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出家義利供养功德(1 / 2)

心之如莲 慧熙觉 0 字 2022-05-10

 上师开示完毕,骅幼慈一看时间已近三点,可众人仍然纷纷举手提问,十分踊跃,只得说道:“因为时间的关系,等一会儿还有别的环节,那现在我们就来提最后一个问题,请这位女士吧!”说着,便随手将话筒递与了第三排座位中间的一位中年女士,却听她站起身来问道:“请问依尊仁波切,因为世间人绝大部分都认为出家人是因为看破红尘,在世间有种种的不如意无可奈何才出家的,那请问出家是一种消极的表现吗?再者,如果修密法在家出家都可以成就的话,那为何还要出家修行呢?”

那位女士问毕,便将话筒递还给骅幼慈,当她接过话筒的那一瞬,不经意之间,眼神却正好与坐于前一排的成娟不期而遇。只见成娟深深的看了她一眼,骅幼慈心下微微一怔,却也只能对她点了点头,便行了过去。

此时却听上师开示道:“出家的真义是在于,出离三界六道的家。虽然有一种人或是因为感情、事业、病苦等,或其他种种不如意之因素,才萌生出家的念头,但在佛教来讲,出家修行必须具备福德善根与出家的因缘,所以释迦牟尼佛所宣扬,凡是欠缺善根或福报者是无法出家的。

虽然也有因其他逆缘而出家的,比如遭受感情、事业等种种的挫折失败,以及各种障难而出家。可一般来讲,若是没有出家的因缘与福报,即使这世间充满了种种的困苦、障难、挫败与绝望,也无法使他萌生出世之念头,而出家修行。即使暂时生起这样的意念,也真的出家了,但往往熬不过几天几夜,就无法安住且甚至落荒而逃。所以要受用三宝的衣食供给,是必须具备福报,并有那样的功德存在才行的。

比如出家人,因为有受戒的缘故,所以他既然受用了三宝的衣食供给,就必须依法如理修行,誓言戒律,清净梵行。如若不然,只是一味的混吃混喝,则所有受用就好比吃毒一般的,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造下重重罪业,所以有些出家人会‘臭头’,就是整个头都烂掉,有时候是染上传染病等,种种报应皆会现形。哪怕是寺院里面的狗,吃寺院的东西,若不好好护持寺院,整天四处游荡的话,身上的毛会全部掉光,浑身溃烂长虫,肉就被那些虫一点一点的吃掉。

所以我们受用饮食时,不论荤素皆要如理加持净化,不论在家出家都是一样的。出家人因为有戒律,如果不如理加持而受用则如同吃毒。那在家人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不依佛法如理加持净化,实际也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我们今天还有吃有喝、饮食充足,皆是累世的善业福报所致,但这些福报就好比是你在因果银行存的钱,如果只知道支出而不令其收入增长,那终有一天也会坐吃山空。待福报用尽,罪业现形,恶果成熟,定当堕入恶趣乃不待言。

因而为什么要出家修行?乃是因为唯独修行才能成为众生的福田,而且出家是为了修行便利,即所谓的比较‘专业’。当然,从修学密法而言,在家出家都可以成就,不一定非要出家。但如果有因缘出家,没有家庭障碍,又对众生可以有大義利的,就必须要有所取舍。而且出家乃依个别解脱戒之功德,这是在家人所不共的。并且增上菩萨戒及密宗戒学处之功德,速易获得成就。特别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时代,就特别鼓励出家修行,因为浊时末世,在家修学之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家庭障碍等,障难会特别的多,比不得出家专业修行之诸多便利,实有天壤之别。由此可见出家修行之圆满殊胜,与不可思议之出世功德,而非一般人知见所认为的那样,是因为看破红尘,才消极无奈遁入空门。

所以由此可知,佛法僧三宝乃是众生的福田,而且是胜福田,可以接受众生的供养。依出家人而言,乃是发起利他之想,因为接受他的供养,而使他获得供僧之功德,并以自己修行所得一切善根回向,为利众生愿成佛,故依此发心受用供养方是如理如法。

若依供养者而言,则要生起欢喜心,因为出家人都是大勇士,既发如此大愿出家修行,那我就随喜他的功德,并恭敬欢喜的来供养,也是为自己累积善根福德。而不能心想,出家人好可怜啊,又没饭吃,又没衣服穿,出于可怜同情之心说那我就‘布施’给你。如果是这样发心的话,反而造下了重罪,死后必定是要堕地狱的。所以汉地显教很多称供养者为‘施主’,其实是有不妥的。所谓布施乃是对下,比如你对可怜的小动物、流浪的乞丐、饿鬼道等这些众生才叫布施。对于三宝,那不叫‘布施’,而应该叫‘供养’。所以,我们现在改为‘近善’,是於善亲近的意思。

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积聚福慧二资粮,因为三宝是我们的胜福田,虽然一般的鬼神及所有的众生,我们都可以去供养——说得客气一点是供养,但其实应该是布施,但不一定是属于胜福田,因为胜福田唯独是出世间的佛宝、法宝、僧宝。以大乘来讲,除了胜福田以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发菩提心的对象,也是我们的福田,但不是胜福田。所以供养三宝,可以让我们种下解脱的因以及成佛的缘起,并且只要依止三宝坚固的话,生生世世自然可以获得诸佛的加被,诸佛也自然生生世世会来度化我们,无论我们转世到那里,都一定会值遇三宝而得度。

那我们应该要如何行修供养呢?无论从显教到密法,供养有其共同与不共的方式。第一乃是外物的供养,比如水、水、花、香、灯、塗、食、乐等的供养,以及其他自己所喜爱的,觉得是最好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供养物。第二是内的供养,就是善根的供养,也就是闻思修、戒定慧、二次五道的供养,以诸善根现化出来而作供养。那第三就是秘密供养,就是以大乐与大乐慧中双运而作供养。第四种则是实性供养,也称彼性供养,也就是以乐空无别而作供养,也就是以大乐和乐空无别的慧双运,这样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这两者双运并於空性中入住而行修供养。

那供养也是要有传承的根据,依各各口诀差别而行修,若没有传承的话,当然也可以行供,虽然会生善根,但不会有所成就。而并不是像一般所误以为的那样,说心地善良,好好的虔诚供养就可以了。所以行修供养,除了需具备传承及口诀之外,更要融入修持的方式,比如以大乘共同的话,就必须为利一切众生,以菩提心融修的方式,动机改变而作供养。若以中观来讲,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供养,也就是供者以及所依怙供养的三宝,与所供之物三者皆无自性——即因无自性、果无自性、业无自性——也就是因果业三解脱法,因解脱、果解脱、业解脱,空、无相、无愿,就是於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当中而作供养。

总而言之若是显教,则需融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的学处而供养,密法需融修四全净——即身净、处净、受用清净、行业清净——的修持学处,而作甚深广大且究竟的供养,以此行修供养,则不但可获福无穷,且同时积集福慧二资粮,乃至究竟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