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1 / 2)

 狼群的离去让工作人员放下了心。

他们已经给灰狼找好了一处栖息地, 只是苦于引诱计划屡屡失败,只能看着狼和东北虎打擂台。

手心手背都是肉。

连续好几周监控中心里都在讨论老虎今天有没有狩猎, 吃上饭了没,狼群走到哪了,如果一直不走要不要去介入,虎崽又会不会受到伤害......到四月份拍到了双方之间发生冲突的画面,眼看真刀真枪地打上了,他们就更担心了。

幸好没有造成严重的伤亡。

什么事情碰到娜斯佳好像都会迎刃而解。

大老虎不仅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还把马戏团小老虎和放归小老虎都照顾得很好。

人类把虎崽送到森林里时它才五个月大,看着和一只橘黄色的小狗没什么区别。在野外养了三四个月后, 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 这会儿体型翻了一倍不说,毛发又顺又亮, 脸盘子也大了起来, 脑袋圆圆的,被网友戏称为“照着圆规长”。

最让人高兴的是它的环境适应。

有野生虎带着, 虎崽学到了很多生存技巧。

监测系统拍到过它吃草来消食化毛的画面,拍到过它在马鹿群经过时闭紧嘴巴躲在灌木丛里的画面, 也拍到过它听到雌虎吼叫后直接上树规避狼群风险的画面。

选择幼年虎野化的好处就在此时体现了出来。

小家伙还没被圈养环境定型,没有习惯肉块的投喂和数十只虎的群聚,容易受到改造。

娜斯佳很容易就让它明白了野生东北虎是什么样子, 教会了它食物是狩猎所得,更培养出了它作为野兽最重要的谨慎和机敏。

收养计划大成功。

研究员每天光看监控视频都能多吃两碗饭。

一项实验得到了好的成果, 他们就把更多实验提上了日程。

五月天气乍暖, 六月闷热干旱,七月天降甘霖。

雨水将动物的皮毛鳞甲冲刷得干干净净,把血污和尘土埋到大地里, 也把森林的色彩洗得更加鲜亮。雨季中拍出来的画面不再是脏兮兮的土黄色,而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嫩绿色,非常适合拍摄宣传视频。

研究员就抓紧时间进了山。

他们通过监测系统分析出来的数据圈了五个野兽活跃点,在每个点上都安装了半人多高的镜子。

说是镜子,其实就是光可鉴人的白钢,这样一来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倒下砸伤或者摔碎扎伤那些靠到镜面前头来的小动物。

测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动物对镜子的反应,第二阶段是改变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节,比如贴上贴纸或涂上颜料,观察它们是否会去纠正这个细节。

镜子测试在学界存在一定争议。

部分专家认为它可以准确判断动物是否具备自我意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该测试变数太多,但作为一项趣味性十足的实验项目,它对国家公园的宣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工程。

节目剪出来的最终效果还真是不错。

连研究员都没想到,小小五个实验点,竟然涌现了一批“黑马选手”。

紫貂在镜子跟前探头探脑,往左边伸一下,往右边伸一下,大尾巴卷在背后,像把小扫帚,黑豆一样的眼睛亮亮的,眨也不眨;狍子歪着脖子打量镜子,看着看着,屁/股就害怕得开花了;猞猁从远处过来,看见镜子,呼地一下就缩到石头后面,空中只露出了耳朵尖尖上的两撮黑毛。

一些小动物来了又走,但也有在镜子面前生根发芽的。

住在高山上的远东豹就为镜子着了魔。

最开始经过时它被吓得四处乱窜,没多久就被镜子里的大猫迷住了。也不知道是在欣赏自己金钱斑纹的皮毛,还是以为那是另一头性格相合的豹子,它每隔几天都会来找镜子,时不时走上去用鼻子碰一碰,用舌头舔一舔,看得目不转睛。

研究员是真没想到豹子会喜欢镜子。

他们更没想到东北虎会喜欢镜子——娜斯佳直接住在了镜子边上,好像生根发芽了一样。

两头老虎第一次从侧面擦过镜子时,虎崽扭头一看,触电一样跳了起来,吓得四脚朝天,而大老虎则是先走了过去,然后像才注意到这里有东西一样退回来,和镜子里的自己面面相觑,旋即转起了圈。除了狩猎,它总是坐在镜子跟前,抬抬左爪,抬抬右爪,翻翻肚子,晃晃尾巴。

