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洪武门阅兵(1 / 2)

南明北望 大叔猫 0 字 2022-05-11

 转眼便至十月,十月初一,民报头条刊载了朱慈炯将于十月初十于洪武门阅兵的消息。阅兵定在了洪武门,但实际上洪武门离崇礼街有十几丈的距离,朱慈炯便命人在洪武门前搭了个高台,以便在此检阅。

初十那天,辰时,朱慈炯便穿好了通体大红色的武牟服,原本武牟服用于遣将出征才穿,但朱慈炯十分重视这次阅兵,便执意身着武牟服。不过穿了后朱慈炯后悔了,这套冠服的皇冠太重,整个皇冠就如同个蒙古包一样,上面还要坠12条挂满五彩珠宝的绳子,比任何一顶皇冠都要重的多,顶在头上没多久,朱慈炯就觉得沉的不行,感觉就像顶了个大西瓜。不过一想到自己即将阅兵,阅兵哎,前世看电视里领导人阅兵的样子,那气势、那威武,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上去喊两嗓子“同志们好”,如今梦想即将实现,再苦再累也要忍一忍了。

参加阅兵的队伍一大早就从朝阳门进了南京城,然后过了青龙桥,在桥南沿着崇礼街列队,因为考虑到虎贲营人数太少,朱慈炯便把羽林左卫一起拉了过来,总计三千五百人的队伍,各自按照兵种的不同,分成了十几个方阵,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各色兵器,个个肃然而立,鸦雀无声。青龙桥南这段大街,边上是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与东城兵马司的官署,当班的官吏这时也不办公了,纷纷挤在街边围观,不时啧啧有声。

崇礼街往南,过了东城兵马司就是一个大拐弯,拐过来便是洪武门正对着的崇礼街的一段横街,阅兵便主要在这条横街上进行,南京城的百姓们便大都挤在洪武门附近,在街道的北侧路边站着,翘首以盼。由于人太多,应天府的衙役已经管不过来了,便委派了锦衣卫前来维持秩序,倒总算没出什么乱子。

辰时七刻(8点45分),大明皇帝朱慈炯携内阁诸老、六部尚书、京营总督赵之龙、操江提督刘孔昭以及部分勋戚登台观礼。

巳时,随着三声炮响,便听得兵马司那道拐弯处传来颇有节奏感的“哗啦哗啦”的声音,那是将士们的铠甲随着走路而产生的摩擦声,街边的人群中顿时一阵吵闹,纷纷嚷着“来了来了”。

第一个方阵缓缓走来,这是是羽林左卫的二百五十名近卫,平时主要负责朱慈炯的贴身护卫,身穿黄色铁甲、头戴八瓣儿盔、腰间挂着腰刀,左手握着刀柄,右手前后摆动,齐步向着检阅台走来,将至未至,便听得领头的小校喊:“正步走”,近卫立刻切换成了正步,腿抬的高高的,又狠狠地落在地上,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又听一声喊:“敬礼”,士兵们头齐齐向右一转,举起右手至齐眉,又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时,站在台上的朱慈炯也敬礼作为回应。其实他本想喊一句什么话的,但是一想到这个时代又没有扩音喇叭,这么嘈杂的环境,自己喊了话估计下面也听不见,就作罢了。

接着便是羽林卫的刀盾兵、弓箭手、长枪兵、斩马刀手、鸟铳兵等五个方阵,因为平时负责皇城宿卫,兵器便仍以冷兵器为主,就像第一个方阵,类似仪仗兵的性质,便只配有腰刀。

羽林卫刚刚走过去,横街的尽头传来一阵惊呼,百姓纷纷抬头张望,高台上的官员勋贵也纷纷侧目,等走的近了,才看的真切,原来是虎贲营的将士,士兵们一身通体银甲,比起羽林或绿或蓝的盔甲,银甲在阳光中熠熠生辉,更显威武。加上虎贲营更加扎实的队列基本功,不论是横竖或者斜里,全都成一直线。往往望去,一个方阵两百五十人,更是如同一只会蠕动的银甲大虫,在阳光下缓缓前行。

高台上的文武大臣皆是看的目瞪口呆,京营总督赵之龙喃喃道:“皇上,竟,竟能练出如此强军”。首辅史可法原本不停捋着胡须,这是眼中放光,呆呆的停住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