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皇城长安戏痴人(1 / 2)

 等他去后,宇文娥英看了看掌中的字迹。原来玉阳子临时起意,去了长安城中茶楼里,喝茶打听消息,果然听得一旁有人谈论道:“太宗皇帝,远征高句丽,打了一年,高句丽军中有人想出了一条毒计,于双方大军混战中,射来毒箭,涂有剧毒,太宗皇帝虽然骁勇善战,最终敌不过高句丽大军的围攻,肩膀中了一只毒箭,这才退军,征服高句丽之事,暂且作罢。”

太宗皇帝回到长安城大明宫中之后,依旧每日打理朝政,忽有一日,肩膀处红肿发炎,宫中御医纷纷束手无策,太宗皇帝下诏榜文:特诏天下武林各派,神医能手,进宫医治太宗皇帝医治毒伤,封侯赐爵,赏金万两,常言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下诏榜文几日之后,来了一个番僧,揭下榜文,由宫中卫士接进宫去。”又听得另一个人道:“番僧也许真有通天彻地之能,在宫中搭起练丹炉,练了几日之后,炼制出了一种丹药,名曰“长春丹。”

玉虚子、玉阳子两人心中暗笑道:什么长春丹?该叫做夺命丹恰当,哈哈,哈哈。”太宗皇帝虽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弑弟,逼令父亲唐高祖李渊禅位,看似雄才大略,其实一小人而已,不足为惧。

两人走下楼去,玉虚子才说“师兄,我有一条计策,你看可行?”玉阳子答话道:“夜探皇宫?”

玉虚子连声道:“师兄,正是!”两人商量已定,只等夜晚之时,夜深人静,施展变化之术,乔装改扮,混进太极宫中一探究竟。两人坐在茶楼靠窗的雅座上,喝着清茶,看着窗外长安城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沿街两旁摊贩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太平盛世,市井繁肆,当铺酒庄,绸布庄,店铺。聚集成市,热闹之极。

日落时分,一轮红日,照在长安城大街。红光四散,煞是好看。汉朝汉武帝刘彻,“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流传了千年,西汉末年,动荡不安,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汉光武帝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天下重归刘氏之手。

天下间的事,难说难定,云海幻灭,只在一瞬之间。玉虚子、玉阳子两人感叹无限暗想道:“天下果然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乃天道,不可违逆,否则气运不佑,有损阴德,阳寿退减。”

玉虚子在阁楼窗边,谈论长安城的风景人物,谈了半日,天色渐暗,路上行人稀少,付了茶钱。

玉虚子推着玉阳子走下楼来,伙计看玉阳子腿脚不便,正要过来帮忙,却见玉阳子所坐的鲁班椅,一股飓风,鼓得双轮直响,一阵“呼呼”地声响。一股巨风吹起,霎时不见踪影。两人往长安城北门走去,寻一洞穴,打坐练气,只等夜晚,乔装改扮,混进太极宫去。

两人走到北城门时,眼见一对士兵,站在那里。他们两人见一位做道士的打扮人,推着另一个道士,夜晚的时候,出城而去。不禁心中有些奇怪,一瞥眼,见得鲁班椅之上,两道符印,写着八个大字,“御风逍遥,唤风为使!”一对士兵眼见八个大字,心中大喜暗说:天赐机缘,降下两位仙人来度化我二人?闻得仙道,超脱生死。”

”想到这里,一脸笑意说:“望道长大发慈悲之心,度化我二人,共证仙道,超脱生死!”一对士兵见他沉吟不语又说:道长,我二人久在官场,早已厌倦,只想修仙慕道,请道长收录!”玉阳子玉虚子、玉阳子两人暗笑说:“痴欲凡人,可悲。”脸上却是故作沉吟,说:佛家度人,须得讲究缘法,道家度人也是一般!”两人问说:“道长,何谓缘法?”

玉阳子听后说:仙道者,“御风乘云,除妖灭魔,非只一私也。”士兵听罢一齐摇头说:道长,这话何意,我二人资质鲁钝,难解其意,请道长明说!”二人刚刚说完,抬头看去,只见四周静静地,那里还有玉阳子二人的影子。两人抬头看着空中,二人呆了半晌,皆叹道:“神仙道人,无缘!”一阵哀叹,去守城门,或去打板叫更,各司其职,各谋其位。玉阳子早已在长安城半空中,拨开云雾,往下看去。见他们两人垂头丧气,感叹道:“世人痴迷,不解大道,难脱轮回!”玉阳子蓦地一抬头,眼见太极宫中煞气弥漫,渐渐壮大,最后成了一只黑龙。

飞在太极宫屋顶,张口一吸,有吞没龙气。两人暗叫:“不好!”玉阳子想:当时在本门鱼龙洞府出土了一块石碑上说:“六六朝期,牝鸡司晨。”

想罢,疾起身形,施展遁光,往太极宫而去。星辰照耀,满地清辉。遁光划过天际,太极宫中投去。

一霎间,玉虚子、玉阳子两人伏在宫墙边,念动法诀,摇身一变。忽听一阵爆裂之声,从屋中传出,火光之中,有一位番僧模样的人。一袭黄色僧袍,外加一个披风,布衣僧鞋,看来和中原的僧侣,没有不同的地方,但脸色神采飞扬,没有出家人的恬淡儒雅,而是狠戾争雄的气质。正是那日揭下皇榜之人。

他缓缓地走近炼丹旁,捡起了几颗丹药,颗颗碧绿剔透,念动法诀,身形如风,直奔出来。两人急忙隐盾身形,从暗处看去,番僧往御书房走去。御林军对他极是客气,口称:“师父。”番僧也极为客气,沿途所见御林军,都点头微笑,到了御书房门叫道:“贫僧,参见天可汗陛下。”听得御书房传出一个说话声响“鸠罗法师到了,快宣!”这人富有四海,生杀大权皆取决于他,正是大唐太宗皇帝。

两道红漆木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