己。这无疑就是让刘表去当那个领头羊,而享受安逸的,才是他们蜀中。

黄权的三分天下或者可以说是四分天下总计,显然最符合刘障的心意。也是比较符合蜀中安于自保。不思进取的策略。但是,这里面便又一个让刘璋很为难的事情,便是如果按照黄权的计策来实行的话,便打破了刘璋固步自封,不出蜀中的原意了。

这就必须参与到孙曹和卫宁之间的战争,而还不单单的参战问题,而是彻底的得罪一方,到向另外一方了。

刘璋很怕卫宁,非常怕。

倒在河东战车下面的敌人太多了,袁绍,吕布,韩遂马腾,李郭等等。曹操也曾一度败在河东军的手下。更别提塞外那些听说吃人的蛮人都对河东俯称臣,而这些人中有多少都是一时霸王,让刘璋听闻名头都觉得心惊胆战,要让他和河东作对。他如何敢轻易的应允。而现在,刘殊的这些谋士们为他清楚明了的展现了一幅天下的大势图像,河东的力量还是依旧占据着上风的,若是自己轻易投身进去,打不倒河东,引起了对方的报复那该如何是好?

要知道,就在东川汉中,那还有一个在河东赫赫有名的四大柱石之一的赵云!如果自己投入了孙曹联军中,那么在汉中的河东军会不会立刻就入川前来征讨他刘殊?

张鲁可是前车之鉴!

显然,黄权描绘的未来景象对于刘障来时候是美好的,但是这其中的过程便有待商椎了。

刘璋踌躇不定,黄权已经算是中庸派了,他尚且如此,而如激进派的法正等人的建议却是完完全全让刘障一个字都不剩的全盘否定了。

法正提出的谋略相比较起黄权的稳妥,显得更加大胆和颠覆,但是不得不说,法正的智谋就算在天下也是一等一的。

他的谋略非常简单,核心思想只是区区几个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