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成就感(1 / 2)

 莫吵,继续看,看其情节与会真记有所不 莺莺传的故事其实就是源于会真记,不过经人整理,慢慢展成为著名戏剧西厢记,反正还未出世。楚质奉行拿来主义,直接采用了,当然。肯定有别与元模,不说其中的情节起伏。就是结果就完全两样。</p>

一个悲剧,一个喜剧,抛开艺术层面的不说,楚质相信绝大部分百姓都喜欢圆满欢喜的结局。就连号称十古悲剧的梁祝,最后还有个化蝶尾曲,其中的宫意自然是不言而喻。无非是给人留下一丝美好的寄望。随着情节的展开,张生的才思多情。崔莺莺的娇美矜持,红娘的俏丽活泼,纷纷吸引观众的目光,众人慢慢抛开了其他杂念,将什么会真记抛去一边,思绪跟着故事飘走。很快就到了最精采的待月西厢一节。</p>

冉再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p>

望着底了安静欣赏戏剧的观众,洛小仙欣喜微笑,知道这出戏又成功了,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悄然曼步而出,翩舞逸唱。</p>

短短两句将一个古代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底下有不少才情出众的士子,闻言纷纷击掌称赞。</p>

一节待月西厢之后,接下来就是长亭别离金榜题名,直到结尾,演员谢幕,观众才长长吐了口气,唱彩之声云集。</p>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歌舞等助兴节目,而谢妆之后,换了件衣裳的洛小仙却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步入场中,像是着意打扮了一番,穿着一套天蓝边的衣裙,头挽髻,两只玉坠子在晶莹的耳边打着秋千。</p>

纯净无瑕的面孔稍沾粉黛,趟显得明丽妩媚。一举一动之间,自然有一股让人心醉神驰的魅力流淌出来。微步从席间飘然而过,卷起一阵清淡幽香,若有似无,着实让不少人忤然心动。</p>

听得洛小姐歌喉,如声绕梁,闻音三月不知肉味,也莫过于此了。也不知是哪个仁兄在底下叫喊的,虽然有些俗套,但是响应者却是不少。</p>

这种赞美绝对没少听到,但洛小仙还是眼波盈盈,浅浅一笑,轻垂螓,变成一段流畅柔美的曲线,柔声拜谢起来,语气娇媚,动人心眩。令人迷醉。</p>

此时此刻。没人再去关注戏台上的表演,纷纷围绕着洛小仙打转。而她也是如同花间的彩蝶,在席间穿梭起舞,前一秒还和某个富豪闲聊风月,下一秒又与一个士伸谈及诗词字画,没得消停。</p>

自然,在一片详和气氛中。也有几个不协调的声音:洛小姐,留下来吧,汴京物宝天华,怕是居之不易,还是杭州好,杭州妙,日出江花红胜火,,三秋桂子</p>

对此,洛小仙当然是有意无意的选择忽视,期间,像投壶双陆击鼓传花流水引筋之类的助兴游戏也分散了部分宾客的注意力,响应者极少,没能形成有效推力,让洛小仙暗自松了口气。</p>

时间飞快,一晃将近黄昏时候,戏班诸人已经收拾好行装,骡马车辆就绪,就等洛小仙前行出,而这时来客也知道离别将至,纷纷围了上去,或折柳,或赠礼,或言诗填词。以抒惜别之情,很是热闹。</p>

洛小仙满面伤感之情,不知回了多少次礼,道了多少声谢,突然挤出层层包围,在众人的诧异目光中,走到楚质旁边,妙日盈光流盼晶莹闪烁,沉默不语。</p>

咦,这不是楚。某人惊讶道。</p>

跟着有人附和起来:们,真的是他,他怎么来了,刚才似乎不曾见到。</p>

人家早到了好不好,只是你没留意而已。旁人适时表示鄙视。</p>

自会有人促狭笑言道:这位兄台想必是沉醉于风月之中,耳目早不闻外事,大伙是可以理解的嘛</p>

瞧这情形,这位与洛小姐似乎有什么</p>

喂,你是外地的吧,这事何用你说,大家谁不知道。</p>

也让你尝尝流言蜚语的滋味,看你以后是否还那么淡定,望着满面木然的楚质,洛小仙妙目掠过一丝得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才慢条斯理的从贴身处,取出一本书籍,柔弱纤手呈上,声音媚腻中带着伤愁道:楚妾即远赴异地,求君留诗以纪往日情分。</p>

往日情分听起来好生暧昧,难道他们,嗯,看来空穴来风,必定有因,想到这里,观众八卦之心立时熊熊燃烧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