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踏浪者(1 / 2)

 2022年1月17日。

和平饭店多功能厅。

“秦老师,所以在您看来,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1982年比1984年更有历史意义是么?”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在主持人的示意下站起身提问。

此时的台上坐着两人,一人是中年女主持,另一人两鬓斑白,身材管理良好,整体给人非常儒雅的感觉,在他的胸牌上写着秦汉二字。

而在他们背后的大屏幕上,则写着:《改革1982之草莽时代》新书发布交流会。

秦汉浅浅一笑,“看来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还是没能绕开1984,我知道,大家都很熟悉1984年。

因为1984年第一次南下给出的态度,因为海尔,联想,健力宝,万科这一批企业广为流传的故事,因为在各种自媒体上都能看到1984年被誉为华夏公司元年的说法。

相比之下,在大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笔下,1982年是阴沉的,是消极的,是寒冷的。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好像大众都很喜欢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叙述历史,可我对此表示存疑,这种习惯,是否有管中窥豹之嫌?

这种叙述历史的方式,让很多人记住了1982年严打投机倒把,记住了1982年的温城八大王事件,却忽视了当年村镇企业逆势活跃,全国工商户突破了100万家的现象,让很多人记住了1984年被誉为公司元年,却不知1984年是多部门联合全面管控商业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历史也好,经济也好,是客观的,更是全面的。

1982跟1984都有属于它的历史意义,我只是想找出更多被埋没的历史,供大家探讨。

或许当我们看的更多,就会感觉正是1982年一群在历史长河中极其渺小的草莽,用他们微弱的身躯顶住了门外的寒风,才让那些在1984年起步的公司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这一次,我想把目光先聚焦在1982年,挖掘大家熟知的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去感受小人物的伟大。

因为我相信,当时代的大浪卷起,每一个人,都是踏浪者。”

现场非常配合的响起了一阵掌声。

主持人等掌声结束后开始切入下一个环节,秦汉则起身先回后台休息。

...

来到化妆间,秦汉让工作人员都出去,准备稍微休息一会儿。

刚把椅子拉出来,身后却突然出现了挠人的高跟鞋声。

警惕的转过头,看清楚来人后秦汉立马放松下来,只是眼中带着疑惑,“秦淑?不是让你中午到么。”

“我来观摩一下我哥的新书发布活动不行么?”穿着一身白色西装的中年女子走到秦汉身边拿起一根烟,一脸戏谑的看着他。

秦汉一把夺过秦淑手里的烟,“说了多少次了不要抽烟!”

看了眼被夺走的烟,秦淑淡然从包里取出烟盒,熟练的挑出一根烟,“还是这幅德行。”

这一次,秦汉直接连烟带烟盒一起夺过来,低着头把烟塞回去,一时看不清表情,“妈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了,爸现在情况也很不好,医生让我们做好转移的准备。”

秦淑侧过脸,并没有接话。

把烟盒盖好放到桌上,秦汉重新抬起头看着秦淑,“下午先跟我一起去看看大姐。”

秦淑下意识把头转回来,“我们每年不都是各去各的么?”

“今天是四十周年。”秦汉沉声道。

“所以你选在今天发布新书?一本写1982的书。”秦淑双手撑着化妆台,直直的盯着秦汉的眼睛。

秦汉收着自己的表情道,“两码事。”

“呵,这话你自己信么。”秦淑冷冷的一笑,“不过跟我也没什么关系,你今天找我来如果是为了这个事,那就没必要了,我下午还有别的安排。

另外,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想看看你的情况,你前两个月不是说自己日子不长了,到底什么时候死啊?”

秦汉用鼻子出了口气,“老天爷就是不肯收我,我且活着呢。”

“你最好抓抓紧。”秦淑一只手插进口袋,“最近房地产还是不太景气,我需要一笔资金周转,就等你的遗产了。”

秦淑看着秦汉,似乎是在期待他生气的样子。

然而秦汉并没有生气,反倒是很认真的问道,“你这次需要多少钱?”

秦淑有些意外,不过很快顺势道,“两千万。”

沉默良久后,秦汉转身看了眼自己的手机,“钱的事我帮你想办法,下午陪我去看看大姐。”

秦淑愈发意外,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不对付的表情,“你最好不是骗我的。”

说完,秦淑直接转过身摆摆手,“那我吃完午饭过来找你。”

“你给我回来!”见秦淑这么着急走,秦汉终于有些不悦的怒喝了一声,“我事还没说完!”

然而,秦淑并没有搭理他,还是走了出去。

看着空空荡荡的门外,秦汉长长叹息一声。

侧身拿起桌上属于秦淑的烟盒,秦汉思绪有些飘忽,在化妆间里随意踱步起来。

几分钟后,秦汉突然双手捂着胸口,身体出现不自主的抽搐,“救...有人...”

慌乱间,秦汉扶着墙想要制造点响声,可偏偏脚下又绊到什么东西,整个人不受控制的向前方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