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改进制盐法(1 / 2)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两个月。

经过这段时间的修补,大宋的法律在江辰和所有官员眼里已经到达完美无缺的地步。

可是无论多么无懈可击的法律总有漏洞可钻的。

这只能以后遇到问题后再慢慢修改吧。

新的大宋法律推行全国。

这时候的土地改革已经搞得有声有色的。

百姓翘首以盼,地主却是人人自危,唯一让地主放心的事是官府只清算土地,没有没收财产。

而这些地主却纷纷开始卖地,这时候谁会去买这些烫手的地呢,农民手里可没钱。

江辰得到这种情况让官府以低价收购这些土地,土地收购完成,再按每家的人口数量通过抽签把土地分到农民手里。

而地主拿到钱后开始转战商业。

这是江辰喜闻乐见的。

南下的船对今天从泉州港出发,这次航行的路线是江辰规划的,而江辰是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稍微修改的。

1405年到1433年间

郑和率领大明帝国的船队七下西洋。

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到亚丁湾,泛海九万里。

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地区。

其航海规模之大,船只及人数之多,足迹之广。

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

1405年底,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首至占城,自旧港取西北针路过满剌加向西到苏门答入印度洋,经翠兰屿、锡兰山继向西北,到小葛兰、柯枝、古里返航。

1407年6、7月间回国时带来爪哇、满剌加、阿鲁、苏门答剌、小葛兰、古里等国贡使。

而江辰规划的路线不会太远了,这样时间跨越太长了。

而江辰凭借记忆把这次要带回来农作物化成图册,而且是彩色图册,这样很容易对比。

江辰并没有给船队送行。

此时的江辰到底在干嘛呢,他在改进制盐法。

食盐主要分为四大类: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

海盐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湖盐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或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井盐是采用地下天然卤水晒制而成。

曾经的海水因地质运动变成陆地上的咸水,经过长期蒸发,含盐物质结晶形成岩石状矿层,这就是岩盐,它深埋于地下100~3000米处,需经过钻井、注水溶解、抽取加工才能制成。这些食盐原料经过以下不同处理,便会成为不同种类和叫法的产品。

根据是否纯化处理,可分为粗盐和细盐。食盐原料经过纯化处理,成为杂质少、颗粒小的细盐,也称“精制盐”;未经纯化的便是杂质多、颗粒大的粗盐。

所谓的“杂质”主要是矿物质,也正因此,粗盐比细盐含更多的镁、钾、钙等。

江辰前世看过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有详细的制盐工艺。

这个时候他在自己的实验室正在做着实验。

他要把复杂的工艺经过简化,达到这个世界能够普及的程度。

现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滩,构建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