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皇帝这活,也不好干(2 / 2)

妻定神闲 弈澜 3589 字 2019-09-17

活字坯子送到京城去了,可是印刷用地油墨方子~手里。叶惊玄当时就和顾重楼两人相视一眼,然后就坏笑着把工匠加到了送书的队伍里。

而京里里,皇帝得了这么个新鲜的事,当然要当场看看怎么弄出来的。

工匠在朝堂上一看,一大班臣子和皇帝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差点就跪下来。可心里一想着来前顾重楼的吩咐,心里又一定。然后当着皇帝和众臣的面把活字坯子排好,然后粘合固定后把油墨薄薄刷了一层,用春徽堂专门为了印书研制出来地纸往上一盖,拿刷子上下刷两下后,一张漂亮的正楷字跃然纸上。

众臣们不住惊呼,工匠这会儿就有些飘飘然了,眼前这些可全是大官,还有皇帝……工匠不无得意地拿着印刷好地字句一一呈给各臣工看。

这时候坐上的皇帝咳嗽一声,众臣才醒悟过来,赶紧让内侍把印刷好地字句给呈上去给皇帝看。

皇帝看完那张印刷的字,问道:“这一天可印多少?”

工匠恭敬地跪下回答道:“回陛下,如果只印一张,一人一日若印四个时辰,可印刷一千张左右。”

一千张,皇帝咂巴嘴想着,一本《千秋史》不过才数千页,要抄地话得抄上好几年,这么看来几天就能印出一部来。

“众臣工以为如何?”皇帝没头没脑的问道。

“皇上,永徽王大孝啊,皇上有教化万民之志,永徽王一去不过半年余,便急皇上之所急,思皇上之所思,真乃是大孝。”臣子们一齐附和,臣子们不知道皇帝想听什么,反正夸儿子孝顺总是没错。

皇帝坐在位子上说了句:“老七孝顺朕知道,朕是问你们,这活字印刷术如何?”

众臣们长出一口气,有臣子站出来道:“回皇上,这活字印刷术乃神术也,有了活字印刷术,何愁天下子民没有书读,有书读则天下文治矣……”

臣子们当然不会在这兴头上把皇帝的积极兴给打消掉,当然要越往上捧越好,做臣子的也就这点乐趣了。

“皇上,臣以为当立即着令建立印刷坊,手抄书费时费工,普通人家别说买,就连见都难得见上一本,永徽王当真做了一件实事啊。皇上洪福齐天,得此孝子,得此神术,可教化万民矣……”

皇帝也知道这些臣子的话无非都是些应付场面的话,但听了心里还是忍不住高兴,他心底偏爱的还是这老七,要不然不会把那么富饶的海上贸易城池分封给顾重楼,虽然这其中也有颜家的原因在。

皇帝一高兴,臣子们就更高兴了,可着劲的往上夸……

皇帝这就想拍版定案了,叫工匠留下指导开印刷工坊,可工匠傻眼了:“回皇上,这活字坯子不难制,难得是油墨方子,这方子连王爷都不知道,且油墨里有一味原料只有徽城才有,这印刷工坊……在京城,怕是不好开。”

皇帝一瞪眼,工匠就心虚了,这话是顾重楼给教的,意思是叶惊玄的,然后可怜的工匠就光荣的成了炮灰被送到皇帝眼巴前来了。皇帝重重一哼,把工匠吓得轻,连忙高声道:“皇上,草民有罪。”

皇帝只差没笑出来,他无非就诈一诈,没想到这么干脆就跪下认罪:“算了,也不怪你,要怪就怪老七,做个事情怎么能不圆满,做事只做了半截子。”

臣工们从一片齐刷刷的叫好声中醒过味儿来,赶紧又把刚才的夸奖收回来一些,朝堂上下,君臣一心,一片和谐大统。

工匠在一旁擦了擦额上并不存在的汗,溜了朝堂上的皇帝一眼,发现皇帝根本没生气,反而笑吟吟地看着下面正在附和着的臣子,心说皇帝这活也不好干啊。

工匠正在擦汗的当口上,臣子们在皇帝的引导下,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官印坊交给顾重楼打理,每年供各处的印书造册等一干事宜。

皇帝乐呵呵地听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后就退朝了,把那正在一边看戏的工匠招来:“戏演得不错,朕要赏你,回去跟老七说,好好给朕经营着,将来有他的好处。”

工匠继续抹汗,这皇帝一句话,以后这印刷归官就盖棺定论了,回想起顾重楼来时叮嘱过的话,工匠陪着笑脸打马虎眼:“陛下,七王爷还有一封书信托草民带来呈上阅览。”

皇帝接过信,挥挥手让工匠退下,展开信读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