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商周交集(1 / 2)

 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周氏从西部的豳迁徙到了周原。迁到周原之后,周氏放弃了原先在豳的生活习俗,开始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因为在族源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氏与在周原附近居住的羌部落,建立起了友好的联盟关系。为了稳固这种同盟关系,古公亶父还娶了羌部落女子太姜。

周氏迁到周原的时候,正值商氏武力最为强大的武丁帝当政时期,而且商帝武丁的征伐,也波及到了立足未稳的周氏。在武丁帝的一次挥军西征中,就打败了羌部落和周氏。商帝庚丁在位期间,在一次西征中,大败羌部落,并且擒杀了羌部落的首领。这个时候,刚刚迁徙过来不久的周氏,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

古公亶父在选继任者,在史料中是被当作一件大事来记载的。之所以被当做一件大事来记载,或许在周氏的习俗中,一直是秉承着嫡长子继承制的,而古公亶父的继任者季历,却不是嫡长子。古公亶父有好几个儿子,史料上明确记载的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当然还有季历。之所以不是嫡长子的季历,能够顺利继位,史料记载中的理由有二。一是太姜生了季历,季历又娶了太任,这两个女子全都是贤妇人;二是太任给季历生下了儿子昌,太任生昌的时候有祥瑞。因为有了这个祥瑞,古公亶父就认为,昌能给周氏带来兴盛,于是就把季历定为了接班人。

根据上面的记述,古公亶父传位给季历地主要原因是第二个,也就是太任生昌时候出现的祥瑞。不过笔者却认为,对于第一个理由,我们不能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需要好好分析一下。对于第一个理由,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季历的母亲和老婆,都很贤惠,就这么简单。那笔者不禁要问了,这里的贤惠是什么意思,仅仅是现在通常意义上的“贤惠”那么简单么?在上古时期的语境下,贤会不会还有别的意思呢?

这里笔者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德”字,凡是被认为是有德的人,很快就会取得天下。比如帝尧,比如舜帝,比如禹王。那么这里的“贤”字,会不会与“德”字有着类似的意义呢,这种可能性是无法排除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位贤妇人的身世,或许能有一些发现。季历的母亲,也就是古公亶父老婆太姜,是来自于羌部落的女子。鉴于周氏与羌部落的同盟关系,太姜在周氏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另外一位贤妇人,也就是季历的老婆太任,关于太任的身世,笔者找不出更多、更详细的资料。但是笔者总觉得太任这个名字很熟悉,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就焦躁地将手中的资料翻来翻去。当翻到有仍氏的时候,笔者突然就停住了,心里也开始安静了下来。

因为“少康中兴”的事情,我们对于有仍氏,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了,因为少康的母亲就是有仍氏的女子。少康复国之后,大肆褒奖有仍氏的后裔,并把他们的居住地赐名为任国。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季历的老婆太任,会不会就来自任国,是有仍氏的后裔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事情就好解释了。因为不管是有仍氏,还是任国,来历都非同一般嘛。所以,在嫁给季历之后,太任在周氏的地位,与来自羌部落的太姜一样高贵嘛。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她们都是贤妇人嘛!

在季历成为周氏的首领之后,商氏的武乙也已经上位了。在综合了各种利弊关系之后,季历选择向商氏上贡臣服,并在商氏的西征中全力配合。如同夏后氏中后期的昆吾氏那样,周氏在与商氏的全面合作之下,实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首先是获得了商氏的认同,得以继续在周原地区栖息繁衍。紧接着,在多次与商氏的合兵征伐中表现优异,其中最突出的一次就是大败旨方。凭借着诸多战绩和自身实力,周氏最终获得了商氏的认可,成为了商氏政权之下的西方诸侯之长。