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乱世惨景(2 / 2)

诸夏 修戈 5818 字 2019-09-16

这次为了赈灾,铁路局专门调整了列车行驶计划。专门给他们留出来充足的运转时间。故而十五列火车几乎是排成一列长龙间隔半个小时次第开出,此时开始沿着站台随停下随卸车。整齐有度,一丝不乱。

两台重型起重机和重卡将十五列火车装载的集装箱在货站中间垒成一个巨大的方阵,中间有足够大的空隙给押运武装护卫们设立营寨,垒起来足有八米高地集装箱城墙就是现成的无法攀爬的防御工事,令宋哲元带来的军队彻底傻眼,想要下手都没地方。

当天夜里,赈灾团加班加点的在随行携带的发电机给出的电灯照耀下,开始按照计划装配各种机械,一辆辆能够适合此时的颠簸路面、跑得慢拉得多抗造皮实的加斗12马力拖拉机从集装箱中拖出来,车头是直接可以用的,车斗分拆成十几块,很容易便装在一起,随即拉上大米盐分,按照事先地规划,在武装护卫和军队地保护下朝着西安城外各个粥场和赈灾地点开去。

清晨,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被粥场那边飘过来地食物香味惊醒了,数以万计的灾民喧闹着,连滚带爬的朝着这边涌过来,眼睛里闪烁着疯狂的神光,直勾勾的盯着那些热气腾腾的大锅,不顾一切的冲上去!

军队立刻,鸣枪示警,并通过大喇叭大声喊道:“想要吃饭的,就老老实实排成队,一个一个的来,谁都有,闹腾起来谁也吃不上!”

灾民一边抖索着朝十几个入口拥挤着,谁都想占一个好的位子提前吃上热腾腾的水食,一边攥紧了手中的破瓷碗和瓦罐之类的量具,眼巴巴的看着蒸腾的烟雾,闻着久未的热饭的气息,军兵说得什么混不在意,便是有些不听话地被棍子打枪托砸,也好似没有感觉似的,只想尽快的吃上一口。

这样的情景发生在西安城周围的十几个粥场里面。若不是赈灾团规划的井井有条,事无巨细的全都准备充足,只怕这赈灾舍粥也会闹成一场大乱子,饿极了地百姓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秩序什么道德,吃上饭活下去是第一位的。

能够活下来跑到这里的灾民,身体强壮年轻有力的占了不小的比例,真正拖家带口的都是附近一些地方的。再远的那些灾民,老弱妇孺根本走不远,如果就在不及时,就只能等死了。

按照山东给出的赈灾方略,首先在西安城内城外设立粥场将灾民吸引过来,令他们不至于四处流动导致更大地麻烦,毕竟只要有一口吃的,老百姓就不愿去冒着杀头的危险作乱。

然后,将灾民中身强力壮的那些人挑出来。组成劳动队,让他们按照规划的路线朝着几个方向修路,这样有几个好处,其一是将这些最有可能闹起乱子地生力军给集中起来管束,可以防止他们闹事。剩下的老弱妇孺只要几个庄丁就能维持好秩序。

其二是将这些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修路搞简单的土石方工程,令他们有事情做有饭吃,还能将搁置许久的基本交通水利建设做起来,不管做多少总比着什么不干强。

其三,这些饥民大军都得到妥善控制之后,赈灾队伍才能安全稳妥的朝着周围其他的灾区进发。不必担心中途遭到大规模地饥民抢掠,闹出不忍闻之惨事!毕竟赈灾团随行的武装护卫是一定会开枪的,而当地军队也不会留情!

如此安排,赈灾行动便可以以西安为中心迅速辐射出去,紧跟其后的打井队和农田水利建设队伍也可以便利的开展工作,而不用担心遭到大规模的袭扰。

宋哲元对此不得不佩服,这可比他们光关紧城门不让进来,或者用军队强行压服要好太多了,这里边最大的麻烦---粮食根本不必他操心。这人吃饱和勉强能活下去是绝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但是这两样他都做不到,就是手里有粮食,他也不见得能做成这样。

最令宋哲元佩服的是,从头到尾地赈灾行动,这些山东来的家伙搞得滴水不漏,不管后面来多少次列车,他们都能整的整整齐齐的,除了用空的集装箱将货站重新垒起来一个环形基地以外,其他的事情没发生多大的变化。而令他最担心的武装护卫则始终保持了三千人的规模。其他的是随来随走,来地时候拉地是一车的货物。走地时候,拉的是一车的人。

没错,人。

作为赈灾行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施放食物令灾民活下去,令年轻强壮灾民修路之外,便是将那些生存能力很弱的妇孺女人从灾区中拉出来,通过火车拉到山东去避难。

大灾频发的年代,女人和小孩的下场都很悲惨,女人往往成为最先被转卖的“货物”,用她们的身体换取一家人活下去的钱粮,这种事情说起来骇人听闻,实际上在灾年中却经常发生,仅仅是陕甘一代,从1928年到1929年间,被转卖的妇女就达到十万人!

其次是孩童,他们本就没有生存能力,在大人逃难的过程中也是拖累,更在灾情最疯狂的时候,他们是最先被人煮了吃掉的“食物”,吃人,这在文明社会的人眼中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是在灾荒年间,却又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样的惨剧是一定会发生的,而无力救灾、无心救灾的当地政府根本管不了。但是这一次不同,山东赈灾团不但拉来了救命的粮食,还大方的提出将这些无力生存的灾民接走,到山东去安排他们的生活,以此减轻灾区的压力这样的事情,冯玉祥想想也就同意了,只要不弄走他最需要的壮劳力,只要不断了他们军队的来源补充,他甚至还希望山东这帮傻蛋连老人都拉走才好!留下一个纯粹精华的年轻男子组成的大后方,多好统治,多好养活!

这些妇孺是不得不走,今年的庄家都已经绝收了,家中颗粒无存,盗贼蜂起,她们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等下去只能靠这些救济的稀粥苟延残喘,但是万一粥没了呢?明年连种子都没有,注定是要挨饿的,与其在这里等着饿死,还不如到传说中富庶得如同人间天堂的山东区寻一条活路,便是被卖了,总也是被卖到能吃饱饭的地方好一些!

一车车的粮食卸下来,在一个个的县城周围设立粥场,这些妇孺吃上一顿饭,然后就在板车、拖拉机甚至步行下到达西安,然后被安排着上了火车,千里迢迢的奔赴山东,这一去不知道此生还能不能回来。数以万计的百姓生离死别,那种悲惨的场景,谁人能不落泪!

壮丁修路计划,是得到了冯玉祥同意的,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顺着灾区发生的主要地方,两条重要公路开始修建,一条是通往凤翔、宝鸡,准备链接甘肃天水的主要公路,另一条则是贯穿陕西南北,从西安到延安,再往北穿到绥德、米脂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