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举荐(2 / 2)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3420 字 2019-09-17

“本来为师还想过日再提点你一番。没到这么快就醒悟过来。”终于露出笑容。何涉捋须说道:“悟性不错。”

“先贤有训

三省吾身。学生紧记于心。不敢有所忘记。”楚质|道。心里却有些微的愧色。如果不是旁人劝酒太过热情。见酒就头痛。自己也不会这么快醒悟的吧。

“如此甚好。”何涉笑意甚浓。然对自己的决定有些迟疑起来。

“老师。学生现在是到你这避难来了。还请您庇护。”楚质笑嘻嘻说道。

“嬉皮笑脸。都已经是秀才了。还没个正经。”何涉轻笑责怪道:“也不知你这个案是怎么的来的。给谁人不好。偏偏点中你。”

“学生心里也在闷。按理说才学远胜学生的大人在。可是偏让学士夺的头筹。惊讶之余。学生还疑梦中。”楚质也百思不其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什么水平。楚质心里十分清楚。考取秀才那肯定是十拿扫稳。名列前茅也不是件稀奇事。公平竞争之下。楚质觉自己也是有希望夺的。

可问题是。在封府的科考。似从来没有公平可言。若是在成绩相当的情况下。优先照顾的肯定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而楚质也知道。楚家虽也是书香门第之家。而伯父楚汲朝廷的二品大。而自己又是大儒何涉的弟子。身份的位人脉关系是有了。可与权贵世家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开始的时。楚质还以为是身为开封府推官的三叔楚潜在背后推波助澜。后来才知道不是。因为楚质参加童子试。为了避嫌。楚潜根本没有参与此事之中。自也不清楚钱明逸是经过权衡轻重之后。才决定点楚质为案的。

其实楚质把自己给轻了。不提家与何涉。单单是他自己。凭着几诗词文章。已经人所知。也算是一个名士。身上的潜力再也无法掩藏。而在上元灯会上的表现。给钱明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排除与世家权贵有关的学子卷子后。见到一个自己所熟知的名字。钱明逸自然而然的就相中楚质了。也是人之常情。

“景纯。不可妄自薄。老夫的子岂差于他人。为何不能成为案。”何然说道:“不仅能成为。日后还要成为解元会元状元。”

三元及第。真是好的野望。楚,暗暗苦笑。没有穿越之前。在出版社工作。正史野史。奇闻逸事。楚质虽不敢说精。可都有了解。也清楚中国自有科-制度到结束。能做到三元及第的人。只有区区十几个。

唐朝似乎有三个。而文风鼎盛的宋朝然人数最多。根据楚质的了解。自大宋开国到现在好像已经有四个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现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连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这样的牛人也没有做到。这分明是强人所难嘛。楚质垂头丧气想到。

“为何愁眉不展的。否没有信?”何涉轻斥起来。也不知哪来的信心使他相信楚质一可以做到三元及第的。

“回禀老师。确实有些难度。”质幽幽说道:“科举维艰。学生可不敢保证。”

捋须沉吟了下。何涉突然问道:“景纯。过几日贡试开考。可有兴趣参加?”

“老师。您这话是|意思。”楚质莫明其妙问道。自己不过是个秀才。还没有成为举人。哪里有资格参加贡试。

“你不必多言。只回答是或否。”何涉说道。过一丝神秘笑容。

迷惑不解看向何涉。楚质考虑刻。拱手说道:“学生一切听从老师吩咐。想必老师应该不会坑害学生的吧。”

“小子滑头。”何涉笑骂道。从怀里掏出一个信递给楚质。

“举荐书。”从没有密封的信封内取出信函轻轻展开。楚质惊讶道。随之明了起来。恐怕也只有这个方法。才能让自己名正言顺的参加贡试。

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员靠的就是举荐。可以直接为官。可是现在是宋朝。当然没有那容易。不过有举荐书。可以不经试。直接参加贡试。当然。不是谁的举荐书都管用的。如果没有一点份量。主持贡试的官员才懒的理会。

看着举荐书落款处的几个名字。单凭高若讷这三字。参加贡试肯定没有问何涉的神通广大。楚质当然不感到奇怪。可是却疑惑何涉为什么让自己参加贡试。道不清楚以自己现在的才学。若是参加贡试。名落孙山那是肯定的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