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辞职(1 / 2)

牛犇炒股 余工 0 字 2022-05-11

 牛犇终于办完了所有的离职手续,这会儿,他正在走廊里跟部门的同事们告别。

“以后成了巴菲特可别忘了哥们,还想等你拉哥们一把呢。”王松打趣的说。

“你不是有公司的原始股吗?还想要我拉你,等我把手头的钱亏完了去你家要饭还差不多。”

“原始股有屁用啊,谁知道这公司能不能上市呢,听说香港的投资方都要撤资了,咱们做的那个网站运营的不太行。”王松突然感觉自己的话好像有点不合适,瞟旁边的部门经理于波一眼,“呵呵,老大,我也是听公司的客服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们都管自己的部门经理于波叫老大。

“王松跟咱们客服部的莉莉好着呢,都是第一手资料,没准是真的哦,哈哈哈……”于波打趣完王松,转过来又对牛犇说道:“牛犇啊,炒股也是有风险的,要悠着点,一步步来,不要把所有的钱投进去,先投一部分试试水,后面再加大投资。”

“谢谢老大提醒。”

“老大,你就不要担心我们牛哥了,他名字里面四个牛,不炒股真是浪费了!”

忽然手机响了,牛犇拿起手机一看,显示的名字是“蕾”。知道是妻子来接她来了,“喂,……,恩,……,好,马上就来了!”

大家知道这是牛嫂在催了,跟牛犇说了再见,保重,发财,以后多联系,记得上咱们的微信群之类的客气话,就散了。

牛犇跟部门同事做完告别后,坐电梯到了楼下,他的妻子王蕾在电梯门口等他。

“都办完啦。”

“恩,都办完了,还挺顺利的,下面你有什么安排吗?”

“今天反正也没什么事情了,童童幼儿园五点才下课,我想再去植物园玩一趟。下午五点回来接童童就是了。”童童是牛犇和王蕾的女儿,今年四岁,在幼儿园上中班。

“这大冬天的,植物园有什么好看的呀。”

“明天就要离开北京了,我就是想去一下嘛!”

“那就走吧!”

牛犇当然知道妻子为什么想再去一次植物园,因为那是他们第一次认识的地方。

牛犇出生在贵州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从小,牛犇就是家里的骄傲,他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一九九八年,他考上了南京某大学机械系。牛犇的爸妈都是老老实实种田种地的农民,吃穿倒是无忧,但是一旦遇到要用大钱的地方,就比较麻烦。因为山里的农民都是自己种地,自己吃,能变现的东西不多,用当地话说就是没什么“出息”。牛犇去外地上大学,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在家里每年用自家种的粮食,养几头猪,还能卖出些钱来,又向手头宽松一点的亲戚借点,供牛犇上大学也基本足够。牛犇家的房子还是木头结构的,牛犇的爸爸一直想把它改成红砖结构的,但是为了牛犇上大学,这个事情只能往后放。

二零零二年,牛犇念完本科毕业了,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去找机械类的工作,因为当时IT业很火爆,程序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而又紧缺的职业,很多学理工科的大学生因为在学校里面都进行过编程的学习,所以都放弃了本行,做了程序员。牛犇就是其中一个。因为牛犇想尽快多赚钱报答父母,而当时程序员的工资基本上能达到机械专业普通职位的两倍。

牛犇先是在南京做了四年程序员,在这四年里面,牛犇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都寄给了家里。家里把以前借的钱都还清了,家里的老房子也按照父亲的意思进行了重修。这四年的时间,牛犇为了省钱,也没找女朋友,虽然没有存下钱,也没有找到女朋友,但是他觉得自己能把上大学的时候给家里添的负担给卸下来,也感觉很欣慰。他希望自己能赚更多的钱,在城市里买一个大房子,能把二老接到城里来享福。二零零六年,牛犇辞掉了南京的工作来到北京找工作,他觉得北京对于IT从业者来说,可能机会更多一些,工资也更高一些。

就是在北京工作期间,他认识了王蕾,那是二零零八年春天,在一次朋友组织的去植物园的春游活动中,他第一次见到了王蕾,植物园也成了他们初次相识的地方,所以植物园对他们来说有特殊意义。

相对于牛犇略显贫穷的家庭背景,王蕾的家里状况要好很多。她的爸妈虽然也是农村户口,但是她家在无锡郊区的一个村子里,这里有不少的乡镇企业,附近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这个村子的村民有的靠开厂致富,有的靠赚游客的钱致富,都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在二零零八年认识牛犇的时候,她老家已经有一个四层的小洋房了,房子是在村子里面,自己买地盖的,装修得也都是跟城市的房子差不多。什么大理石啊,地砖啊,实木地板啊,喷射马桶都用上了,只是少了一点设计而已。

那时候王蕾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做文秘。王蕾的爸爸刚开始是不太同意她跟牛犇好的,他觉得牛犇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把宝贝女儿嫁给他实在是有点不太舍得,他女儿的长相,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又有大学文凭,在本地找一个家产百万开宝马的小伙子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王蕾却坚持要嫁给牛犇,她不喜欢村里的生意人。二零零九年,王蕾怀上了女儿童童,奉子成婚,她父亲也就没再反对。二零一零年,王蕾生下女儿童童。

