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飞与秦桧(1 / 2)

 金庸

读到《文汇报》今年十月二十一日第八版所发表的刘金先生《向金庸先生进一言》一文,盛念可感,文中对史事的意见,本人全部同意,并佩服刘先生对历史的见解,但我跟着第一个联想,是西方学术界所流行的用于辩论的一种滑稽方式。

X先生辩论落于下风,于是说:“Y先生,近来听说你不打你母亲了,那是很大的进步。我对你做一项友谊的忠告:打人是犯法的,打你母亲更加不好,万一把她打死了,罪重得很。你的母亲行为不良,你还是好好劝告她吧,不要重拳打她。”事实上,Y先生很孝顺母亲,众所周知。X先生用“听说”两个字,就把捏造的谎话和诽谤强加在对方身上,以此诽谤为前提,大做文章。Y先生不能辩称打母亲是好的,也不能说“近来不打母亲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打过母亲,他母亲也不是行为不良。

刘金先生的文章开头便说:“据传媒透露,金庸先生认为岳飞如何如何,秦桧如何如何”,是什么传媒,在什么场所,哪一月哪一日听到我怎样说,完全不提。事实是,我从来没有说过刘金先生所引述(或捏造)那一段话。我近来在研究历史,那是事实,但我正在学习与探讨的西洋史是古希腊史与古罗马史,正在读Herodotus与Plutarch的作品,中国史正在精读翦伯赞、张传玺两位关于秦汉史的著作。翦先生“四读”《汉书》,历史学家传为美谈,我很想打好坚实史学基础,学习前辈,每天正在下苦功第“二”次点读《汉书》,绝无时间再去涉猎宋史。岳飞、秦桧是我少年时关心的题目,这几年我心中盘旋的尽是霍去病、张安世、董仲舒那些人物,连邓禹、吴汉他们也不大想到,更不要说秦桧了。

金庸:批评者自呈想象,以虚妄意见硬加于我身上,未免近似“文革”时无聊大字报的栽赃作风。

对我批评指教,欢迎之至。但要批评指教我的任何见解,都应以我正式发表的文字或完整的演讲记录为准。批评者自呈想象,以虚妄意见硬加于我身上。在《金庸作品集》三十六册之中,确有提到岳飞与秦桧之处,任何有历史眼光、有基本历史知识之人,一看到那些文字,立刻便知所谓“据传媒透露”云云全不可靠,绝无根据,因与我过去已发表之意见截然相反。

我比较重要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以反抗金兵残暴侵略为题,刘金先生不妨随便找十个中学生少年来问一问:“郭靖、杨康的名字因何而来?”相信多半有人能答:“为了要雪靖康之耻。岳飞《满江红》词说:‘靖康耻、犹未雪。’”肯定岳飞、贬斥秦桧的篇章,书中太多,不能尽引。《射雕英雄传》的主要事件之一便是寻找《武穆遗书》。武穆者,岳武穆也。我是杭州人,岳庙是儿童时、少年时常游之地,不跟着同学们在秦桧铁像上撒尿,只是由于大人声称行为太不文雅而阻止,岂有称道秦桧之理?刘先生如能拨冗翻阅一下《射雕英雄传》,相信便可了解。

在我所撰《三十三剑客图》文中,有直接提到岳飞与秦桧的处所,不妨引述于下,以供刘金先生参阅:

岳飞被害千古大狱,历来都归罪于秦桧。但后人论史也偶有指出,倘若不是宋高宗同意,秦桧无法害死岳飞。文徵明《满江红》有句云:“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说明秦桧只不过迎合高宗的心意而已。不过论者认为高宗之所以要杀岳飞,是怕岳飞北伐成功,迎回钦宗(高宗的哥哥,其时徽宗已死),高宗的皇位便受到威胁。我想这虽是理由之一,但绝不会是很重要的原因。高宗做皇帝已久,文臣武将都是他所用之人。钦宗即使回来,也决计做不成皇帝。高宗要杀岳飞,相信和苗傅、刘正彦这一次叛变有很大关系。

疑忌武将是宋朝的传统。宋太祖以手握兵权而黄袍加身,后世子孙都怕大将学样。秦桧诬陷岳飞造反,正好迎合了高宗的心意。要知高宗赵构是个极聪明之人,如果他不是自己想杀岳飞,秦桧的诬陷一定不会生效。

故事中提到了秦桧,趁这机会谈谈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奸相。

秦桧,字会之,建康(今南京)人。在靖康年间,他是有名的主战派。皇帝派他随同张邦昌去和金人讲和,秦桧说:“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坚决不去。后来金人要求割地,皇帝召开廷议,重臣大官中七十人主张割地,三十六人反对,秦桧是这三十六人的首领。

后来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掳,金人命百官推张邦昌为帝。“百官军民皆失色不敢答”,秦桧大胆上书,誓死反对。

后来金人终于立张邦昌为帝,掳了秦桧北去。

秦桧被俘虏这段时间,到底遭遇如何,史无可考,但相信一定是大受虐待,终于抵抗不了威胁,屈膝投降。一般认为,他之所以能全家南归,是金人暗中和他有了密约,放他回来做奸细的。金人当然掌握了他投降的证据和把柄,使他无法反悔,从此终身成为金国的大间谍。由于他以前所表现的气节,所以一到朝廷,高宗就任他为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