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孤守维扬(1 / 2)

南明北望 大叔猫 0 字 2022-05-11

 弘光元年的腊月廿四,朱慈炯已经在扬州守了整整半年了,偷偷派出去的探子回报,有援兵在沿着运河往北推进,这曾经让扬州城激动了好几天,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热情渐渐消散,失望、焦虑弥漫了整个城市。

扬州旧城挤了二十多万人,不仅是贫苦人家,一些富户也主动拆了院墙收容难民,但长期被围的恐慌是无法克服的,很多人因此而绝望,有的疯了一般上街乱嚎,有的冲到城门洞去搬动拒马、塞门刀,企图逃出城去。

如果说精神上的恐慌还可以用暴力压制,更大的困难来自于物资的缺乏,城市被围半年,粮食不缺,最缺的倒是蔬菜水果。

长期不摄入维生素C,导致扬州军民们普遍出现了便秘、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皮肤莫名出现淤血或紫斑,有的则因为体内脏器内溢血而死。

朱慈炯也开始有些慌了,再这样围下去,不用打,扬州就完了。刘肇基已经上奏了好几次愿率敢死队杀出一条血路,送皇帝出城,被朱慈炯严词拒绝了,不是他不想走,而是走了南京就守不住了,大明不能亡在自己手里吧!

如今之计,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固守待援,等待左良玉与郑芝龙的勤王大军了。

南京城,皇帝在扬州被围了半年,音讯断绝,各种流言都有,有的说皇帝被俘了,有的说皇帝逃往河南了,《民报》辟谣了几次,说扬州城依然还在坚守,我大明官军正在江北与清虏大战,不日便可将鞑虏驱逐,依旧抵挡不住各方的人心浮动。

朝堂中已经有连续几波人上奏要求立监国了,虽然内阁还没有大佬跳出来摇旗呐喊,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都是钱谦益的那帮拥趸。张嫣已经断然拒绝了几次,明言除非皇帝殉难消息确切,否则绝不立监国。

士民们不拿朱慈炯的一文钱俸禄,却比官僚们更有勇气,在镇江京口,聚集了上万江南各地的义勇,等待福建的郑军水师前来,准备一同北渡勤王。

有落第书生在《民报》上发表了一篇打油诗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

江淮狼狈遍地走。

渡江追随君王去,

搏个功名万户侯。

诗未必算是佳句,但胜在那份报国之心,被《民报》以最高规格的稿酬付了“润笔”。

一向风花雪月的《百花报》一般都是女儿家的文章,除了新闻便都是些咏月、赏花、登高观景之类的文章,但有一期登了一篇不知是哪个秦淮姑娘写的七绝,诗这样写道:

秦淮商女恨亡国,

男儿金陵荡青波。

君王带甲孤城坐,

将相高檐饮碧螺。

待得江南齐失色,

北面而拜执玉帛。

这诗一出来,激起了千层浪。这首诗大致意思就是说别说我们娼妓不知亡国恨,皇上被围,男人们还在秦淮游河,将相们在家悠悠的喝茶。说不定等到江南沦陷,这帮子“忠臣良将”摇身一变就成清国的新贵了。

报纸出来后第二天,就是朝会,钱谦益在朝房就拍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