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两次会盟(1 / 1)

 对于周武王伐商,《史记》中的记载非常详细。在继位成为周氏首领之后的第九年,姬发在毕这个地方祭祀了姬昌,然后来到东边与诸侯会盟,并且搞了个隆重的阅兵仪式。因为参加会盟的众多诸侯,都是在姬昌活着的时候,与周氏结成同盟的。所以,为了能够统领诸侯,姬发专门安排用木头制作了姬昌的雕像,而且这次会盟也是以姬昌的名义发起的。会盟的队伍到达盟津渡口之后,姬发对参加会盟的诸侯发表了一次演讲。姬发的这次讲话,虽然内容不长,但是细细品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姬发的讲话具有一定的试探意思。毕竟这些盟友都是姬昌在位时结成了,如今周氏换了自己做首领,诸侯们是否认同自己,接受自己的统领,姬发心存疑虑。所以,姬发说,你们要说到做到,关键时刻不能反悔。其次,对接下来对商氏的军事行动,姬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担心事情败露给周氏带来灾难。可见,此时的商氏依然还是一头体态庞大的巨兽,所以,姬发说我们要小心谨慎,不可泄露消息。第三,姬发非常自谦,大肆抬高先祖以及先祖招揽的贤臣。姬发说,我并没有太大的才能,全靠先祖留下的有德之臣。第四,姬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进一步确立了自己作为盟军统帅的地位,同时也通过赏罚的承诺,振奋了盟军的士气。姬发说,我会全力做好赏罚的工作,以巩固先祖的功业。

姬发的演讲结束之后,姜子牙向参加会盟的诸侯发布命令:“集合起你们的部下,准备好你们的船只,自行组织渡河,迟到者斩首。”这之后的事情也有些意思,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渡黄河的时候,有一只白鱼跳进了姬发乘坐的船里;渡过黄河之后,一个火团从天而降,落在姬发居住的屋顶上,凝成一个红色的乌鸦形状,降落时还隆隆作响。在黄河对岸集合的诸侯有八百个,全都热情高涨地要求讨伐商氏。姬发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啊,现在还没到讨伐商氏的时候,于是就遣散诸侯,班师回朝了。

对于上面的记载,或许有人会认为荒诞,不科学,或者进而会攻击《史记》这本书,甚至是太史公本人。不过笔者却从这些记述里看到了客观,史学记载的客观。作为史学家,太史公所做的仅仅只是把前人的记载客观地刻录下来,如今这两件看似荒诞的事情,跨越数千年时光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这两段记述中,笔者能看出两点:一是三代时期的先民,至少是周氏,是极其相信天命的,对自然界的一些异常现象异常重视。总要将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与正在做的某件事情,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二是此次会盟仅仅只是一次演习。笔者之所以会有这点臆测,大概有一下几点可能性:第一,姬发继位之后,对那些周氏曾经的盟友,是否能遵守当初制定的盟约,姬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通过这么一次会盟,姬发重新摸清了这些盟友的态度。第二,或许,在这一众诸侯争先抢渡黄河的过程中,因为混乱而出现了重大意外,姬发房顶的那一团火,或许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一次意外的火灾。第三,对于征伐商氏,姬发或许还没有足够的自信;亦或者那一次火灾本就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的,而且是帝辛派来的人干的。在这种情况下,姬发只得得班师回朝。

周氏第一次会盟之后的两年里,朝歌发生了两件大事。因为政见之争,帝辛把自己的亲叔叔比干赐死了。为了自保,商氏影响力最大的奴隶主大贵族箕子,开始装疯卖傻,后来也被帝辛囚禁了起来。在连续发生了这两件事情之后,商氏的太师疵和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专属乐器来到了周氏。

得知了这样的消息,姬发开始派人去游说诸侯说:“商有重罪,我们不能放过讨伐它的大好时机,大伙赶紧带上军队到盟津去会盟啊。”姬发自己也没闲着,带领着周氏整备好的军队率先出发了。周氏这次的军队规模庞大,包括装备精良的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以及披戴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总兵力五万左右。到达盟津之后,姬发又对诸侯做了一次演讲,大概意思就是列举商帝辛的罪状。笔者大致梳理了一下,姬发列举帝辛的罪状中,能够被称为罪状的,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听信妇人之言;二是疏远同祖兄弟;三是背弃先祖的音乐。而在姬发的这次演讲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不会有第二次了,更不会有第三次了!从这句话里,我们是不是能读出一丝浓厚的冒险气息?难不成姬发带领着这么多的诸侯前来,还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吗?如果这次失败了,我们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机会了,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冒险。

诸侯的会盟大军,在朝歌郊外的牧野集结,诸侯们这次带来的军队合计战车四千辆。前面已经说了,周氏集合起来的军队大致在五万左右。而对于诸侯们带来的这些战车部队,我们已经无法精确计算其兵力,或许我们可以大致地估算一下。如果按照一辆战车上有三名成员,战车后有十名步兵跟随的比例来计算,诸侯们带来的四千辆战车,大致也相当于五万左右的兵力。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姬发用来讨伐帝辛的军队,兵力在十万上下。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数字,要知道这些军队是从遥远的西部,渡过黄河,一路开到中原地区的。放开脑洞想一下,在三千年前,一支十万之师,一路跋山涉水,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

会盟的大军在朝歌郊外的牧野集结之后,姬发做了战前动员,这就是著名的《牧誓》。这之后,极其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驻扎于朝歌城外,与姬发对峙的商氏七十万(一说十七万)大军,居然一触即溃,不战而逃。甚至有的商军临阵倒戈,反而帮助姬发来攻打商氏,这件事情的形势似乎需要详细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