它表现得这么憨态可掬,着实给研究员和观众带来了不少欢笑。

娜斯佳和完达山一号是最受关注的两头明星老虎,只要官方有一段时间没更新消息,就会有民众关心询问它们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人类对这头雌虎倾注了很多爱意。

人们读它的身世,就像在读一本引人入胜又不可捉摸的书。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它会掀翻马戏团里的走/私物箱笼,不能理解为什么它会收养一只又一只幼崽,不能理解为什么它会对好人坏人示以不同的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认为娜斯佳是最聪明的小老虎。

某次东北虎观察项目组开会时,陈主任还捧着茶缸和与会者开玩笑,说娜斯佳也应该领一份工资,上一份保险,因为它现在可以算是老虎野化工作的优秀干/部、中流砥柱。

任飞槐教授差点被茶叶呛到气管。

等他好不容易缓过来,就也半开玩笑地说,救护中心早就给娜斯佳上了终身VIP套餐,上次换个项圈都出动了一个医疗小组,因为它几次遭过盗猎者的难,别说巡护员给加了一条巡逻路线,光说监测设备,现在哪片领地有它领地里的多,就差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了。

笑声于是掀翻了会场的屋顶。

关注度高、话题性强、活动范围稳定、视频资料多,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年柳芭在俄罗斯没能完成的东北虎记录片宣传事业反而在华国风风火火地开展了起来,人们用心搜集素材,剪辑成片,从狩猎到争夺领地,从与熊竞争到与狼竞争,本世纪的影像资料取代了上世纪的文字记载,新闻报道光说“首次拍到”都说倦了。

于是当这年夏天金橘再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全华国都知道了它是个妈宝虎。

金橘在过去两年里战绩惊人,它在离开家的第一年向南从一头壮年雄虎那里抢下了地盘,第二次离开家后又调头北上,击退了另一头大雄虎,还在冬季猎杀了两头棕熊。

它表现得这么英勇,结果只有在视频剪辑里才能耍帅,其余时候都是行走的表情包制作机和搞笑梗提供者。

总共离开家才两年,每年回去一次,一住就是几个月,从研究员到网友无不捂脸,完全搞不懂它到底在想什么。

但对安澜来说,金橘永远是金橘。

是那个会在大冬天掉进冰洞里结了一层霜的捣蛋鬼,是那个会在害怕时蜷缩在她身边瑟瑟发抖的小可怜,是那个会在狩猎后守着猎物等她去吃的大孩子。

所以当大孩子回家的时候,她其实很高兴。

那天是八月里的一个暴雨天。

积雨云是上午就重重叠叠地压起来的,但黑云一副要坠不坠的样子,直到过了正午才笼不住雨珠,将一整盆雨水倾倒在森林里,转眼间就把一切景色遮挡在了雨帘后边。

所有动物都在躲这场瓢泼大雨,就柠檬还跃跃欲试地想出去玩,被安澜一口叼住了尾巴。

这只崽子哪里都好,除了不太讲究。

可能是因为以前都被养在房间里淋不到雨,大猫猫本质又喜欢玩水,柠檬从第一场春雨开始就表现得异常亢奋。

不管安澜选择大树还是岩洞做躲雨点,对它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不躲雨。

如果下的是小雨,柠檬就会跑到外面去抬着脑袋朝天上看。

一点点朦胧的雨丝像蜘蛛缠线一样轻轻挂在它的皮毛上,稍微一跑动就会聚拢在一起,滚落成细细小小的水珠。肉垫踩着湿树叶有点凉又有点刺痒,它走着走着就会抬高爪子,分成身体四爪尾巴六个生物。两只耳朵总是因为湿漉漉而抖动,耳朵后面的白点就跟着抖动,就好像在风中点头的蒲公英。

要是雨下大了,这项踩树叶活动就会陡然升级,变成玩泥巴。

整片森林里到处都是天然泥塘,柠檬总是用前爪搅着泥巴玩,要不就是克服软泥阻碍转圈追自己的尾巴,把泥点溅得到处都是,兴奋起来还会直接扎进去翻滚,争取把每一个露在外面的部位都裹上厚厚的泥浆。

安澜对此感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