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慧与智慧思辨解惑(1 / 2)

心之如莲 慧熙觉 0 字 2022-05-10

 冯立程一面留神听着,一面点头道:“嗯,你这么一解释我就有些清楚了。那慧与智慧成四边你怎么理解?”骅幼慈道:“智慧与慧成四边。一边是智慧也是慧的,比如见道位以上的胜者,悟无我悟空性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既是智慧也是慧,因为悟空性是现量故。二边是慧不是智慧的,比如大乘资粮道的得道者,悟空性是比量,是以分识来悟的,故是慧但不是智慧……”

冯立程忽然将车子在路边一个等待区停了下来,他打断了她的话,问道:“等等,这里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说大乘资粮道的得道者是慧而不是智慧呢?他与见道位的区别在于悟空性一个比量一个现量,那为何比量的这个反而是慧不是智慧呢?而且后面的时候,好像又说是智慧不是慧的,比如凡夫的智慧,那我的疑问是连凡夫的智慧都可以称为智慧,那入资粮道者为何反而不是智慧呢?”

骅幼慈点点头,道:“我也是在这个点上纠结了好长时间,后来还是连线吉隆坡的时候,苏洁师兄给我解释明白了。其实是这样,我们先把成四边说完。三边是智慧不是慧的,比如你刚才说凡夫世间学问的这些智慧,是智慧但不是慧,因为没有得道。四边不是智慧也不是慧的,比如本性。那先看你的这个问题,为何资粮道得道者是慧不是智慧,而凡夫世间的学问的那种智慧是智慧而不是慧?资粮道的得道者以什么为主要标志?”

冯立程道:“好像是得菩提心吧?”骅幼慈道:“是的,具菩提心者就是菩萨,得菩提心就入大乘资粮道了,也叫做‘成道者’,只不过悟空性是比量,还没有现证。‘菩提心’是心王,属于方便资粮,‘慧’其实与‘道’是同义八法,故说入资粮道的得道者所得的那个菩提心是‘慧’,也是‘道’。而悟空性现量的那个‘智慧’是心与心所,入大乘资粮道者他悟空性是比量,是以分识来悟的,还没有现证,所以就不是智慧了。”

冯立程反复思议了一会儿,道:“哦,有点明白了,‘慧’与‘道’是同义,菩提心是‘心王’,是慧而不是智慧,悟空性的智慧是‘心与心所’,两者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所以直入大乘资粮道的得道者就是慧而不是智慧。有点明白了。那凡夫的智慧又怎么解释?”

骅幼慈道:“那就得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智慧?智慧实际是属于‘知明’,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遍知’的‘知’。比如说我捏一下你的肉,你能感知到痛,但是每个人的这种对痛的感知是不同的,比如用同样的力度捏你一下,或者你不觉得痛,而我就会觉得痛,就是这个‘知’,如果离开了这个‘知’你去捏一块猪肉,那块肉它肯定不会痛,对吧?所以,智慧也是属于知明的范畴。但是‘智慧’是无常法,是有为法,是会刹那刹那变化的。而凡夫来说,比如某个领域的专家,对他那个领域内某法通达,就可以称为智慧,因为智慧的相性是‘於境了彻’,这时候说的智慧就是指这种知明,但是他是世间法,而且没有得道,所以就不可能是慧。而只有见到位以上,现量证悟空性那样的智慧才是智慧也是慧。那最后一边,不是慧也不是智慧,比如本性。本性是什么?比如成佛的本性实际就是空性,空性是常法,是无为法,是胜谛、是灭谛,所以空性不可能是智慧,不可能是知明。那当然本性也不会是慧,因为慧是道故,也是有为法,而本性是无为法。而无为法与有为法二者相违,道理与刚才说的男人与女人二者相违一样。所以慧与智慧成四边就是这样的道理。从这里面其实我们可以同时理解好多个问题,比如资粮道得道者是得菩提心者,称为得道,慧与道是同义,故是慧但不是智慧;而见道位悟空性现证的那个智慧,既是智慧也是慧;第三个问题就是智慧是属于知明,所以一定是有为法、无常法,其实有为法与无常法又是同义八法,即刹那刹那变化之意。第四个问题了解空性是常法,是无为法,就是恒常不变性,与无常法是属于相违的法。所以成佛的本性即空性,是常法,故与智慧、慧这样的无常法相违。所以你看,只要厘清了‘慧与智慧’这样一对概念,就可以了彻这么多内容。”

冯立程专注的听着她的话,忽然拍了一下方向盘,道:“果然是这样,这下想通了!哈,看来真的是要经常互相研讨,不然自己闷着磨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你也够厉害的,领悟力这么强!看来以后要向你多请教了!”骅幼慈连忙摇摇头笑道:“我也是恰好与吉隆坡师兄研讨了这个问题才想明白的。不过他们每个人给我分享完后都会补上一句:我的分享仅作参考,最终还是要以依尊上师亲口所宣的为准。现在这句话我也说给你哦,呵呵,我刚才所说只代表我个人的理解,你还是要以上师亲自开示的为准。”冯立程哈哈一笑,重新启动了车子,开上了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