在王蕾看来,钱多不代表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牛犇虽然赚钱只够养家糊口,但是牛犇有文化,有安全感。他不抽烟,不喝酒,更不会去泡夜店。应酬也不多,除了公司里面组织的聚餐和同学会,基本上没有其他应酬。他还会下厨,厨艺还不错。晚上,他们吃完饭后,牛犇就会捧一本书,坐在电视机旁边,牛犇什么书都看,历史,地理,哲学,人物传记,小说。有时候,王蕾会让牛犇给他讲书中的内容,牛犇就像个教授一样,一顿神侃,王蕾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还是以仰慕的眼光望着自己的丈夫。牛犇看书的时候,王蕾一般都像只小鸟一样靠在丈夫的怀里看电视。有时候王蕾会被电视里的情节感动落泪,牛犇就轻抚妻子的头发和脸颊以示安慰。

牛犇来北京后,先后换了三家公司,工资也从八千一个月变成了一万八一个月,但是让他觉得郁闷的是,他仍然一穷二白,没有房子,没有车,由于错过在北京买房的最佳时机,零八年奥运以后,北京的房价对于一个没有家庭资助,靠一个工薪阶层自己存钱要支付房子的首付几乎不太可能。一万八一个月的工资,听上去是不少,但是是税前的,扣了税,交完各种保险,剩下的差不多只有一万四了,他每个月房租要三千五,他的小孩已经上幼儿园了,每个月幼儿园要交三千块钱,剩下的能存下来的也不多。

他自己是很节省的,衣服只要有能换的就不多买,但是对于妻子的购物欲望,他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妻子王蕾是在北京念的大学,念的是听上去高大上但是找工作却很难找的国际贸易专业,妻子前几年生了孩子后就没有再工作了,在家专心带孩子,如果没有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还得请保姆,这样他们更加承受不起,反正妻子赚钱也不多。

眼看二零一四年就要过去了,牛犇来到北京也已经八年了,想想自己在北京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心爱的另一半,并且还有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女儿童童。但是他也有些厌倦这里的生活了,首先没有自己的房子,总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没有根的浮萍一样。还有就是存不住钱,自己工资不少,有时还兼职干点活,但就是存不住钱,感觉自己是一个劲的赚钱,又一个劲的省钱,但总是存不住钱。到现在为止,他所有的存款只有二十万,其中有十万还是岳父给王蕾的嫁妆。由于住的离公司稍微有点远,牛犇每天都要坐地铁上下班,在北京挤地铁本来就够累的了,公司还经常加班,加班对于程序员来说是家常便饭,每天回到家,他都觉得很累。

二零一四年的下半年,中国的A股突然变得牛气轰轰,牛犇原来是从来不关心股市的,他没有开过股票账户,因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的理科生,他觉得炒股本质上就是一种赌博,有人赢必然有人输,而掌握大资金的人肯定胜算更大,所以他觉得小散在股市里面是很难赚到钱的。但是随着A股牛市的到来,周围赚到钱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在一个月里面就将财富翻了好几倍,牛犇开始渐渐关心起股市来,他买了很多关于炒股的书,渐渐的,他感觉自己似乎发现了一些规律,那就是强者恒强,要敢于买别人不敢买的强势股,敢于去追高价股,这样才能跑赢别的散户,他觉得逻辑上也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股市中赚钱永远是少数,只有大部分人都不敢去买的股票,赚钱的机会才会大。于是在这一年的九月份,他搞了一个模拟帐号,按照他自己的理念选股进行操作,到了十一月底,自己的帐号资产居然翻了三倍。他似乎看到了一片新的蓝海,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作为一个理科生,他深知复利的伟大,如果按照这样的赚钱速度,只需要把自己目前积蓄的二十万元投下去,哪怕再打个五折,很快自己就能过上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了。但是就是在他模拟炒股的这两个月中,因为在上班时间时不时看股票,他被领导批评了几次。于是他渐渐萌生了辞掉工作,专职炒股的念头。

一天晚上,他把这个想法跟妻子说了,妻子坚决反对。

“难道你就不想改变一下我们的现状吗?”

“我觉得现在挺好的呀!”

“没车没房,你觉得好吗?”

“租的房子不是房子啊?能住就行了,现在你的工资花花还是够的,你要是炒股,万一赔了怎么办。”

“我试过了,而且仔细研究过,不会赔的。”

“要我相信你,臣妾做不到。”

“我名字里面四个牛,肯定天天抓牛股!”

“我以前的同学张婷不也赔了吗,二十万进去,四万出来,她的名字可是叫涨停哦,都赔。你四个牛算什么哦!”

“那时候是熊市,现在是牛市,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相信我,我一定能给你更好的生活。”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挺好,一家三口能生活在一起就挺幸福的,没房没车又怎样,当时我爸说给我们在北京付首付买房,你又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